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燕双鹰的这部剧,我竟喜欢上了“国产超级英雄”系列“神剧”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2-11
手机版

  相信提到燕双鹰,大伙儿应该都不会陌生。这个国产的“超级英雄”IP,由钱雁秋导演带着班子,制作出了《英雄》、《猎鹰1949》、《孤岛飞鹰》等一系列群众基础不低的剧集。

  在这一系列剧的剧本中,虽然都有着刻意夸大主角能力的习惯,但是酣畅的打斗和还算精致的剧本设计让这一系列剧得以长盛不衰。

  今天我想要聊的是这一系列成熟之后的属于“燕双鹰宇宙”支线剧情的平行宇宙燕双鹰的故事——《津门飞鹰》。讲真的,看过这部之后我竟然莫名惊喜。

  虽说是一部抗战故事片,但在主体形式上,《津门飞鹰》更偏重于人物传记的风格。导演将镜头全力聚焦在主角燕双鹰的一举一动之上,以其个人经历为主干搭建故事情节。

  在人物的设计上。相比于“燕双鹰”系列的前五部,该剧依然继续秉持着以往“超级英雄”的主题定位,将主角燕双鹰打造成一名“刀枪不入”的抗战“神人”,为了完成革命任务,多次潜入敌人腹地,做卧底搜集情报,取敌人性命如同探囊取物,神出鬼没的行事风格让敌人闻风丧胆。

  在前五部中,大家一直诟病燕双鹰的人物形象略显匮乏,但从这一部《津门飞鹰》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好像迷途知返了,在“神化”燕双鹰功力上开始有所收敛,开始刻意突出主角的技能弱点,暴露其个人能力的局限性,这不仅没有拉低人物的角色地位,反而使人物的形象塑造更加立体真实。

  这主要体现在燕双鹰和剧中的头号反派,真正的云建明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燕双鹰百密一疏,屡次让云建明侥幸逃脱。燕双鹰开始被挫败了,我们也因此可以好好体会一下钱雁秋导演团队对剧本的打磨能力。

  燕双鹰和云建明几轮斗智斗勇,观众看得揪心,最后逼死云建民也算是一个合格优秀的收尾。最重要的是,让这一“超级英雄”终于能够做一回有血有肉的凡人了。

  燕双鹰依旧是个超级大兵,但是这一次却棋逢对手,故事的层次这么就起来了。

  《津门飞鹰》并没有将故事背景放在解放战争的前线,而是将镜头聚焦在了1948年的天津。

  此时的天津势利割据,暗流涌动,国民党内部帮派林立,三合会的袁文会也虎视眈眈。我军为了能够拿到天津国民党部队的军事部署图纸和作战方案,派遣特务营营长燕双鹰,在仅有六位战友的协助下潜入敌人军中,假扮敌军军官云建明,和三合会的袁文才、国民党的冯闻郎斗智斗勇。这是《津门飞鹰》为燕双鹰解锁了的新的场景。

  在人物的塑造上,这一系列剧也打磨了很多地方。我个人感到惊喜的地方是天津方言在剧中的调剂作用。

  考虑到故事背景的地理特色,钱雁秋导演多次借用天津口音自带搞笑气场的作用,来表达剧中的喜剧角色。在燕双鹰智斗何五姑、独闯三合会等片段中,何五姑与袁文会的天津口音都成了舒缓剧情节奏的调味剂,不仅增加了正邪相争的起伏感,还提升了故事的趣味性。

  在剧情的整体结构上,没有什么令人瞠目结舌的惊艳构思。故事紧紧围绕燕双鹰的个人行动轨迹串联成线,从爱情、友情、家国情三方面提炼人物个性,并在忠于党、忠于国家的层面上进行升华,最终强化燕双鹰的军人形象。考虑到系列剧的主要受众,剧情设计成这样很讨巧。

  如果非得要讲这部剧中的不合理的地方,我想就应该是关于“国产超级英雄”这样的形式是否合理的讨论。

  用比较消极的眼光看的话,紧张刺激的情节,和险象环生的人物命运撑起的全剧框架,让主角在故事看起来比较单薄。虚构的人物,虚构的情节,使这一个人英雄主义的天平一旦失衡,就会在抗战片中喧宾夺主,过分渲染单一角色的作用,弱化军队和组织的力量,观众很难在这样的剧情中找到真正的情怀切入点。

  尺度一旦拿捏不好,抗战剧因此成了爽片,缺了教育意义。

  总体来说,这部抗战系列剧,还是属于典型的依靠神化主角光环来讲述惊险悬疑故事的剧作。在主旨情感上单薄,编剧对于“抗战英雄”还是带着些个人理想主义,不过和前作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令人。绝对算得上是一部下饭神剧。

  举报/反馈

上一篇:对不起,我成不了这样的妈妈
下一篇:从立志减肥当明星,到与梦中女神成功牵手,魏大勋坚持了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