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怎么救?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2-14
手机版

  

  现在的孩子们很多都沉迷于手机,令家长们很是烦恼,却又不知该怎么办。

  其实,手机是一种社会发展下的产物,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现实趋势,家长们对此不必太过忧心。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相信经过合适的疏导,必然会让孩子们学会怎么和手机正确相处。

  1

  正视手机所带来的危害

  

  手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长时间过度使用,确实会对孩子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1)沉迷手机会伤害孩子们的眼睛

  这一点众所周知,长时间看手机会伤害孩子的眼睛,久而久之造成视力下降,进而会影响到肝臟的健康,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

  (2)沉迷手机会很浪费宝贵的时间

  当我们看着手机上良莠不齐的内容时,时间悄悄然就从我们身边划过了,尤其是娱乐性短视频,节奏快、抓人眼球,回头想想其实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这种信息输出却占用了我们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非常可惜。时间是不等人的,稍纵即逝。

  孩子们如果沉迷于垃圾信息,没有注意把控好时间,就会蹉跎岁月,造成学业的荒废。

  (3)手机主宰着孩子们的业余生活

  现在手机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无形当中,手机已经主宰着我们的业余时间。

  当家长的业余时间被侵蚀,孩子们就更容易被手机操纵了。

  当孩子们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思想被手机所占领,久而久之,人就堕落了,懈怠了,没有了积极向上的心态,没有了主动性,没有了创造力……

  (4)手机容易使孩子们无法静下心来

  当我们阅读正能量且有实质性文化内容的书时,心是很静的。

  可是当我们看手机时,可能当时会被吸引,但是看着看着,那些碎片化的低能信息就会让人心里不舒服,心里很乱,而且什么都记不住。

  其实就是在看热闹,打发时间混日子而已。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产生懈怠,难以保持积极的心态,陷入堕落。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手机上也传达了许多有趣和丰富的知识,还可以让人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时事,与世界接轨。

  但是,手机中信息的推送并不是稳定的,孩子们三观并不稳定,不能很好地辨别与自控。

  相比之下,看书会使人心静、养心、又不伤眼睛,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意义更大。

  (5)手机容易使孩子们养成坏习惯

  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了,都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习惯了,但是孩子们还小,正在成长中,他们正是养习惯的时候,千万不能让手机毁了孩子的一生。

  要培养孩子的很好的一个控制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很受益。

  

  2

  怎样引导孩子

  在正视了手机的弊端之后,我们又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们呢?

  其实,让孩子们完全不接触手机是不现实的。因为孩子的作业以及各种课程都需要用到手机,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怎样规避过度沉迷手机及其带来的伤害,才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1)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

  老人们经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首先要在孩子的内心当中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建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

  一个人一旦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就会不顾一切地去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在孩子的人生旅途当中,会遇见很多诱惑,在孩子性格和三观达到稳定之前,那就需要靠孩子自身的定力和家长的督促来走好每一步。

台湾剧

  一个树立远大理想的人,都会非常珍惜时间,不会蹉跎岁月,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地来学习,因为比起手机带来的浅显,他会更加享受于实现理想所带来的愉悦与成就感。

  当孩子们发现有比看手机更有趣的事,自然就不会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手机上。

  

  (2)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

  培养孩子多种兴趣爱好,丰富孩子的业余时间和生活。

  比如带孩子学一学书法、美术、音乐之类的,这些会陶冶孩子的情操,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社交圈和学习氛围,就不会再被手机上的不良内容所吸引。

  带孩子多去大自然当中,去感受山山水水,田园风光……周末和家人们一起带着孩子爬爬山,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会带来美好愉悦的心情。

  另外饭后还可以和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捉迷藏等等。

  只要家长肯花时间来陪孩子,那孩子肯定能放下手机。

  假期时还可以带着孩子参观博物馆、画展,欣赏高雅的音乐,丰富孩子的业余文化生活,拓展孩子们的视野。

  3

  利用好量子纠缠效应

  

  一个人心里装着什么,就会与什么同频,就会感召到什么。

  当一个人心中充满了正念,他就不会去做不正的事。培养孩子的正念很重要,那要怎样来培养呢?

  一是平时家长要说正善的语言,孩子有错要及时地指出来,不要包庇,要严格,这样他就会随时地改掉了;

  另外家长还可以领着孩子读书,读一些正能量的书,像一些故事书、名人传记、还有传统经典书籍之类的,比如《老子·德道经》《周易》《黄帝内经》《黄帝四经》《大学》《中庸》《论语》等等,只要把正善的种子植入孩子的心灵,那么这个孩子将来就有可能成为圣贤之才!

  一个亲近圣贤经典的人,就不会轻易被不好的东西所诱惑。心中有正念,邪的东西是进不来的。

  有一个诵读经典的孩子,家长会很省心,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会很有分寸,也能及时地控制住自己,有很强的控制力。

  我家的孩子就是读着经典长大的,现在已经工作了,从来不玩抖音和快手,她最近才跟我说,这些都没营养。

  家长经常地带着孩子诵读经典,会在无形当中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定力、自我反省的能力,还会让孩子在无形当中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经典带来的好处还不止这些,道德经典中正善的语言文字通过孩子的诵读在教化着孩子,音声相和与上善治水的效应都是无为而无不为的。

  

  4

  家长要以身作则

  要想让孩子早点离开手机,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家长一定要知道如何提升自己。家长要主动学习,丰富自己,使自己更充实。

  家长要虚心实腹(以德一治心,以道德之炁再造性命),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嘛!

  教育孩子实际上也是在教育我们自己,只有自己提升了,那孩子才会更好,母子同频嘛!

  做好表率,起个好榜样带个好头,要想孩子好,首先得自己好。

  家长做到不看手机,那孩子自然会受到好的影响,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呀!

  当你静下心来,思悟一下孩子的缺点,对照自己,肯定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孩子会天天跟着你学。

  所以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为那样的人,最起码你要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在孩子小时候家长要多付出,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家长就会很省心。如果小时候不管,等孩子长大了,各种坏习惯就不好管了,家长就要操一辈子的心呀!后悔晚矣!

  家长要教会孩子学会反躬自省,就是每天随时地反省、检查自己,反省检查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是否符合道德,要起心动念不离道德,发现错了及时地悔改,从小养成这样的好习惯,终生都会受益良多。

  

  5

  放下手机,享受生活之美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今年的农历九月初十,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组织了一次秋游,主要是帮助五保户秋收。

  有一位老师领着五六个孩子参加了这次秋游,收获很大,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此次秋游主要有三项劳动,其一是用镰刀割玉米秆,玉米棒已经收完了,仅有一点落下的。

  孩子们有的割秆,有的捡玉米棒,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又好奇,又欣喜,挥洒着汗水,红红的脸上洋溢着阳光灿烂的笑容。

  第二项劳动是用剪刀剪高粱穗。“满地的高梁笑弯了腰,涨红了脸”,以往只在书上才见过的描述,现在真实地展现在眼前,孩子们都很激动,蹦着跳着,摸摸这个摸摸那个很好奇。

  不一会儿就开始动起手来,剪了好多的高梁穗,收获满满。孩子们开心地笑着、喊着……

  第三个项目是劳动后和老人们欢聚一堂吃晚饭。有烤土豆、烤红薯,孩子们吃得可香了,非常开心。

  老人们欣喜地望着孩子们,看着他们有说有笑的,甭提有多开心了。就这样,大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在回来的路上还看见了一座古城,有古城墙,还有花椒树。原来做菜用的花椒面就是在这种树上长出来的,孩子们都很好奇。

  愉快的一天结束了,由于好动和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他们天然地喜欢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只要让他们动起来,就会很开心。

  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自然这一天没有人玩手机。

  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孩子放下手机,就还他一个大自然。”

  真的是这样,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参加劳作和做游戏。

  四季的美景各异,春天踏青,秋天赏秋景,冬天有雾凇,还可以堆雪人、滑雪橇,充满着无限的童趣……

  真诚地盼望着人们都能早早地觉醒,不要再沉迷于手机,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生活的激情救救我们的孩子,也救救我们自己。

  让我们家长从自身出发,早日离开手机的控制,走向大自然,走进圣悊经典,带领孩子们走向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举报/反馈

上一篇:这么老还这么帅,“西装暴徒”说的就是他
下一篇:听!励志的声音,南京这所高中开学典礼演讲太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