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90万香港康复者出现“长新冠”症状,中医康复门诊供不应求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7
手机版

  原标题:大公报:90万香港康复者出现“长新冠”症状,中医康复门诊供不应求

  作者:诊锁界

  据香港大公报7月报道,香港估计有90万名新冠肺炎康复者出现“长新冠”症状,中医对新冠的疗效获得肯定,令需求大增,但政府现时对医院管理局三方协作的中医门诊资助明显不足。

  来源:香港大公报

  据香港大公报7月报道,香港估计有90万名新冠肺炎康复者出现“长新冠”症状,中医对新冠的疗效获得肯定,令需求大增,但政府现时对医院管理局三方协作的中医门诊资助明显不足。有蜗居劏房的新冠康复者负担不起看私营中医,又预约不到自助中医门诊,只好用尽医疗券、消费券,购买各类药物自救,包括850元一颗的牛黄丸等,却未能有效调理,迄今仍有咳嗽呕吐。

  WHO对“长期新冠“症状(Long- COVID)的定义是在染疫后3个月内,至少出现一种症状,持续至少2个月,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的情况,常见症状包括:疲劳、呼吸急促、认知功能障碍(脑雾、精神功能减弱)。学界目前较为统一认为“长新冠”不等于“新冠后遗症”。

  

  不少新冠康复者出现“长新冠”症状,对中医需求量大增,但政府对中医资助不足,名额有限。

  而英国超230万人均出现了“长新冠”后遗症,美国专家预测,“长新冠”或将在几年内影响全球超10亿人口。也就是说,全球将有近八分之一的人受到“长新冠”的困扰。

  

  精神科专科医生麦棨诺透露,临床上约10%患者本身有其他病征,求诊后才得悉患脑雾。脑雾的常见病征包括记忆力衰退、精神疲劳、专注力不足及情绪困扰。麦引用研究称,新冠病毒会令大脑中含量丰富、且具多种功能的星形胶质细胞受感染,本是负责支持正常大脑功能和修复脑细胞破损。该细胞受感染后,脑部反应会变慢、记忆力衰退,造成脑雾。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是最有效预防“长新冠”的方式。

  01|90万康复者出现“长新冠”

  68岁的芳姐与丈夫居于深水埗劏房,今年3月确诊新冠,康复后出现严重后遗症,包括脑雾、失眠、呕吐等,体重暴跌二、三十斤,每日步行上六层高的唐楼,要分三次才能完成。她屡次致电预约政府资助中医未果,唯有求助私家医生或到药房配药,将医疗券、消费券全部用来购买药品,花费逾万元。

  芳姐居住的劏房里,桌面、抽屉内塞满了几十盒药物,包括救心丸、止咳水等,还有安宫牛黄丸等贵价药。她说购买过9粒牛黄丸,单粒价格达850元,即合共近8000元。至于连花清瘟胶囊、必理痛等药品,芳姐家中有几十盒,“当时惊买唔到,买多啲备用。”她期望,政府能增加中医免费诊症名额。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发布研究报告,推算全港有超过90万名新冠康复者出现最少一个“长新冠”症状。 社区组织协会昨日公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8%的受访者表示有新冠后遗症,不少受访者希望获得中医治疗。但不少曾确诊新冠的街坊反映,预约医管局的三方协作诊所很困难。

  

  翻查资料,政府上年度对普通科门诊资助高达34.71亿元,对中医诊所资助却只有2.3亿元,相差15倍。

  大公报记者翻查立法会文件及医院管理局资料,近两年内,香港政府向医管局提供813亿元经常拨款,但只有2.27亿元发展中医服务及提供中医诊所日常营运开支。该年度,医管局普通科门诊就诊人次达556万、家庭医学专科门诊就诊人次31万、基层医疗就诊人次有588万、专科门诊就诊人次达747万,分布全港的18间中医门诊,只提供62万个门诊量配额。

  02|普通科门诊只能取止痛药,呼吁更多中医康复门诊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副主任施丽珊指出,不少基层市民反映,想要进行中医诊疗,但因收费太高而却步,她相信如有更多资助,会有更多市民参与。

  “睇唔到公营中医,又用晒医疗券,只能去药房配中成药,有时佢哋被误导,用千几蚊买一樽打碎晒唔知咩成分的药粉。”社协干事连玮翘表示,长者对医疗服务需求大,一般普通科门诊只能取得止痛药等治标不治本的药物,中医相对更能纾缓病况,但政府对中西医的资助比例犹如“1比99”,不少长者只能到药房购买昂贵而未必有效的成药。

  

  早在2020年初,有中医业界人士向《大公报》表示,争取政府容许中医药介入治疗新冠肺炎和复康疗程,经《大公报》报道后引起政府重视。

  同年四月,政府宣布在位于大埔那打素医院的中医诊所,提供以新冠复康者为对象的中医特别门诊服务。《大公报》引述求助者意见,期望门诊扩展至较邻近住所,当时的食卫局回复表示,研究逐步扩至其他地区。时至今日,中医特别门诊服务已经遍布港九新界。

  03|调查:超5成康复者出现脑雾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在3月至5月期间,透过网上问卷形式,成功访问557名基层市民。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者曾确诊新冠肺炎,超过八成受访者在康复后有后遗症,虽然康复者对中医需求大,但逾九成人未曾使用政府资助的“中医门诊特别诊疗服务”,主要因为未听过或预约不到。

  调查结果显示,康复受访者出现的后续症状中,56.9%人感到极度疲倦;55.1%人有俗称脑雾的记忆力及专注力不足;失眠占44.2%。

  根据政府提供的中医资助服务,新冠康复者可由出院日期/完成隔离日期起计6个月内,免费10次到全港18区的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接受治疗,但调查显示,92.5%受访者未曾使用有关服务,有25.5%表明无法成功预约,亦有25.5%表示确诊时,仍未推展有关服务,17.1%指有中医医疗需要,但不知道如何利用。

  而曾经使用过政府资助中医服务名额的受访者中,有51%认为名额非常短缺,约45%受访者指预约政府资助中医服务极为困难。调查显示,在今年2至3月的疫情高峰期,不足1%的受访者有使用指定诊所服务,六成半受访者需要自行购买抗疫药物。

  社协表示,康复者对中医需求大,但服务推出时间较后,或因宣传及预约困难等问题,导致基层市民使用率偏低。社协希望政府能增加受惠名额,发展公营中医服务,设立“新冠后遗症医疗券”,纾缓市民的经济压力。社协还建议,将每次120元的诊费调至50元,与普通科门诊一致。

  / END /

  本文来源:香港大公报 // 编辑:太白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责任编辑:

上一篇:新冠病毒肆2年夺走500万人,人类已知的七大冠状病毒今何在?
下一篇:张文宏:走出疫情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