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吹响海螺号,湛江坡头检察院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3-01-28
手机版

  “海螺”工作室成立背景

  建立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平台

  为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最早在2019年,坡头区检察院与坡头区教育局联合签订了《关于建立校园性骚扰未成年人处置制度的意见》,随后又与区公安分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联合签订了《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即使坡头区检察院在协同性机制建设上亮点频出,但在与社会各方主体的协调中,仍缺乏有效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联合机制,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仍存在短板。

  在这种情况下,坡头区检察院于2020年8月27日成立湛江市首个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海螺工作室,寓意为:吹响海螺号,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海螺工作室成立以来,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的宗旨,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能和社会人士的公益热心,积极推动建立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平台,初步形成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支持体系,在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等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效,海螺工作室“1234”工作法走进公众视野的同时,也为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打造一个工作平台

  打通市域社会治理的新通道

  通过“海螺工作室”这一平台,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信息共享、部门协同,共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支持体系,推动建立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中心,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打造合力宣传、案件联合办理、帮扶挽救等平台,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综合保护。

  借助该平台,坡头区具有保护未成年人工作职能的单位和社会力量能够及时对有关预防、保护、挽救未成年人工作进行沟通,打通行政机关与社会组织参与综合治理未成年人背后的家庭、社会问题的绿色通道。

  整合两种资源

  凝聚市域社会治理的双重力量

  一是整合行政机关资源。“海螺工作室”成立后,各成员单位以工作室为依托,共同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

  二是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工作室广泛吸纳辖区内的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热心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保护活动。

  瞄准三类人员

  精准治理未成年人保护背后的社会问题

  一是持续开展面向学生的法治宣传活动,精准教育未成年人。2020年,工作室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4场,还通过制作动画形式的“海螺云课堂”向辖区的学生送上法治大餐。

  二是积极面向家长、老师的家庭教育活动,精准提高家长参与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通过工作室的协商机制,坡头区检察院与区妇联共同组织开展“家长课堂”,与区教育局共同开展校车安全知识讲座。

  三是深入开展面向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的法治教育活动,精准监督相关人员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工作室坚持“在办案中监督”的工作理念,及时发现社会治理漏洞。

  用好四块阵地

  抓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立足家庭第一阵地,突出家庭教育基础作用。工作室定期组织开展家长课堂、送教上门等活动,将家长请到学校或社区听专家讲授家教经验与育人办法。工作室还不定时开展亲子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与父母对话沟通机会,加深亲情融合。

  二是依托学校主阵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检察官法治副校长们在讲授法治课的同时,还协助学校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参与对有严重不良行为、涉罪学生的帮教,促进法治校园、安全校园建设。

  三是用好社区阵地,关爱未成年人。首先是加强对社区干部的培训,强化关爱未成年人意识,监督社区干部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及时发现未成年人被侵害线索;其次要利用社区资源,引导社区组织未成年人开展阅读指导活动、心理健康活动、关爱“五保户”活动等,用社区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是抓好网络阵地,引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室主动借助各类新媒体,抢占网络阵地的宣传高地,通过制作动画版海螺云课堂、拍摄微电影一部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未成年人主动接受法治教育。

  来源:湛江云媒

  来源:广东政法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举报/反馈

上一篇:奥巴马白人母亲:18岁结婚、50岁读博,独自养大2个混血儿
下一篇:给孩子的一封信:每个人都会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