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成熟的槛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2-12
手机版

  二十年前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以为时间过得很慢,却不料在时间巨人面前人类只是蜉蝣罢了。一年四季,冬去春又来。人的成长是漫长的,但成熟却是转眼间的事。上了大学,成熟是一夜之间的事。每一个流着眼泪入眠的夜晚也是每一个变得成熟的时刻。

  01

  成长途中

  转眼间已经考完高考两年了,现在看到媒体的高考报道,说实话没有太大的感触,就如同高考那两天没有曾想象那么大的紧张,就如同高考考完最后一科走出学校心情也没有太大的波动。

  也许是因为进入大学才发现,高考好像还真不是那么大的一件事。

  也许是因为进入大学才发现,现在对高三备考的印象,比起艰辛,更多的是踏实。

  也许是因为进入大学才发现,自己有点想念那段只需要朝着高考努力的时光。

  人,是真的会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长,想法会改变成熟很多。

  中考前觉得中考最重要了,我记得自己曾向别人说过,中考比高考重要,没进去好的高中那考上好大学的几率微乎其微。

  到了高考,觉得自己初中的想法真的太幼稚了。高三那时候的自己觉得高考就是一切,去到了好的大学,自己就可以顺利很多,虽然不能说一帆风顺,但也起码前途明朗了。

  人啊,没亲身经历过是永远无法真正明白所谓的经验和道理的。

  现在大二了,经历了更多的事情,接触过更多的人,了解了更多人的生活,终于明白,高考前所有的一切比起大学以及之后的社会生活好像真算不了什么。自己开始有点怀念,有点羡慕高中的生活。

  虽然说高三的学习生活蛮艰辛的,书桌上垒着比坐着的人还高的书,地上放个小板凳又垒起了到人肩膀高度的书,每天的课满满当当,晚自修完接着在宿舍学习到过12点,一周多科考试,吃饭时间也边做着英语阅读或者看着数学最后几道题的解析,老师办公室永远挤满着等待问问题的学生......每周这样重复着,从周一到周六。

  是的,很累很辛苦。但是现在大学也谈何容易呢?到了大学才知道,高中那种生活也是一种幸福啊。

  高三的目标只有高考,每一天的学习都是为了增加分数;高三每天只需要想着再刷几套卷,再背几个知识点,再整理几页错题本;

  高三幻想着只要熬过了高考我就可以学自己想学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象着自己也能像电视剧里一样跟男朋友女朋友逛校园,过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一切被安排得妥妥当当。

  但是,到了大学,你考虑的东西多了很多,你没有明确的目标,应该说你需要自己去问去找去试,你会懊恼专业是不是自己喜欢想学的,你会纠结自己是考研还是就业,考研是对口还是跨专业,就业方向应该怎么选择,你会找不到方向,你会迷茫;

  到了大学,你除了课程作业,还需要去为了丰富履历,考虑参加各种比赛,项目,实习;

  到了大学,你会发现一切都不是你想象的样子,你没有电视剧里帅气的男朋友,漂亮的女朋友,高富帅矮矬穷都成双成对,就你找不到对象;

  到了大学,你会见到更多优秀的人,你会担心自己不够努力,你会焦虑自己能不能成为自己想象中优秀的人,你会害怕最终会成为那个自己当初讨厌的人。

  我终于懂了,人啊,是永远没有舒适圈可言的。无论你现在属于人生的哪个阶段,虽然人与人所处的情境不同,但只要你是个有点上进心的人,你永远会因为眼下而焦心,永远都会为未来盘算。

  为当下有点累有点丧有点焦虑的自己打个气吧,未来也不会容易,但人生也得继续啊。

  02

  越深谙世事越希望能变得天真烂漫

  小时候总听到别人说,“小时候总盼着长大,大了就会希望回到小时候的。”少年时候不懂,总觉得这句话对自己不适用。每天每天就想快点长大,总觉得大了就能自己掌控一切,可以去决定人生。

  才二十岁,我却已经理解了这句话。

  以前是多么地懵懂,但却是多么地憧憬这个世界。现在是多么的成熟,成熟到对这个世界失去了期望。

  曾经一段时间悲哀到随便就数出自己一堆缺点,却无法说出自己一个优点。我问朋友,你觉得我的优点是什么。朋友开玩笑地说我“思想有深度。”这算是什么优点。

  当看到这句话的瞬间我就哭了。我是多么没有优点到别人只能说出这句话啊。我因为这个“思想有深度”活得有多辛苦啊,越长大越希望回到孩儿时期,越深谙世事越希望能变得天真烂漫。

  很多时候看到别人有自己的方向和规划,发展得越来越好,自己总是会顿感落寞,总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到那样子,也总可惜自己做不到那样子。

  我感觉自己越尝试越发现自己越对更多事情没兴趣。自己不想半途而废,但没有热情的事情又不想坚持。

  自己说开朗,其实又有点闷骚,所以现在觉得自己好像不适合运营;自己本来想进入互联网,但现在又觉得自己的认知不适合IT行业;

  自己本来希望成为忙于工作的“社会人”,但越来越发现根子里的自己更喜欢去了解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用文字去“让看不见的看得见”。

  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想去想,什么都不想去责备与担忧,不想为了提升自己而苦恼到默默流泪,不想因为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缺点就埋怨自己到奔溃痛哭。明明以为自己好起来了,却还是时不时地讨厌自己,讨厌这个世界。

  终于,在没有人的夜晚肆无忌惮地哭了起来。终于不用顾忌宿友和父母而在被窝里无声啜泣了。终于听到自己哭起来是多么地歇斯底里,终于知道自己哭起来是多么地沉重。

  不是不想努力,不是不想优秀,反而恰恰是因为太想优秀了。憎恨自己像个无用之才一样悲天悯人,却没有一番出息,做什么什么没有兴趣,做什么什么什么不能成功。憎恨自己只会羡慕别人,自己却没有一番作为。憎恨自己好像只会为自己的懒惰和不优秀,找借口。

  无数文章无数歌曲都在咏唱为梦想拼搏,都在鼓舞为了梦想需熬过千辛万苦。

  我知道,“取经路上八十一难”,有梦想,承受一切痛苦磨难实现梦想很酷很厉害。我也曾以为我会是这种优秀的人,自己能够熬过一切,也应该熬过一切。

  但现在,我开始犹豫了,我开始质问我自己了。我是不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忘了自己到底享受什么。我是不是太羡慕那些优秀的人,而忘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是不是太想迎合主流价值,而把不属于自己的模具刻在自己身上了。

  有些人生活是为了梦想,所以为了梦想他们需要承担,需要承受,一切值得。而有些人,为了飘渺不定的未来不断压迫自己的快乐,而悲伤越来越多。

  不知为了登上顶峰那一刻之前经历的无数次难受和绝望,他们自己是否真的会觉得值得。

  “努力的时间太过漫长,成就感却只是片刻的事。可能我们活着并不是为了成就感吧。”

  人不是为了幸福而活着,而是因为活着所以要幸福。

  如果你所做的能让你确信能得到幸福,那就去做吧。

  但如果你不肯定,那么就先幸福地活着吧。

  不是每一个人都要选择一秒都不能浪费的生活。你也可以不想在疲劳里面蹉跎徘徊一辈子。

  试着接纳真正的自己,努力追寻着自己的心意去活即可。

  当我们不会因为羡慕眼中别人的生活而感到怀疑、惶恐,甚至羞耻和孤独时,或许,就真的可以拥有风平浪静的闲暇了吧。

  03

  人生值得一活

  哲学家加缪曾说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为什么而活,才是惟一重要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每个人都有一道伤口或深或浅,盖上布,以为不存在。

  人生值得一活。虽然悲伤的时光很多,但幸福的时光也很多。

  其实有时候我最羡慕的是看着甜甜电视剧,追着帅气偶像的自己,而不是疲于奔命的自己。那些时候的自己忘了一切苦恼和忧伤,感觉全身心都沐浴在了暖意之中。

  不是那个被学业和就业困扰的自己,不是那个因为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起来不够优秀而难过的自己,不是那个半夜失眠偷偷走到阳台崩溃痛哭的自己。

  亚比煞所著的《密云晨光》中写道

  “少年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深刻感觉到自己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尽头,看到了人生的本相,心已经衰老得近乎暮年,而余生还有漫长的时间要打发,那种绝望而困惑是真实的。在这段痛苦的时期,他们需要一个幻想王国,为他们提供一个缓冲器,度过一生中最脆弱迷茫的时光,使他们能够从容地成长,而不再畏惧现实世界的残酷与肮脏。”

  这样的幻想王国,可能是一场恋爱,可能是网络游戏,也可能是追星。

  于我而言,也许偶像的正向力量没有外界所传那么强大,但起码在困顿的生活中给予一丝安慰。这,就足够了。所以,我很感恩那些追星的时光,陪伴我熬过了那些痛苦的时光。

  吃完午饭偶然走进书店,随手翻了一本书,坐下来翻了几页,本来不抱期望,却入迷得不能自已,一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

  出外看到心理讲座的宣传牌,无心走了进去,在最失意的那段日子里,因为讲座的一段荣格的录音而落泪。在录音中,荣格对自己的灵魂如是说:“where are you?I am here."

  因为在随意打开的一篇公众号中看到有点推荐而去看的韩综,每个夜晚却因为里面声声入耳的女主唱和她创作的首首入心的歌曲而被治愈。

  缘分这事,怕是人世间最有趣的事情之一吧。所有,我很感恩生活中的那些缘分。

  因为这些偶然的时光,自己获得了很多幸福。因为那一份不知道何时到来却总能伴随淡淡幸福的缘分,也足以让我倍感珍惜了。

  胡适说,“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就无穷。”

  我说,只要活着,缘分便有,为着这不时令人回味无穷的缘分,人生值得一活。每个活不下去的时刻,就想想那些特别的缘分,想想那些让你感到从心里泛出淡淡幸福感的缘分吧。

  二十岁,仿似人生其中一个门槛,跨过去,人就会无可抗拒地变得成熟。

  我以还年轻的年纪却带着过于成熟的心态经历着一个又一个自我埋怨、恐惧、遗憾、痛苦与自我安慰、治愈、鼓舞、坚强更迭的时刻。

  亚比煞在书中也说到,“他者,是指把自己当成工具去实现目的而不是把自己当作目的的人。”

  那我希望,二十岁后的自己不成为“他者”,不求如意,但求甘心。

  编辑(公众号):侑晨 普通的不平凡

  举报/反馈

上一篇:《长安十二时辰》考验智商,“学渣”表示没有2遍看不懂
下一篇:《乘风破浪4》拟邀名单曝光,谭松韵张小斐童谣高叶等阵容强大,看点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