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家解读疫情防控相关法律问题,对特定区域人员实施隔离有法律规定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8
手机版

  当前,首都疫情防控工作处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吃劲阶段。目前采取的隔离、封控等防控措施是基于哪些法律规定做出的?作为乙类传染病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什么按照甲类传染病“提级管理”?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郑雪倩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新华社资料图 图文无关

  针对乙类传染病

  “提级管理”有法定程序

  新冠肺炎疫情属于乙类传染病,为什么一直按甲类传染病“提级管理”,法律依据又在哪里?郑雪倩介绍说,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开始暴发后,形势非常急迫。经过专家研判,认为它属于乙类传染病。但鉴于当时疫情的发展和病毒对人身的危害程度,专家认为如果不按甲类传染病去控制的话,有可能会大范围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等造成危害,所以认为该按照甲类管理。

  “对传染病也不是想提级就提级管理,想怎么确定就怎么确定的。”郑雪倩说,新冠肺炎疫情是按照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程序,在专家研判后,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报送国务院,经过国务院批准后,全国都按照甲类传染病的措施来进行防控的。

  针对甲类传染病

  控制措施有明确规定

  郑雪倩说,针对甲类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中对病人和疑似病人的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对已经发生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实施隔离措施,以及必要时停工、停业、停课等疫情控制措施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对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也做了具体的规定。“所以,在抗疫过程中采取的封控、隔离、停业、停工等措施实际上是有法律规定的,对于甲类传染病就是要采取这些措施。”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速度非常快,到底它的后果会怎么样?现在判断不了。所以,封控、隔离等还是防止传播、扩散的有效办法。”郑雪倩说。

  在郑雪倩看来,坚持依法抗疫是有效防控的重要保障。“大家都按照法律的程序、法律的依据去做,就不会出现各自不统一,任意而为的情况。”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孙莹

  流程编辑:U016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上一篇:淮安打胎大概多少钱
下一篇:新冠药物布洛芬,到底有什么作用?需要注意什么?哪些人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