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师大学生志愿者:不负青春韶华 线上线下播撒爱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18
手机版

  多彩贵州网讯(雷韵 本网记者 王都安 周泓洁)全面战疫情,青年当有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虽不是一线医护人员,同样是抗“疫”战士。没有人要求他们,驱动他们前进的是“古道热肠”,是“将心比心”,是“人间大爱”。他们是来自贵州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传递着温暖,播撒着爱。

  穿梭信息“数据海” 织好防疫“铁布衫”

  为响应贵州省疫情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共青团贵州省委在全省5000多名志愿者中遴选了部分高校志愿者来到省疫情领导小组医药物资保障组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学生党员徐雷就是其中一位。徐雷主要负责协助汇总收集各地州、各成员单位、各工作组和其它单位有关数据信息、简报,联络协调各工作组工作等。

  

  徐雷在收集各地州、各成员单位、各工作组和其它单位有关数据信息等

  看到志愿者动员令后,大学期间曾多次带队组织和参加学校志愿活动的徐雷立即报了名。正式上岗后,面对海量的数据信息,高强度的甄别整理,复杂的协调工作,徐雷没有选择退缩,徐雷在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和方法后,很快就进入状态。

  网上对疫情信息的各种解读,有真有假,鱼龙混杂。徐雷在志愿工作中,对信息识别有了自己的“战疫”领悟。“我们每天在大量的数据信息中战斗,为省委省政府的科学部署提供相关数据支撑,为防疫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提供真实依据,必须确保每天的各类数据报表都能够准确、及时更新。”

  为疫区居民隔空送爱 “线上支援”武汉

  “大家好!我是今天值班的社工杨洁,又是陪伴大家的一天,我已准备好上岗!请相信自己,我们最终会战胜病毒的,加油!”武汉汉阳社区抗疫防疫的线上社工杨洁的声音,通过网络,从家乡广东汕头传递到了1000多公里外的湖北武汉,给疫区人民带来了温暖。

  杨洁是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的研究生。她在一次巧合的契机下报名了武汉汉阳社区抗疫防疫的线上社工,在短时间内,她必须去了解武汉的社区状况、交通问题、居家消毒和一些医疗医院的联系方式,并要学会衔接专业的医务人员和心理咨询师。她的工作主要是收集服务时间段微信群的信息并整理,宣导规则,控制舆论导向,发挥积极作用,为有需求的居民匹配医疗和心理咨询等相关的信息资源。“我既希望居民有很多问题来咨询,每帮助他们解决一个问题,或许他们可以减少一点恐慌和无助,可我又希望他们能少一点问题,这样说明他们现在的状态还不错。”

  防疫关卡守护者,疫情防控宣传员

  在花溪互通养牛居委会执勤点,一个年轻人和现场的交警、医务人员以及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正在对往来车辆的后备箱进行检查,对车上人员进行体温测试和登记。他叫陈绍祥,是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大一学生。疫情爆发后,他通过养牛居委会主动申请到一线参加抗击疫情。自1月30号开始工作,每天工作时间不固定,车流量大时要从早上9点一直忙到下午7点。

  

  袁松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里登记外来人员信息

  袁松是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大三的学生,也是院学生会副主席。病毒无情的肆虐,家家户户都关紧了房门,而他却在对家人进行了劝说后,打开大门奔赴贵州省德江县长丰乡抗疫前线。“我是一名大学生,一名学生干部,也是一位党员,在这个时候我应该与全社会共渡难关。”他在铜仁市德江县长丰乡鱼泉村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里,协助乡、村两级干部和派出所民警,设置简易可控路障,定点查车,劝返来往车辆,宣讲当地政策,检测来往人员体温,询问并登记外来人员,共同抗击疫情。

  

  韦小茶给群众测量体温

  “各村民,不要相互串门,各自待在家里。如果出门,必须戴好口罩,请大家理解和支持。”这是在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红星移民社区,来自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2018级的硕士研究生韦小茶通过主动向所在移民社区村支书申请并获得批准,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负责在社区全返点登记流动人员的身份、体温、近期身体情况等信息,并通过在小区粘贴海报、发放传单和喇叭宣传等形式,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讲,协助居委会工作人员开展疫情防控等工作。由于所在社区有部分少数民族居住人员,而所在社区懂少数民族语言的工作人员极少。在疫情防控排查工作中,尤其是遇到年纪较大且听不懂汉语的居民时,韦小茶耐心地用少数民族语言与他们沟通,这对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也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在贵定县庆熙社区,年纪最小的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张应超,他是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大四的学生。张应超从1月30日起开始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我记得,第一天从早到晚,共走访了80多户人家。”他早上在社区居委会对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对象入户访谈、重点对象社区(村、居)排查信息、社区网格人口花名册等进行信息录入,下午就跟随着社区优秀党员志愿者一起去进行挨家挨户排查,有时候还到各个小区,路口卡点位置进行工作交流。“第一次疫情防护告知的时候,大部分居民不重视,第二次我们进行信息排查走访,居民们戴着口罩隔着门和我们交流,大家身体行为上的距离远了,但是疫情防控的心近了。”

  “抗疫”前线奏响“青春战歌”

  在湄潭县西河镇西坪村,高速收费站路口协助工作人员对进出的车辆严格进行检测排查的数学科学学院学生胡兴琳;在望谟县者康村,劝退来往的车辆和人员以及对来往的人员的病情体温测量的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学生韦永刚;在遵义市汇川区,开展社区防控、定点值勤、入户排查的历史与政治学院学生余亚维;在德江县,与社区的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测量行人体温、宣传疫情防控措施、搬运座椅、设流动岗及社区疫情相关人员的电子汇总、电话咨询登记的外来流动人员的近期身体情况、在小区和路段对外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劝返等志愿服务工作的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2016级学生冯勇;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刘村镇,参加“疫情防控安全检测站”的执勤工作的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大一学生张唐瀛;在三都县普安镇前进村,参与走村串户跟群众宣传新型肺炎病毒的相关知识和防控方法,推着音箱播放相关文件政策,在关卡点责行人和车辆往返统计、劝返等工作的历史与政治学院学生潘流春;在湄潭县西河镇西坪村,高速路西河服务区协助当地村委会的人员检查相关来往车辆,给他们介绍此次疫情,然后给他们做好相关宣传工作,给他们测量体温,登记来往车辆的历史与政治学院学生王欢欢;在毕节市金海湖新区站点关卡处劝反、登记车辆及行人的出入,和入户排查宣传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孙婷;在赫章县核桃村万坪组,向乡亲们宣传新型冠状病毒、劝导人们少出门、注意防范、在村路口设置卡点的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张静;在遵义市习水县天生社区,担着“宣传员”“代购员”“劝导员”“信息员”等多重工作任务的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生陈平;在修文县久长镇,挨家挨户地进行外来人口的排查和疫情防御措施讲解、游街宣传劝阻街上行人非必要时不要出门且出门带口罩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刘佳佳;在毕节市威宁县东风镇文明村六组,跟随本村村公所相关人员下队登记调查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柯昆昆;在黔西县锦星镇内庄七组,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广播宣传、入户宣传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孙雪梅;在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镇下铺村,和父母亲一起对每一位外来人员,以及外出跨省跨市的人员做好记录,并劝解他们在家中进行为期14天自我隔离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万朗;在赤水市官渡镇萃华社区,默默为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岗位上的志愿者熬制姜糖水的历史与政治学院大二学生杨守琼……像他们一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

  灾难面前,最容易看到人类内心深处的善良光芒。当记者问到这些“疫”无反顾的大学生们为什么要当志愿者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国家危难之时,需要我们挺身而出!”

上一篇:贵师大学生志愿者:不负青春韶华 线上线下播撒爱
下一篇:大二女生寝室昏迷死亡 学校拒绝家属进校引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