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竞赛”屡禁不止 教育部严肃查处并呼吁抵制
央广网北京1月30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1月29日,教育部通过其官网发布了“关于共同抵制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的提醒”,明确:凡是没有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都属于违规举办的“黑竞赛”,并呼吁广大学生和家长理性看待参加竞赛的意义和价值,共同抵制违法违规“黑竞赛”。
近年来,不少培训机构抓住学生家长的“软肋”,各种竞赛活动报名消息游走在各个家长群之间,一些“黑竞赛”在被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取缔后,依然屡禁不止。比如,教育部发现,有人借寒假之机违规举办竞赛活动,某微信群散布大年初六线上举办“希望数学”违规竞赛的消息。对此,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严肃查处,相关机构已发布没有参与举办违规竞赛的声明。实际上,在2022年11月9日,教育部就已在相关通报中明确,“希望数学竞赛”已被依法依规取缔。
像“希望数学竞赛”这样的“黑竞赛”还有很多,北京的一位学生家长石先生,就曾为孩子报过一些不靠谱的竞赛。他说:“比如去年中介推荐我们报名一个人工智能的比赛,我们就报名了,前前后后花的课时费还有报名费,大概1万元,投入很多,但是现在证书还没有拿到。”
北京“双减”工作专班曾经发布提醒,教育部门的合规竞赛有三个特征。首先是坚持“零收费”。主办方不向参赛者收取任何费用。其次是主办方为非营利主体。第三是办赛有连续周期性。每学年只举办一次竞赛,如果一年内反复举办的,则不是教育部门的合规竞赛。此外,合规竞赛名单每年都公开、公布、公示。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刘俊海介绍,“黑竞赛”往往是一些商业机构为了追求利润,鼓励孩子们参加的比赛,这些比赛不但没有被教育部门承认,还会助长歪风邪气,给家庭造成财务负担。
刘俊海表示:“这种五花八门的不断升级的‘黑竞赛’活动,一方面分散了孩子们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家长不必要的财力负担,助长了孩子们之间不公平不透明的竞争,而且助长了一些商业机构为了追求利润而扭曲教育本身正常规律的这种不正常现象。”
教育部此次发布的提醒明确,凡是没有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都属于违规举办的“黑竞赛”;所有竞赛的结果都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也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目。有关公司和个人通过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散布“考试获奖,助力升学”谣言、贩卖焦虑、非法敛财,属于违法违规行为,不仅加重学生负担、损害孩子身心健康,而且涉嫌诈骗。希望广大学生和家长理性看待参加竞赛的意义和价值,共同抵制违法违规“黑竞赛”。
刘俊海认为,教育主管部门本着“处理一案 教育一片”的理念,给广大学生家长再次提了个醒。未来,还要靠法治化、常态化手段优化竞赛活动的生态,让孩子和家长能够自觉抵制不必要的竞赛活动。
刘俊海说:“教育主管部门也得告诉中介机构该做什么,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真正实现商业利益和孩子们利益的有机统一,促进孩子们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这样培训机构既能挣到钱,孩子们又能快乐成长,家长们也能高枕无忧,这是上策。”
上一篇:梅根把哈里拿捏得死死的根本原因:严格执行两周约会规则
下一篇:黄磊李亚鹏李咏的女儿穿衣打扮过于性感?网友们管得太宽了吧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