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5天席卷9个国家和地区,怎么防?李兰娟院士这样说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2-12-27
手机版

  在南非首次确认的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一经发现,便被世界各国纷纷列为首要防控毒株,据健康时报此前报道,从11月24日南非报告新冠病毒变种B.1.1.529—奥密克戎后,5天内已有至少博茨瓦纳、比利时、以色列、英国、德国、意大利、中国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了该新型变异毒株。

  奥密克戎为什么要密切关注?危害性有多大?目前我国的疫苗针对该变异毒株是否有效?近日,媒体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

  

  李兰娟院士(中)

  1、记者:世界卫生组织将Omicron变异株确定为需要密切关注毒株,这意味着什么?

  李兰娟院士: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召开会议,讨论南非新变种病毒B.1.1.529,并列为“值得关注”。B.1.1.529最初于11月11日在南非邻国博茨瓦纳首次发现。根据现有病毒学分析数据,南非豪登省 90% 的新冠感染病例可能已经是这种变异毒株,而且它“可能已经存在于南非的大多数省份”。从B.1.1.529首次报告到成为南非部分省份的流行的优势株的时间不足半个月,表明Omicron变异株在人群中的传播效率较高,也正是基于此世界卫生组织将Omicron变异株确定为需要密切关注毒株,这意味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它可能具有更高的传播力,或者提高重症风险,或者降低目前诊断、疫苗和疗法的有效性。

  2、记者:能不能给我们分析一下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

  李兰娟院士:Omicron变异株总共有50种突变,刺突蛋白有30多种突变;刺突蛋白是病毒借以侵入人体细胞大门的“钥匙”,也是大部分疫苗针对的标靶。在受体结合域,即病毒与人体细胞首次接触的部分,发现10个突变。而目前席卷世界的Delta变异株在受体结合域只有2个突变。

  也正是因为Omicron变异株的这些变异特点,它被认为具有更高的传播效率。

  3、记者:目前来看,Omicron变异株的危害性有多大,是否可以明确?

  李兰娟院士:目前关于Omicron变异株的危害性研究和报道较少,世界卫生组织将Omicron变异株确定为需要密切关注毒株的目的,也是建议各国加强对Omicron的测序、监控、以及流行病学追踪。病毒变异是客观规律,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是介导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关键蛋白,也是疫苗设计的主要靶点分子,病毒为了适应环境和人体,更好生存下来,会发生变异甚至进化,有可能增强传播力和毒力,增加致病性,但变异也可能相反减弱致病性,判断Omicron变异株的危害性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去评估。

  4、记者:Omicron变异株传播速度快,已在南非、比利时、中国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目前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否需要发生一些改变?

  李兰娟院士:中国通过两年抗疫,己成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外防输入的精准经验,中国既不麻痹大意,也不必要恐慌。但仍需继续加强境外输入人员的精准管理,特别是对来自疫情严重的国家的人员要强化核酸检测,实现闭环管理;此外要加强进口货物的检测和管理,同时加强从事进出口如物流、海关和冷链工作人群的健康监测力度,确保第一时间阻断进口“物传人”的链条。

  5、记者:目前来看Omicron变异株是否会影响我国接种疫苗的有效性?

  李兰娟院士:冠状病毒有2.99万多个碱基,目前30多个变异,还不算大,不必惊慌,要继续加强监测和测序。病毒变异可降低疫苗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的保护作用,但疫苗的作用应该还存在,目前对Omicron变异株还知之甚少,评估其传染力,致病力和对疫苗影响仍需要时间。此外,病毒一直都在变异,我们应该持续性加强针对新冠新变异株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6、记者:针对Omicron变异株,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李兰娟院士:我国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已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要继续坚持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策略,同时加强对变异毒株的监测。针对新出现的变异株,民众不需要特别担心,普通老百姓要积极配合政府的防疫工作。

  首先,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旅游热点地区旅行或出差;

  其次,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

  第三,普通民众要加强个人防控,前往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的地方,要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勤洗手;

  第四,公共场所要加强对健康码的查验和体温测量;

  第五,所有的发热患者都要到发热门诊就诊,并检测核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早期并及时发现感染者。

  稿件来源综合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浙江新闻客户端

  

上一篇:世界卫生组织:也门感染霍乱人数超过50万人
下一篇:牛姐回春了!阳过之后何时可以开始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