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高中校友在武汉一线的战“疫”日记,看完已泪目,致敬!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18
手机版

  近日,中国军网推出《武汉战“疫”日记》栏目,推出系列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最真实最感人的日记。

  在这其中,我们再次发现了南高校友的身影——这真不是什么蹭热点,而是对92年来从南高走出的十万余名校友的诚实记录,从奔赴武汉的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督导专家詹庆元,到战“疫”一线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员郑姝玉,这些“为诚、为勇,为民族争荣光”的南高人,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做出的闪光事迹,让母校深深以之为傲,也让后来者见贤思齐!——

  时间:2020年2月2日

  地点:武汉金银潭医院

  作者: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员 郑姝玉

  (南充高中2014级校友)

  郑姝玉在日记中记录了一位在一线被感染又治愈的护士

  “请你们多保重!谢谢你们支援武汉!”经过消毒,即将走进专用电梯出院的她向我伸出手肘,这是前方医疗队流行的“碰肘礼”,“你也要保重,一起加油!”我也伸出手肘,和她的肘碰在一起。

  她既是病人,又是“战友”,她是武汉一家医院的护士,此前还奋战在抗疫工作岗位上。她因疑似新冠肺炎被送到医疗队救治,经过治疗,已达到出院标准。她告诉我,她想继续回到工作岗位救治患者,为这个伟大的城市,为更多的百姓做点贡献。

  她刚进来的时候,和普通患者有些不一样,她虽然有些忧郁,但言行中却显得沉着冷静,对这个病毒的认知也要超出一般患者。她住进来后,向我们提出急需个人物品,我问她家人的联系方式以便及时送来。她眼圈一下就红了,话语中透着无奈:“我的家人也被感染了,不能给我送东西来……”

  原来她也是名护士,她的家人被感染后送医。我顿时泪目,安慰她说:“你好好养病,我们帮你想办法!”经过医疗队帮忙,及时给她补充了急需的个人物品,她非常感激。

  幸运的是,她经过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于2月1日出院。我们在心底希望她的家人也能早日痊愈,也希望更多的人早日迈过这个坎,顺利度过这次的难关。

  下班后,我和爸妈通了视频,他们虽然笑着,但看得出来还是很担心我。“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欠你们一顿年夜饭,等我回来补上!”爸妈在微信那头喊道:“好的,幺儿,一言为定,我们在重庆等着你!”

  (转自中国军网)

  这位年仅23岁的姑娘有军人的坚韧刚强,有医者的大爱仁心,有南高人的忠诚勇毅,如她一般的千千万万平凡英雄汇聚成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笔者从郑姝玉校友的父母处了解她的另一首诗,更让我们在泪光中肃然起敬……

  我从未有过这样的除夕

  郑姝玉

  杀人不见血的冠状病毒,

  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湖北告急!上海告急!

  广州告急!香港告急!……

  武汉封城!

  每个消息都是我的忧伤,

  因为我是白衣天使!

  主动请缨,闻令而动,

  我从未有过这样的除夕!

  没有春晚,没有年夜饭,

  只有背上的行囊,严肃的战友

  和连夜奔赴的武汉。

  穿上防护服,打开隔离门那一刹那,

  我告诫自己,这不是演习。

  这是真实的战场!

  死亡在我们周围就是不断变换的数字……

  痛心而无奇。

  彼时,我的感动源于

  我年长或年幼的战友,

  是他们轻伤不下火线,

  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大爱无疆的军魂。

  我们以针尖为刺刀,

  拼杀在病毒的隔离间,

  肢解冠状病毒的毒瘤;

  我们以关爱为枪弹,

  逼迫病毒远离

  多灾多难的武汉民众。

  每天特别又平凡,

  呼吸已经习惯口罩的吝啬,

  脸颊已经习惯深深的勒痕,

  身体已经习惯防护服的束缚,

  但还是汗水湿了衣衫、模糊了双眼……

  在红区工作直面患者,

  不仅是治疗,

  还要兼顾衣食住行,

  生活所需杂琐,

  不能尽善尽美,

  却要倾力而为。

  同为护理人员的她倒下了,

  “我的家人也感染了,不能给我送东西”

  我无语凝噎……

  精心医护中,

  她核酸检测为阴性出院了!

  她说她会继续救治他人!

  “同志们,我们已经作战第九天了”

  不过现在也才大年初九。

  突然想起,

  我欠爸妈一顿团圆饭。

  每日一次次叮嘱“要注意防护”

  是的,

  只有保护好自身,

  才能让关心我的人放心,

  才能救治更多的病人。

  不知道这样的日常还要持续多久,

  我们定将坚持到武汉治愈的那一天!

  武汉挺住!中国挺住!

  我从未有过这样的除夕,

  给我的人生赋予如此生机!

  来源:四川南充高级中学 整编:苏敏 陈祺文

上一篇:二年级关于写人的作文
下一篇:一大一小两狗闹不和,分开后再见发生化学反应,主人“太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