金庸最大失误,同一个角色被他写了3次,名字一样,实力截然不同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3-13
手机版

  金庸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以及《越女剑》这十五部作品诠释了何谓“武侠”,也让他自己成了武侠小说界“独孤求败”一般的存在,毋庸置疑,他的故事在八零九零后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不过即便如此,金庸的故事也谈不上完美,他自己也是如此认为的,他先后两次修改自己的作品就能证明这一点,不过即便是修改之后的版本,也依旧留下了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本就是难以用“改书”的方式来填补漏洞的,比如角色设定,要说金庸笔下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将一个角色写了三次,三次的人设却几乎都不一样。

  一、连载故事的通病

  金庸最初创作故事时,是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报刊上,他写武侠故事的初衷自然不是冠冕堂皇的“宣扬侠义精神”,而是为了赚取稿费养家糊口,所以为了让故事有更多人阅读,就免不了要挖坑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而这样的创作节奏决定了故事中会出现诸多不严谨的设定。

  

  比如最直观的,连载版《天龙八部》故事初期提出了“三善四恶”的设定,仿佛这七位高手就是武林中最强之人,三位正派,四位反派,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四大恶人倒是登场了,可那三大善人是谁,金庸却忘了说,于是他改书后删除了“三善四恶”的设定。

  又如连载版《笑傲江湖》中存在着一个名为“白发童子”任无疆的角色,他是那“杀人名医”平一指的师兄,他的登场原本是为了引出“千秋宫”这个势力,然而在后续的剧情中,任无疆不见了,千秋宫自然也成了摆设,这段剧情在后来的版本中也就被砍了。

  除了同一部作品中的细节设定存在问题之外,由于金庸有心将自己的各部作品的世界观打通,形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所以各部作品之间也存在一些设定上的冲突,比如各部作品中角色定位的不同。

  二、重名的高手

  同一角色在不同的作品中登场,这自然是不算“重名角色”的,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主角郭靖、黄蓉在《神雕侠侣》中依旧存在,只是此时的他们已从少年变成了中年人,成熟稳重了一些。

  而像是《天龙八部》中提及的逍遥派祖师逍遥子,他与《鸳鸯刀》里的“烟霞神龙”逍遥子就完全属于是撞名的角色了。

  通常情况下来说,作者对于角色的命名都十分考究,若两个角色重名,那基本就可以视为同一个角色,但很明显,此逍遥子非彼逍遥子,毕竟一个是近乎修仙的存在,而另一个则是江湖中的跳梁小丑。

  

  (高人剧照)

  不过逍遥子可不是金庸笔下唯一有重名角色的人物,还有一位高手的名字在三部相对独立的作品中出现,但三次的人设都不太一样。

  那人就是“剑魔”独孤求败。

  三、截然不同的实力设定

  独孤求败这个角色最初被提及是在《神雕侠侣》一书中。

  《神雕侠侣》与《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被合称为“射雕三部曲”,但《射雕英雄传》中也提到了虚竹和萧峰将降龙十八掌传下来的设定,再到《笑傲江湖》中又提到吸星大法是由北宋年间的段皇爷(段誉)传下来的,由此基本可以断定,金庸各部作品的世界观的确是一致的。

  而这也是问题所在,《神雕侠侣》中提及的独孤求败与《笑傲江湖》《鹿鼎记》中提及的独孤求败好像完全不同。

  

  (独孤求败剧照)

  《神雕侠侣》中的独孤求败是个怎样的人?正如他那墓志铭所言,这人狂傲至极,一心只想败尽天下群雄,奈何纵横江湖三十余载也始终没能遇上能够赐他一败的高手。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他用的是什么武功?此书中可压根没说。

  杨过在剑魔生前好友“神雕”的带领下进入了剑魔存放宝剑及埋骨之处“剑冢”,而在那里,杨过只见到了独孤求败生平所用的几柄宝剑,却没有发现任何类似“剑谱”的东西,等于说杨过只能算是拿走了剑魔的兵器,并没练就剑魔的武功,这即是问题所在。

  这位独孤求败所用的剑法未没写明,如果他有用任何剑法的话,此时剑冢之中为何没有留下剑谱?

  而到了《笑傲江湖》中,按时代背景来看,这段故事是发生在明朝中期,自然是在《神雕侠侣》之后的,杨过都没能得到独孤求败的剑法,后来的风清扬又是如何得到他的剑法的?

  而且风清扬还明确提到独孤求败所用的剑法名为“独孤九剑”,如此看来,那《独孤九剑剑谱》应该是在他手中了。

  

  (杨过剧照)

  其实到这里,两部作品中那“剑魔”独孤求败的人设就已经不同了,一个是凭借不同的武器来压制敌人的“剑魔”,另一个则是凭借独孤九剑这套剑法来克制敌人的剑魔。

  不过《笑傲江湖》中的剑魔与《鹿鼎记》中的他又有不同。

  《鹿鼎记》中,澄观大师提到过:“古人说道,武功到于绝顶,那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听说前朝有位独孤求败大侠,又有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当世无敌。”

  这里回忆提及的“剑魔”是以“无招”克敌。

  尽管《笑傲江湖》中,风清扬也提到过这个概念,但这概念与独孤九剑的原理却又背道而驰。

  独孤九剑的精髓是什么?风清扬解释过,就在于八个字,即“有进无退”和“料敌机先”,其中“有进无退”指的是只攻不守的作战风格,而“料敌机先”,他是这么说的:“‘料敌机先’这四个字,正是这剑法的精要所在,任何人一招之出,必定有若干征兆。他下一刀要砍向你的左臂,眼光定会瞧向你左臂,如果这时他的单刀正在右下方,自然会提起刀来,划个半圆,自上而下地斜向下砍。”

  惊悚片

  (风清扬剧照)

  这和“无招”没有任何关系,至少在风清扬看来,独孤求败战无不胜的秘诀是在于他总能洞察敌人的招式,已达到后发先至,根本不是“无招”。

  所以《神雕侠侣》《笑傲江湖》以及《鹿鼎记》中的独孤求败完全就是三个角色,只能说这也是连载故事的通病,毕竟在初版故事中,他或许还没打算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以至于独孤求败的形象变得有些割裂。

  

上一篇:中国惊奇先生用七年的时间就完成了1000话的连载,何等的速度
下一篇:《钟馗伏妖记》首曝片花,看到这浓浓网游风的特效,我有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