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除暴》评分6.5合理吗?是不是打低了?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2-14
手机版

  #影视杂谈#

  前言:

  最近电影《除暴》正在热播,这是今年唯一一部警匪片。

  警匪片,曾是我们很多人的童年美好荧幕回忆,当年香港风靡全国,很多经典角色让人津津乐道。

  随着香港电影的逐渐衰落,曾经火爆警匪片题材也越来越少,就算有,也和之前的方式和套路,很不一样,我们已经很少看到当年那种复古的警匪片了,而《除暴》就是一部很典型很复古的警匪片。

  这部《除暴》又让我们找回了当初看经典香港警匪片的感觉。

  尤其是《除暴·预告片》非常燃,简直燃到爆炸,更让我们充满期待。

  可电影上映后,截止到目前,某瓣评分只有6.5分,这个分数合理吗?是不是打低了?

  一、难得的电影。

  1,取材难得。

  这部电影纪实风格很重,里面甚至一句台词都有历史真实案件。

  比如那句“蹲7天抓到的姓鹿的”,

  指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悍匪鹿宪洲(这个细节很赞,编剧用心了),这家伙落网后本来判了死缓,然后越狱成功,又犯下几起恶性银行抢劫案,最后警察就是通过苦苦蹲点,最终才让鹿宪洲落网的,将其正法。

  而《除暴》主角故事更是有原型案件,反派男一张隼取材于曾经震动全国的悍匪张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

  张君(1966-2001)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恶魔。

  张君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安福乡花林村一个贫穷农户家中,家里有7个兄弟姐妹,张君是最小的一个儿子。

  张君12岁时,母亲被查出患有子宫癌,病中她常念叨,想吃一碗肉丸汤,这成了张君当时最大的愿望。

  张君攒了一个学期凑足5角钱,跑了30多里路为她买回一点点肉,然后学姐姐们的样子亲手做了一碗肉丸汤,终于给母亲了却了心愿。

  这是目前见于记载的,张君唯一的善行,此时年幼的他,还有一丝人性。

  由于家穷,到高中一年级张君就辍学了,没事干的张君就开始打架,渐渐地在当地竟有了点“名气”。当时,张君最爱看电影《少林寺》、最爱练武功。

  1983年张君因打架斗殴被送少管所,那时张君17岁。

  而后,张君成为了一个魔鬼,开始了自己罪恶滔天的犯罪生涯。

  1991年,25岁的张君第一次实施抢劫,轻伤一人;

  1993年,27岁的张君首次致人死亡,一个杀人恶魔就此粉墨登场。

  在张君行凶过程中,犯案十余起,实施抢劫、故意杀人罪22次,致28人死亡,20人重伤抢劫现金、首饰价值600多万元。近50十个家庭毁于一旦,承受莫大的痛苦。

  张君团伙丧心病狂,毫无人性,什么人都杀,什么人都害,被杀害的最小19岁,最大52岁,重伤者年龄最小的是3岁小女孩。

  什么样的人才能对一个3岁小孩下手?丧尽天良,无法无天!说张君团伙是畜生都是在侮辱畜生!

  张君不仅作案手段极其凶残、狡诈,犯罪气焰也极为嚣张,定期拉着团伙成员苦练各种犯罪技能,公然叫嚣与警方斗狠,制造了湘鄂渝系列持枪杀人抢劫,且屡屡逃脱警方追捕,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安定带来极大危害。

  2000年9月19日,张君落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2001年5月20日,张君被执行死刑,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有这么一个距离观众不久真实案件做原型,这让这部难得的电影颇受期待。

  2,反派难得。

  这部电影由大帅哥吴彦祖饰演大反派张隼,吴彦祖很少演反派角色,上次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2004年的《新警察故事》中关祖,这次由他演历史上的张君,当然非常令人期待。

  事实上,吴彦祖饰演的张隼非常出色,是关祖的进化版,将阴险狡诈、残忍歹毒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那个特殊的发型(叫什么发型来着?),堪称是魔鬼再现。

  而最后被执行枪决的时候,吴彦祖没有一句台词,演技却瞬间爆炸,将复杂的心情变化演绎得活灵活现,给人触动非常深。我觉得他已经预定本年度华语电影最佳反派了。

  3,正派难得。

  正派男一,由王千源饰演的刑警队长钟诚,和传统一脸正气,一板正经的警察不一样。这个钟诚自带“狠人”的气场,寒冷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王千源将钟诚那股“咬死不放”的劲儿,演绎得非常到位,演技爆裂。

  王千源和吴彦祖一正一邪,双雄对决,非常火爆。

  尤其是两人在浴室的那场打斗戏,堪称是视觉盛宴,除了两人身上那条怎么折腾都不掉的浴巾,其他的就一点毛病都没有了。

  这两个狼灭打得拳拳到肉,十分过瘾,将两个人物性格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也将电影推向了高潮。

  4,尺度难得。

  这部电影尺度非常大,以前我们只见过香港暴匪和香港阿Sir们激烈枪战,很少看到大陆警察叔叔们的枪战大戏。

  而且在这部电影中,吴彦祖在大庭广众之下,见人就杀,还敢在闹市区敢跟警方正面对峙,枪杀警察,肆无忌惮,甚至还把杀伤力极大的手雷塞到了无知孩童的手中……

  这样的杀人恶魔,能出现在荧幕中,在之前,简直不可想象。

  这样的尺度,在之前是前所未有的,我见识少,这是我见过尺度最大的大陆警匪片。

  有以上几点,足以保证这部电影成为一部好片。

  客观的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片。

  剩下的就是感情上的升华,让好片成为经典了。

  可惜,《除暴》没能做到这点,成了一部纠结的电影。

  二、纠结的电影。

  1,剧情纠结。

  电影多次通过时空置换的方式来表现张隼与钟诚二人的针锋相对、知根知底。

  你练枪我也练枪;你监视我,我也监视你;你下套,我解套;你犯事,我设局。

  可要命的是,这样的对决没有铺垫,简单粗暴的互相火拼了几轮之后直接将“老鹰帮”一一消灭。

  剧情推进得相当突兀,逻辑上存在严重有问题,很多事情都没有交待清楚。

  警方怎么知道作案的是老鹰帮?老鹰帮团伙作案的各地市之间什么关系?警方怎么顺藤摸瓜?

  让观众稀里糊涂的被推着往前走。看完之后,我是感觉有些一头雾水,有点纠结。

  2,风格纠结。

  这是一部什么风格的警匪片?

  钟诚与张隼的交锋时,是悬疑斗智风格;

  公安民警侦破案件时,是大案纪实风格;

  最终抓捕罪犯的时候,是动作大片风格。

  不是说一部电影不能有这些风格,但总得有个主次之分。

  有的人是抱着还原张君案件目的去看的,结果有点失望;

  有的人是抱着看正反斗智斗勇的目的去看的,结果有点失望;

  有的人是为重温香港警匪片去的,结果还是有点失望。

  三种风格,每样都有点,却又每样都不突出,看得十分纠结。

  3,手法纠结。

  电影警察在抓捕罪犯的时候,表现手法比较纠结,电影为了表现警察的英勇无畏和罪犯的凶残歹毒,在抓捕过程中,有些智商不在线,明明罪犯都已经被包围了,缜密的部署和专业的攻坚全都消失不见,一窝蜂地冲上去拿命填,故意营造警察的惨烈。

  其实如果是其他香港警匪片没问题,可这电影又带有纪实风格,这就难免会让观众产生质疑,警察这么傻的吗?

  这样的手法,就有些

  为了惨烈而惨烈

  的味道,非但没有体现警察的悲壮,反而有点弄巧成拙。

  4,情感纠结。

  电影是主旨是为了凸显警察的悲壮,罪犯的残暴,可又给张隼来了段感情戏,可能是为了体现张隼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这个目的其实倒也无可厚非,很多影视剧都这么做。

  比如段奕宏主演的电影《细伟》也讲述细伟这个杀人恶魔的情感变迁,却让观众十分同情这个可怜的杀人恶魔;

  比如赵燕国彰主演的电视剧《豪哥,带我搞钱》,不对是《插翅难逃》,也讲述世纪大盗张世豪(原型张子强)蜕变过程,搞得里面警察都差点成了反派,让观众想看豪哥怎么脱身,怎么继续逞凶,这个价值观不对哈,电视剧主旨是不要学张世豪,里面有句经典台词,黑涩会搞来的钱,都是跟鬼借来的。

  张隼和细伟、张世豪都是大反派,但给人的感觉和感情就完全不一样。

  我们能接受细伟,能接受张世豪,却不能接受张隼。

  因为《除暴》的感情描述手法和这两部都不同,感情戏表现上,张隼和他母亲的戏挺感人,老戏骨就是老戏骨,非常厉害,那段戏演的很好,可导演一笔带过。

  反而去重点讲张隼和女友相识相爱的过程,但这个恋爱过程非常搞,女友动不动就拿枪自杀相逼,又或者划伤耳朵冒名顶替的老鹰派兄弟,宁死顶替的原因竟是不想让张隼输。

  整个“爱情”(如果他们有的话)完全不能打动人,神经兮兮的…

  更搞的是,

  《除暴》上来就表现了张隼的残暴,这是一个连小孩子都不放过的家伙,连同伙都觉得害怕的家伙,残暴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先入为主的观众已经恨他恨得咬牙切齿。

  这个时候,就应该趁热打铁,干脆直接让观众恨个彻底,恨个爽快,最终也能更敬佩警察。

  结果导演来段感情线,讲他可怜之处,这是想让人同情他?还是理解他?

  看样子是想同情的,可一想到之前那些被他残忍杀害的人又怎么也同情不起来。

  这样一来,导致人感情非常纠结,想恨,恨得不彻底,想同情,又实在同情不起来。

  而这可能是这部电影最失败的地方,观众看完这部电影有什么样的感情?观众要接受的是什么?

  是敬佩警察的悲壮和牺牲?这点描述又不到位;

  是痛恨张隼的残忍?一段感情戏上来又觉得他挺可怜的;

  是同情张隼的遭遇?拜托牺牲的警察算什么?遇害者又算什么?

  所以看完之后,纠结的观众有些无所适从,纠结地从电影院走出,纠结地打下一个分数。

  三、总结。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制作精良,演技在线,观感不错,是一部好片。

  只是因为种种问题,使得一个优秀题材的电影没有展现出更高水平。

  成为了一部纠结的难得的好片。

  如果没有那些不知所以的感情戏,警察表现方式再好一点,风格鲜明点,主题明确点,这将会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经典好片。

  总之,所以我认为某瓣目前给出的6.5分是比较反映这部电影真实水平的分数,是非常合理的。

  当然,对于喜欢吴彦祖、喜欢这部电影的朋友来说可能觉得低了。

  一千个读者,有一个人林黛玉,让我们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问题来了,大家觉得电影最终能打多少分呢?我个人认为最终评分也是6.5左右。

上一篇:幽默搞笑表白句子:你等着,总有一天你会是我儿子的妈妈
下一篇:高评分的12部国产片,《你好,李焕英》最高评分7.8,票房54亿;《长津湖》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