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周一“典”】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过度消费,如何维权?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背着父母利用手机进行大量游戏消费。未成年人支付的这些费用能否要求返还?该如何维权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人民法院法官近期接到当事人电话求助——“怎么我的手机提示扣费了呢,我也没消费啊?我是不是被骗钱了!”当事人薛大妈通过社区法官工作站,电话求助到联点法官,焦急地询问。
接到电话后,法官安抚了大妈的情绪,并约大妈见面了解情况。在查看大妈的手机后,发现扣费均是游戏项目,微信和支付宝共计支付金额高达9000余元。法官告诉薛大妈,手机里的钱并非是被骗走了,而是孙子玩游戏消费了,可以追要回来。
01
孩子为什么能够进行消费呢?
为了帮助老人追回钱款,法官进行了深入探究。发现手机都有游戏中心,有的游戏可以直接绑定微信直接登录,薛大妈的手机开通了免密服务,消费金额在100元以内的不用输入支付密码,以至于孩子20天内多次消费,共计9000余元。
杨法官指导大妈拨打游戏客服电话,进行未成年人游戏退费申请,通过客服提供的退费平台填写了监护人、游戏账户、未成年人资料等相关信息的填写。经过平台审核后在规定的工作日内,薛大妈因孙子游戏消费的钱通过原路返回。
02
国家规定未成年退款政策有哪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充值,超过其能力范围,其监护人拒绝承认的,可以向法院申请确认该充值无效,要求对方返还钱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03
法官提示
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加强对孩子的引导、监督,避免孩子过度沉迷于游戏之中,同时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密码,老年人尽量不要开通免密服务,防止孩子用来绑定进行游戏支付。网络公司应当进一步强化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依法处理未成年人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不相符的支付行为引发的纠纷。
作者/杨慧敏
编辑/马 芳
主编/李晓晓
总编/王定贵
上一篇:成年人笑话!经典爆笑段子,谁编的太有才了!
下一篇:14岁天天与小女友大尺度亲密照遭全网疯传:张亮,看看你养的好儿子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