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应会|个人防护应知应会手册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7
手机版

  

  个人防护应知应会手册

  个人防护篇

  1.勤洗手。日常如何正确洗手?(附图表)

  

  在餐前便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接触公用物品或污染物品后,以及触摸眼口鼻部位前,应进行洗手或手消毒处理。一般可采用简易洗手法,即用流动水冲洗10秒,也可采取七步洗手法。

  2.科学戴口罩。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建议家庭存留少量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备用。

  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

  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同时佩戴多个口罩并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口罩的密合性。

  3.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4.少聚集。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5.文明用餐。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尽量分餐食;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6.遵守安全距离。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购物时,要保持1.5米以上社交距离。

  7.常通风。提倡勤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温度适宜时,可使窗户常开。

  8.做好清洁消毒。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处理进口冷冻食品的炊具和台面,病人及访客使用的物品和餐饮具,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收取快递时,用 75%的酒精或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喷洒快递外包装,拆封后及时丢弃外包装,并做好手卫生。空调使用前,要对空调壁挂机过滤网、蒸发器表面、进出风口进行清洗和消毒。

  9.保持厕所卫生。马桶冲水前盖马桶盖,经常开窗或开启排气扇,保持存水弯水封。定期清洁消毒厕所内卫生洁具和地面,表面有脏污或霉点时,要及时清洁消毒。

  10.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做好每日健康监测,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11.疫苗接种。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3 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种疫苗,做到“应接尽接”,保护个人健康。

  12.外出回家随身衣物要如何处理?

  回家皆应立即换拖鞋、脱外套,没有直接接触过感染者,无需格外消毒。外出随身携带的包与物品,例如手机、钥匙等,可喷洒75%的消毒酒精或用酒精棉片,确保表面没有病毒残留。

  家庭食品安全提示

  家庭食品安全应注意以下事项:

  1.食品采购和接收

  (1)选择正规超市或市场采购食品,不要采购来源不明的食品。坚决不吃野味。

  (2)读懂标签,关注食品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进口食品检疫等相关标签信息。

  (3)采购食品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正确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等。

  2.家庭科学储存食品

  (1)适量科学储备食品,不要一次采购过多保质期较短的食材。

  (2)合理规划食用顺序,对于熟食和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或冷冻,并尽快食用完。

  (3)储存食物温度要适宜。购买回家的预包装食品,要按照标签说明的贮存条件和温度进行存放,并在保质期内食用。食物原辅料要根据其不同特点和要求,选择在常温、通风、冷藏(0-5℃)或冷冻(-18℃)条件下储存。

  (4)生熟食品要分开放置。生食和熟食应避免接触,分别放入专用的密闭容器或包装袋中分开存放。需冷冻储存的食物应尽量使用独立小包装,避免反复融化和冷冻导致营养流失和变质。?

  3.家庭烹饪和就餐

  (1)保持清洁:洗手应经常进行。家庭烹饪之前、期间、之后和饭前,都要用流动水、洗手液或肥皂洗净双手。厨房用具用后要及时清洗或消毒。

  (2)生熟分开: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用具如刀、砧板、使用器皿等也要分开。

  (3)安全煮熟:食物要完全煮透烧熟,特别是肉、禽、蛋和水产品类等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食物;即食食品尽量一次吃完;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4)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使用安全的水处理食物以保安全;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不食用平时很少或没食用过的食物,避免过敏。

  (5)改善饮食行为习惯:家庭实行分餐制,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好习惯。

  (6)特殊人群多关注: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青少年、有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者等特殊人群,更需要注意食品安全和针对性膳食营养。

  再次提醒消费者:疫情防控期间,安全营养的饮食十分重要,为了大家的健康,在严格遵守各项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一定要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从我做起,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居家篇

  1.什么样的感染者适合居家治疗?

  (1)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

  (2)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

  2.个人得知阳性后,如何自我健康管理?

  (1)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注意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注意水、电解 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如遇健康问题可向属地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帮助;

  (2)感染者和同住人员每日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原有基础疾病等明显加重时,要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或及时就医;

  (3)按相关防疫要求进行抗原自测和结果上报;

  (4)抗原检测试剂可自行购买,也可向社区对口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申请,按照说明书要求和流程自行进行检测和结果判读,也可以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医务人员,在其远程指导下完成检测和结果判读;

  (5)保持心理健康,减少焦虑、恐惧、紧张、烦躁情绪。保持规律的日常作息及娱乐,提高机体免疫力。如果出现情绪低落或受某些不良情绪影响,可主动与信任的人倾诉获得心理支持,消除负面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专业人员支持,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3.如何做到对症治疗?

  (1)无症状感染者无需药物治疗。

  (2)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

  (3)服药时,需按药品说明书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4)如患有基础疾病,在病情稳定时,无需改变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剂量。

  (5)有需要时也可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或通过互联网医疗形式咨询相关医疗机构。

  4.什么情况下需要转诊?

  感染者如出现以下情况,可通过自驾车、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至相关医院进行治疗。

  (1)呼吸困难或气促。

  (2)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

  (3)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4)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

  (5)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

  5.感染者可以外出吗?

  (1)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访。

  (2)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点对点到达医疗机构,就医后再点对点返回家中,尽可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6.怎样降低居家传播病毒的风险?

  感染者居家治疗期间,应注意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居家传播病毒的风险。

  (1)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可能在家庭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使用单独卫生间。家庭应当配备体温计(感染者专用)、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消毒产品、带盖的垃圾桶。

  (2)尽量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非单独居住者,日常生活、用餐尽量限制在隔离房间内,其他人员不进入隔离房间。在相对独立的隔离室外放置桌凳,作为非接触式传递物品的交接处。

  (3)当必须离开房间,或进入有同住人员在场的公共空间,应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保持1米以上距离。如感染者为哺乳期母亲,可在做好个人防护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

  (4)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可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房间每日至少上、下午各进行 1次开窗通风,每次 30 分钟以上。中央空调应关闭回风,按照全新风模式运行。

  (5)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坐便器冲水时,先盖马桶盖再冲水;若使用单独卫生间,可每天进行1次消毒。如与家庭成员家庭共用卫生间,感染者每次用完卫生间均应消毒。

  (6)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如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7)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毛巾、餐具、水杯、牙膏、牙杯等生活用品,感染者个人物品如衣物、床单、毛巾等用品与他人分开存放、分开洗涤消毒;单独使用餐具,餐具使用后应当清洗和消毒。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随时消毒。

  7.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是指固态或液态微粒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直径在 0.001—100微米之间的微小颗粒物组成的系统。直径约为0.1微米的新冠病毒,可以附着在尘埃、飞沫上,或者是失去水分的飞沫核上,以气溶胶的形式进行空气传播,也就是气溶胶传播。很多行为都可以产生气溶胶,比如呼吸、咳嗽、说话、吐痰、呕 吐、大小便(水冲洗)等。

  8.卧室厨房如何阻断气溶胶传播?

  (1)保持居家通风,每天 2-3 次,每次至少 30 分钟,开窗通风或通过排气扇等加强 室内空气流动。

  (2)厨房使用抽油烟机、排风扇时,应全程保持开窗、自然通风。

  9.卫生间如何阻断气溶胶传播?

  (1)保持空气流动,如无自然通风条件,需开启排气设备。

  (2)坐便器要及时补水,淋浴排水地漏或卫生间地漏保证水封,可用塑料袋灌水扎紧,放在地漏上封堵,使用时打开,除淋浴排水外,其他地漏均应封堵。

  (3)坐便器冲水时,先盖马桶盖、再冲水。

  10.中央空调如何阻断气溶胶传播?

  应关闭回风,新风全部取自室外,按照全新风模式运行。

  11.家庭日常如何清洁消毒?

  12.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针对儿童:除对症处置外,可以适当采取小儿推拿、穴位按摩、音乐疗法等,帮助稳定情绪、保护心理健康。

  针对孕妇:关注身心状态,在饮食、情绪心理方面提供咨询与指导,必要时由专业医师给予指导。

  针对老年人:除新冠症状外,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加强对基础疾病的干预与健康指导。

  针对精神疾病患者:随时关注精神状态,由专业医师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对症处置。

  锡林郭勒盟安神医院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向广大居民提供心理援助工作。援助热线:0479-8235959

  13.同住人如何做好防护?

  (1)同住人应做好个人防护,一并遵守居家隔离康复管理要求。尽量不与感染者直接接触,不共用生活用品,每天开窗通风,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居家环境卫生清洁,采取分餐制。

  (2)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出,拒绝一切探访,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 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

  (4)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后,按要求进行抗原自测或核酸检测。被确认为感染者后,按照感染者管理。

  14.符合什么样的条件,可以结束居家治疗?

  如居家治疗人员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并且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15.日常科学健身小方法(附图解)

  

  

  

  

  用药篇

  1.线上可以购买治感冒发烧的药吗?

  可以。“新十条”要求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取消购买上述非处方药物时的弹窗、核酸检测等要求。

  2.个人得知阳性后,如何自我医疗服务?(附用药清单)

  (1)阳性感染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 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一般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后,病程为7天左右,接种过疫苗并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轻。部分老年人, 尤其7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病程更为复杂。

  (2)结合专家意见,针对病毒感染大多采用对症治疗,药物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是缓解症状,建议在出现症状的初期对症用药:一是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咽痛且明显影响休息和睡眠,可以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阿司匹林、连花清瘟颗粒/胶囊、清肺排毒颗粒、疏风解毒胶囊、宣肺败毒颗粒等,儿童可选用相应的混悬液;二是如果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建议使用溴己新、氨溴索、愈创甘油醚、乙酰半胱氨酸等;三是如果出现干咳无痰症状, 建议使用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四是如果咽痛、咽干症状明显,建议使用华素片、西瓜霜含片、地喹氯铵、六神丸、清咽滴丸、疏风解毒胶囊等;五是如果鼻塞流涕症状明显,建议使用氯苯那敏、扑尔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布地奈德喷鼻等。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慢性病、基础疾病病情加重,患有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规律用药,控制好病情。

  应急篇

  1.哪些人感染后重症风险更大?

  (1)老年人。

  (2)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3)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

  2.奥密克戎变异株重症率高吗?

  从当前全国病例来看,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嗓子不舒服、咳嗽等。无症状和轻型大约占 90%以上,普通型(出现肺炎症状)不多,重症(需要高流量氧疗或接受无创、有创通气)比例更小。

  3.同住人员感染,需要注意啥?

  (1)病例最好单独居住。如果条件不允许,选择房屋里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室,保持相对独立。

  (2)在隔离室外放置桌凳,作为非接触式传递物品的交接处。

  (3)房间最好选择分体空调,如必须使用集中空调,应在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基础上,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4)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成员共用卫生间。

  4.感染者出现哪些症状需要急诊就医?

  阳性感染者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需要急诊就医。可直接拔打120急救电话,或者选择合适方式前往医疗机构救治。

  (1)服用退烧药后仍发烧超过38.5℃,并持续超过2天;

  (2)体温35℃及以下;

  (3)抽搐;

  (4)呼吸困难或气促;

  (5)失语或不能行动;

  (6)不能苏醒或不能保持清醒;

  (7)胸部或腹部疼痛;

  (8)头晕或意识混乱或精神状态明显转变;

  (9)虚弱或脚步不稳;

  (10)孕妇的胎儿活动减少或停止(适用于妊娠期24周或以上的孕妇);

  (11)持续不能饮食,或腹泻/呕吐超过2天。

  核酸·抗原篇

  1.核酸检测时,应该注意什么?

  个人要规范戴好口罩、不聚集,保持一米 以上距离。要一字形排队,不要回字形排队。要等前面的人走后,采样员完成手部消毒以后再上前。不应触碰采样台上的任何物品,采样后还要尽快戴好口罩,迅速离开。

  2.哪些人需要主动核酸检测?

  (1)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

  (2)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

  (3)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

  (4)商场超市、快递、外卖等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

  (5)进入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中小学、医疗机构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6)其他人员愿检尽检。

  3.如何进行抗原检测?(视频)

  请截图扫描二维码观看

  或复制链接观看

  https://vod.peoplehealth.cn/6d07dc5evodtransbj1500005494/4b4c9acf243791576944510331/v.f100040.mp4

  4.如何判读抗原检测结果?

  阳性结果是在C和T处均显示红色或紫色的条带,阴性结果是在C处显示出红色或紫色条带,而在T处没有显示条带。C处未显出红色或紫色条带,无论T处是否显示条带,属于无效结果,需要重新采样进行检测。

  疫苗篇

  1.接种疫苗有哪些好处?

  多数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与其他人群相比,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虽然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但接种后可降低感染、发病的风险,显著降低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老年人全程接种新冠疫苗,除了保护自身外,也能间接起到保护家人、亲朋好友和邻居等的效果。

  2.病毒变异了,接种疫苗还有用吗?

  有用。现有新冠病毒疫苗对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仍有保护作用,尤其预防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显著。

  3.接种疫苗有年龄限制吗?

  对于年龄的下限有要求,对于年龄的上限没有规定,只要是3岁以上的人群,都可以进行接种。

  4.家中老人活动范围小,是否有必要接种?

  有必要。遇元旦、春节等节假日,亲戚走动频繁,社会活动较平常复杂,考虑到近期全国多地出现疫情,可能会存在因与返乡亲友聚餐等活动带来的感染风险。

  5.能否只打1针新冠疫苗?

  不建议。根据香港卫生署公布的信息,在没有接种疫苗的全人群当中病死率是2.87%,接种了两剂次的全人群当中病死率是0.14%,接种了三剂次病死率为0.03%。和未接种疫苗相比,相差分别是20倍和95倍。接种三剂次新冠病毒疫苗可以减少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90%以上。对预防新冠、对预防奥密克戎株导致的重症和死亡有非常好的效果。

  6.是否会有不良反应?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年龄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从前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和现在疫苗应用的监测结果来看,没有显示80岁以上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7.如何判断是否可以接种?

  只要身体健康情况符合接种条件,没有禁忌症,都可以接种新冠疫苗。曾经接种新冠疫苗时产生了过敏反应,就不能接种。

  若不清楚自己是否可以接种疫苗,建议询问医生,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获得更准确的建议。

  8.患有慢性病可以接种吗?

  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可以接种疫苗。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格林巴利、横贯性脊髓炎、脱髓鞘病等,没有得到控制的话,暂时缓种;正处在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暂时不能接种疫苗;如果正在发热也要缓种。

  9.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能否接种?

  这些慢性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只要这些慢性病控制得好,处于稳定期,都可以接种。

  10.哪些老年人不能或需要暂缓接种疫苗?

  (1)在既往接种疫苗有过严重的过敏反应。

  (2)因感染性疾病处于急性发热期。

  (3)在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

  (4)处于生命的终末期。

  11.80岁以上老人打疫苗管用吗?

  有用。80 岁以上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不打疫苗,死亡风险大概是14.7%,接种一剂疫苗,死亡风险降到 7.16%,如果接种三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了1.5%。

  12.老年人加强免疫疫苗时间间隔多久?

  第一剂次加强免疫与全程接种时间间隔为3个月以上。

  重点人群篇

  1.心血管病患者阳性后,有重症风险吗?

  临床发现,心血管病患者如果能将基础疾病控制好,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重症风险度并没有增加。

  2.疫情期间,心血管病突然发作咋办?

  如果劳累、激动、饱餐,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发病率会增加,甚至加重病情。发生后不要害怕、焦虑,一定要及时服药。若无缓解或出现心肌梗塞,要及时到医院。

  3.糖尿病患者如何抵御新冠病毒?

  (1)控制好血糖水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以及其他代 谢异常情况。

  (2)坚持用药。不能随意停药,防止出现血糖波动,增加感染风险。

  (3)避免焦虑。长期焦虑容易加剧血糖异常,导致失眠和睡眠结构紊乱。

  4.感染新冠病毒是否影响降压药效果?

  目前没有发现新冠病毒会对降压药效果产生影响。

  5.儿童出现发烧咳嗽,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1)3 个月内的儿童出现发烧症状;

  (2)儿童连续发烧超过3 天,或发热时精神特别差;

  (3)儿童出现持续高烧、频繁咳嗽,或频繁呕吐、食欲下降,小婴儿出现拒吃奶情况;

  (4)儿童某个部位出现持续疼痛和腹部包块,出现频繁腹泻、脓血便、尿量减少,呼吸加快甚至呼吸困难,出现呻吟、烦躁,家长不易安抚,或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

  6.孕产妇阳性后对胎儿或新生儿有影响吗?

  孕妇无论是转阴还是继续阳性,不会直接导致流产;病毒通过母体传播可能性不大,不用担心;病毒不会通过母乳实现传播,产妇可以哺乳;如果产妇出现发烧等症状时,建议暂停哺乳。产妇戴好口罩后可以与新生儿在一起。

  7.孕产妇核酸阳性后怎么办?

  感染后不要心慌,第一时间与助产机构联系。如需急诊,及时与社区沟通,通过特殊通道就诊。目前,各省(区、市)都安排了孕产妇感染者就诊的医院。

  8.孕产妇更易感染新冠病毒吗?

  孕产妇的感染率和症状与普通人群接近,有症状者大约占10%,症状有咽喉干、咳嗽、流鼻涕、浑身酸痛、低烧等,一般三四天就有好转,七天左右就能康复。患有基础病和慢性病的孕产妇,感染后症状可能会加重,要格外做好防护。

  9.婴幼儿“阳”了怎么办?

  1岁以内婴儿气道较短,上呼吸道感染后很容易侵袭到下呼吸道,容易发热和喘憋,家长要注意孩子有没有呼吸困难的表现。如果发热三天仍没有频率降低、热度降低的趋势,务必前往医院就诊。同时要警惕孩子惊厥。在治疗上只需注意对症下药:前三天降温,后期目标排痰。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痊愈后1-2 周,要谨防二次打击。

  就医篇

  1.患者发热,到发热门诊后怎么办?

  医生要询问一些病史,特别是症状、病 程,同时开展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等医学检查,由此判断是新冠病毒的感染者还是其他疾病。期间,患者要规范戴好口罩,避免与他人聚集接触,减少交叉感染。

  2.没做核酸但有紧急医疗需求的患者,如何保障?

  对于没有核酸结果的急诊患者,医院将在急诊区域设立相对独立的缓冲区域,急危重症患者直接进入缓冲区域进行紧急救治,医院同时完善抗原或核酸检测。另外,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区域、病房病区都将设立缓冲区域,一旦发现有患者有基础性疾病,同时检测阳性,将在缓冲区域内进行救治。

  3.进入医院必须提供核酸阴性证明吗?

  医疗机构内就诊人群复杂、人流量大、空间密闭。因此,进入医疗机构就诊时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医疗机构不得以没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推诿、拒诊急危重症患者

  监审:杨扬、王新煬

  编辑:张凤兰

  来源:健康锡林郭勒

上一篇:病毒性疱疹是怎么引起的 病毒性疱疹这样治疗
下一篇:南京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心理问题来自原生家庭,如何与父母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