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女医生改行当了市长!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2-12
手机版

  近日,一名 90 后的清华医学博士,改行当副市长的新闻刷屏。

  

  据悉,这位清华医学女博士叫陈楠,1990年生人,清华大学医学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博士毕业。2017 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镇长。

  

  5 年后,在去年9月6日,成都市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拟任为彭州市副市长。

  

  女医生当副市长的其实并不少,比如原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就是医生出身。但她们多是在临床苦熬多年,才医而优则仕。而这位陈楠副市长,一个清华医学博士,还没踏入临床,就直接弃医从政,许多网友才因此觉得特别可惜,是对高级医学人才的巨大浪费。

  想要,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人不仅要见天地,见众生,更要见自己,观见自己的内心想要。

  每个人都有自我选择的权利,是人都会去做趋利避害的选择。正向的速度和加速度同时拥有了,才是未来的希望。

  出身是什么不重要,读书择专业,可能更多是父母的要求,社会的风气。自己选择自己担着就好,谁也不要说谁。

  而对于那些“你也不当,她也不当,谁当医生?”这种道德绑架的话,不能让个人不能为一个群体管理落差买单。

  所以,任何人都无权是不会利用别人的情绪来引导他人做决定,何况是职业决定。

  但是,我说过,江淮医学不提供情绪宣泄,只做价值链接。这就注定我们不能假大空,只能说真话说实话。所以我们可以解读一下这位清华女医学博士改行当市长的念头根源,也让社会大众,一并思考下这个问题。

  就像最近吵翻天的易烊千玺考编一样。其实,他考编并不是问题,他为什么要考编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应该说哪怕作为一个顶流的明星,他也有巨大的职业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对于他来说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是来自行业的风暴,比如稍有不慎,就会全面封杀等。而对于一名顶级的医生来说,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则是来自于职业特点和执业环境。比如北京的陶俑医生,算是眼科大拿了吧?结果呢?被自己费心救治的患者一刀下去,前程尽费。

  这才是我们最需要深思的问题!

  其实人生的每次选择,都是用脚对职业环境的投票,也是个人综合能力和价值的体现,在ABCD中选择出最优答案而非标准答案,才能一步一步走得更好,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而真相是,人与人的差距没那么大,但不同赛道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差距,就大了去了。

  所以,不去做无准备战斗,在人生征途出发之前,兵马未动,粮草准备充足,步步为营才能步步高人一着。

  大多数人看到清华医学女博士改行,都只是关注这个“果”,没有人去探讨是什么“因”导致了这个“果”。

  其实,因果之间,就是张文宏的那句话。

  什么话?

  不要欺负电影盒子老实人!

  因为,如果都欺负老实人,以后就没有人当老实人了。

  如果这个因能改变,皆大欢喜;如果不能,面临的果,那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导致优质医疗资源短缺。

  这几年,医学院一再降分招生,为啥?

  因为后期挣钱不多,操心多,风险多啊!即使是那些定向包分配的,毕业后,也有许多人宁愿失信违约,付出巨大代价,还是毅然离开改行了。

  为什么会这样?

  就拿这个清华女医学博士来说吧,我和大家简单的算笔账。她不改行,即便是博士,即便顺顺当当做到主任医师,哪怕做到科主任,体制内常态下,一年顶天30万左右,而且这也是至少十五到二十年左右夜班才能换来的,换到的时候,人几乎能熬垮了。而这时候,你会残酷的发现,不同工作的性价比是不一样的。同样是挣30万,有人朝九晚五的双休长假,有人白天黑夜无休无假的三班倒。相对于医生来说,公务员无论怎么混,下限也不会太差,即便谈不上“活少钱多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至少,目前来看,比医生要好很多。

  这就是社会行业的魔力,或者说是磨砺!

  你除了适应社会环境,切换赛道,还真的别指望社会环境去适应你。

  在医疗圈被社会毒打很多年,走过人生大半场的人,现在应该都应该苦兮兮的明白了,所谓好工作,无非就是田忌赛马,性价比最重要。毕竟,婚姻,家庭和工作,是人生幸福的三个常规基本面。而工作是基本面中的基本盘,重中之重。

  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熙熙攮攮,用脚投票,所求无非名利二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想要过上好的生活,就必须拼尽全力向社会最大程度的展示自己实力,要能高瞻远瞩未来的价值,不能既要又要。

  这件事说透了就是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就像白领与蓝领一样,是一个职场天平加码的结果。都没有人当医生了,都去当公务员,都去当领导,那医生还不得让人当神仙一样供着,一人给修座庙?

  而当医生有了庙,自然当的人就会多起来,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所以,对于这件事,我们无需情绪化,也不必过度解读,给时间以时间,去做答案。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当待遇好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有所下降、会有人来分一杯羹,最终达到热寂。此起彼伏的循环。

  当年秦始皇周游全境,带着浩浩荡荡威武禁军,坐着华美奢侈龙攆,百姓在路两边无不磕头下跪高呼万岁。人生盛极,被当时的两个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看见,一个心生感慨“大丈夫当如是”,这个人叫刘邦;还有一个凡心动荡“我可取而代之”,这个人叫项羽。

  我们的汉文化,骨子里就有种绝不服输的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出这话的陈胜吴广是个赴役的农民,更何况现在全民高素质教育的中国?凭什么其他人都能做得了市长,堂堂一个清华博士毕业的医生就做不得?

  哪有什么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只能说是选择大于努力罢了!

  医生是人不是道德模范,不要对他们去封神。道德是内裤,是拿来给自己遮羞的,你非要把自己的内裤拿给别人穿,不怕恶心人?

  所以,只有找出人家不肯当医生的原因,解决其心中的不满,才能真正的扭转局面。一味的道德说教,纯属扯淡!

  医疗是最基本的民生,它的属性是反市场化的,可医生又恰恰是亟需要市场体现其价值的,因为医生沉没成本太高。培养时间太长了,成熟时间也太长了,远长于正常反应周期。这就需要体制对他们的价值去加杠杆。否则,即便是清华博士,也会转身就走。这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疫情来了,市场上能上场的医生不够,你加再多价也不能请到。商品可以市场化调节价格, 可医生不是商品。这些,才是最应该要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点!

  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关键看你是否为社会创造价值最大化。不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那才是人才浪费,哪怕地位再高,也不算体面。

  来源:江淮医学

  举报/反馈

上一篇:150年悬案!到底是谁,杀死了坂本龙马?
下一篇:曾经一身傲骨出现在你世界,如今一身狼狈消失在你世界《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