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传染病防治法》系列之一】“新冠”肺炎为何属于乙类传染病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8
手机版

  【导读】

  此次新冠肺炎来势凶猛,一部平时鲜少被人提及的法律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耳边,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今天起,我们将每天对照新冠肺炎来给大家解读这部法律。

  那么,究竟为何此次“新冠”肺炎会被列为乙类传染病呢?

  【链接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解读】

  在新冠肺炎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是没有该项的,根据上述绿色字体部分,卫健委将新冠肺炎列入乙类传染病。故,2020年1月20日,卫健委发布了下图公告:

  

上一篇:即将截止!有医保还要买西湖益联保吗?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下一篇:体检报告里有“结节”,离癌症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