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体免疫靠谱吗?张文宏早有预判:最大的风险是不加管控的疫情
本文转自:2020年3月19日《医师报》
本期观点来自——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饶毅教授
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
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 董竞成教授
肆虐整整两月后,中国境内的新冠疫情终于在全民抗击下显露颓势。然而,放眼全球,疫情却在快速蔓延,截至3月17日7时,中国以外累计确诊病例数已超10万人,首次超过中国。英国政府近日抛出了“群体免疫”策略,首相鲍里斯甚至对公众说:要做好失去所爱之人的准备。到底“群体免疫”是什么样的医学概念?它与这次新冠疫情当真“匹配”吗?
饶毅:英国首相在说谎
群体免疫现象的意思是:如果少数人不肯打疫苗,但大多数人接种了疫苗,有免疫力,病毒就难以传播,就碰不到没有接种疫苗的人,所以呈现“群体免疫现象”。
但是,一个新的病毒出现之初,不遏制病毒传播,把全体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是不可能出现群体免疫现象的。会出现的是:感染了会死的就死去,感染了不会死的就获得免疫,继续活下去。
但是,事先无法知道谁是天然有抵抗力的人,所以这就是让大家以身试毒,而且无法知道天然免疫力的人能否形成阻挡效应。虽然新冠病毒感染有无症状者、有大量轻症患者,但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都已经证明能够传染给其他人,他们没有形成天然屏障。
张文宏:这是人性和伦理的问题
这个策略背后有流行病学的理论基础,即普遍免疫可以形成稳态。但这种免疫力通常是由于已经接种疫苗而获得,但目前新冠病毒并没有疫苗来实现强大的群体免疫。
另外,这种策略对个体存在着风险,部分轻症患者会在无预警的情况下,骤然进展至危重状态,救治极其困难。从武汉前期经验和目前意大利、伊朗的疫情发展看,我们知道最大的风险是不加管控的疫情。疫情一旦迅速蔓延,重症患者增多,有可能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挤兑。
群体免疫的策略,不仅是科学问题,更会涉及人性和伦理。在现代社会科技文明发展下,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够获得生存的权利,而不是以个体的微弱力量去面对自然法则的“优胜劣汰”。
董竞成:一定条件下有科学基础
这种似乎过于冷漠和理性的抗疫方法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是其本质上还是具有科学基础的。如果能够满足一些前提条件,且将来“新冠”会变成像“流感”一样反复骚扰人类的话,“群体免疫”可能就会变得十分必要。
鉴此,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应该是高度理性和人类情感的深度融合、数字和人性的密切结合、医学和人文的紧密相连、自然和人为的交叉融合,既坚持中华文化和哲学的观念,也尊重别国的认识和理念,取长补短,从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们的防疫模式,乃至世界的防疫模式,摸索出一种融合性的、既富有理性又充满感情的、中国式的防疫新模式。(综合自微信公众号华山感染、华山慢病相对时空、知识分子)
延伸阅读
张文宏:上海目前重症比例可控,谨防脆弱人群同时感染
上一篇:新冠肺炎变新冠感冒?钟南山发声:早阳晚阳大家一起阳 是不可取的
下一篇:新冠就是一场瘟疫,说它只是一场感冒的人,非坏即蠢
最近更新热点资讯
- 谷歌AI聊天记录让网友San值狂掉:研究员走火入魔认为它已具备人格,被罚带薪休假
- 豆瓣9.4,姐弟恋、三人行,这部大尺度太厉害
- Genes, Intelligence, Racial Hygiene, Gen
- 【土耳其电影】《冬眠》电影评价: 宛如一部回归伯格曼风格的道德剧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 理论研究|前海实践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 澳门刑事证据禁止规则
- 综艺普及剧本杀和密室逃脱助力线下实体店爆发式增长
- 日本小伙和五个小姐姐同居?看完我酸了!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
- 高中必考的物理公式有哪些
- 这部大尺度的申奥片,却讲述了不lun恋...
- 心理语言学论文精品(七篇)
- 《贵妃还乡》 超清
- 专论 | 郭丹彤、陈嘉琪:古代埃及书信中的玛阿特观念
- 微专业招生 | 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列车即将发车,沿途课程抢先看!
-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 原创因“18禁”电影登舆论顶峰,万千少女一场春梦:这一生,足够了
- 章鱼头
- 读书心得体会
- 考研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或者协和是一种怎样的难度?
- 央媒评女主播编造“夜宿故宫”:让肇事者付出代价,理所应当
- 库欣病患者求医记(流水账)
- 《太平公主》④ | 地位越高,越要装傻
- 爱体检 安卓版 v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