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水秘境·贵州江河行”之“乌江行”黔西观音洞:洞穴之中,别有洞天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2-11
手机版

  观音洞在黔西县城南约30公里的观音洞镇井山村

  我曾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过黔西观音洞的介绍,知道贵州有这么一个洞穴,是人类早期活动的遗迹,详情并不清楚,也没打算真去看看。这次参加“黔水秘境?贵州江河行”活动,有幸目睹了黔西观音洞遗址的真容,感受了一番贵州史前文化的神秘和魅力。

  观音洞不难找。观音洞在黔西县城南约30公里的观音洞镇井山村,遗址在一片封闭洼地的小山坡上,是一个长约90米的天然溶洞。观音洞四周群山环绕,洞口位于相对舒缓的地带,四周杂树丛生,观音洞所在的山顶上奇石遍布,形成了多个类似拱门、水缸等天然景观,石缝间顽强地生长着不少树木藤蔓,别有意趣。

  观音洞有故事。相传,过去兵荒马乱年月,当地人到洞中躲乱,无意中发现很多动物化石,搞不清缘由,就把各种化石叫做“龙骨”,将龙骨刮成粉涂抹在伤口处,还有消炎止血的作用。当时人们认为“龙骨”是观世音菩萨给他们送来的神药,还对此洞顶礼膜拜,久而久之,便得名观音洞。

  11月11日一大早,我们一行人怀着好奇甚至有点敬仰的心情走进了观音洞。进洞前,当地人王克兴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手电筒。走进洞口,微风迎面而来,洞里漆黑一片,洞穴的岩壁上爬满了许多像蜘蛛一样的动物,让我感到了一丝紧张。越往洞里走,神秘感越强。洞内的路崎岖不平,我们时不时得低头前行,在王克兴的带领下,我们摸索着来到了考古学家们发掘时留下的坑穴前,“这就是专家们发掘出文物的地方,”王克兴介绍道。

  观音洞洞口

  观音洞价值不小。1958年,有人把洞中挖出的大量龙骨出售,引起考古部门的重视。1964年—197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等单位先后进行4次发掘,共出土4000余件石器和23种哺乳动物化石。出土的石器中,刮削器占百分之八十,充分反映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的特征。研究表明,观音洞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对研究人类起源、进化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

  观音洞内的每一寸洞壁、每一粒土壤砂石,似乎都承载着一段人类史前文化的神秘故事。这里的出土文物,后来经中国古人类学家鉴定,是长江以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打破了人们对于贵州远古是一片空无人烟的不毛之地的认识,证明了早在几十万年以前,贵州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并创造了丰富而辉煌的人类史前文化。

  怀着对观音洞的好奇,我们用手电筒一点一点从洞顶照到洞壁,还真有惊喜的发现。洞穴岩壁上附着的像雪花一样的东西,因为距离我们比较远,加之手电筒的光线让大家的肉眼实在无法看清到底是个什么物种,神秘感油然而生,我们一行人都惊叹于观音洞的别有洞天。后来翻看随行摄影师在洞内拍摄的图片仔细辨认,估计是一种类似飞蛾的动物身体上的结晶。

  洞中复洞,洞上有洞,洞下还有洞。洞口虽然狭小,洞中却或宽或窄。匍匐爬过一个不到半米的洞口,一下进入有近30平方米的较大洞穴。和洞口不同的是,脚下不再那么潮湿,一些明显是现代人焚烧留下的碳灰、枝条也有些年代感。王克兴说,他们小的时候经常进洞玩,一直走下去,可以走通。这个洞的左上方,斜着还有一洞,“这个洞也可以走通吗?”,王克兴说他也不知道了。我们用手电筒照着右下方的更小的洞口,问王克兴还能不能走,王克兴说:“现在是没办法走了。”

  洞中的小结晶体

  没有沿进洞的路线,我们从另一个洞口走出洞穴。进洞出洞,大约只有半个小时。回头再次打量身后的洞穴,却仿佛进行了一场时光的逆旅。遥想几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这片乱石丛中辛勤劳动、繁衍后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半小时和几十万年,倏忽之间和更遥远的过去未来,观音洞遗址好像告诉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说。我们期待更多的发现,揭开更多神秘的面纱;期待更好的保护,留给世人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见证人类文明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踏着长满杂草的小路,我们离开了黔西观音洞遗址。我想,这些遗址存在的意义,除了能探索人类文明的足迹,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热爱生活着的这片土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倩  摄影 蒲学光

  编辑 邓泽见

  编审 查毅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去广州有花的地方,打卡许红豆同款浪漫花墙
下一篇:Starz出品的10部黄暴美剧,看完最后一部《权游》都显得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