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谈疫情趋势:现在还不好判断疫情拐点问题

栏目:热点资讯  时间:2020-02-17
手机版

  连日来,新型肺炎疫情的发展势头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截至1月30日24时, 国家卫健委收到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692例,累计死亡病例213例 , 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71例,共有疑似病例15238例。

  

  1.31疫情发展趋势图 来源:中新网

  而1月30日一天内, 全国31个省份报告新增确诊病例就高达1982例,新增死亡病例43例 , 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7例,新增疑似病例4812例。从数据来看,疫情的发展势头似乎依旧不减。

  疫情是否进入高峰期?病毒会变异吗?公众期待的“拐点”何时会到?节后复工潮是否让疫情防控更具不确定性?针对民众关切的问题,我们采访了几位权威专家。

  

  资料图: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新型肺重患者。中新社记者 周群峰 摄

  疫情数据爬升迅速,爆发高峰期来了?

  ——个别地区严重,但不能说全国严重

  1月30日一天新增确诊病例近2000,目前确诊病例接近万人,这是否说明疫情爆发进入高峰期?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

  从全国报告的疫情来看,的确有上升趋势。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各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目前有大量轻症病例出现,也都表现出了传染性, 但“高峰期”这个概念是相对的,每个省、每个城市都要做具体分析。

  从目前看,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的输出病例有所减少了,而跟这些病例接触传染的病例,在有些地方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我建议不要提“高峰”这个概念,因为每个城市的情况不一样,有些地方确实高了,是因为出现了家庭内传播,但这个比较明确,只要对家庭采取措施,问题不大。

  这个时候,武汉、湖北传出来的病例,其他地区控制得好与不好,这个就要表现出来了,哪里防控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所以,各地都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

  这样的规模在流行病学史上是否属于严重的疫情扩散?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

  现在来看是比较严重,但各个地方不一样, 不能说全国都是严重的,比如湖北省内的武汉市及其周围城市,情况就更严重点。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 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战疫这么多天,我们防控效果怎么样?

  ——有的地方做得成功,有的地方不成功

  从数据来看,疫情发展依旧很快,没有出现大家认为的“拐点”,从你的观察,我们此前做出的防控措施是否起到了遏制作用?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

  肯定是有作用的,防控和不防控相比肯定是不一样。但各地的情况不同,表现在各地的情况来看,对输出病例的围堵, 有的地方比较成功,有的就不太成功 。不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及时控制好第一代病例,出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病例。

  按理说出现第一代和第二代应该是在家庭里的,但是出现了家庭外传播的情况。但无论在什么地方,我觉得现在都是立足于动员民众,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防控。

  另一方面,现在报告疫情的县级区域越来越多,疫情有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所以 现在的形势比较复杂,要求各地各自为战,自己做好自己的事。

  外界有些人抱怨,武汉的防控时间太晚,应该提前封城,武汉1月23日封城,你觉得这个时间点把控的如何?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

  “提前封城是否更好”,这个说法,那是站在现在来看,实际上选择在那个点封城已经很不容易。

  不少人认为还应该有更强硬的防控举措,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出更严格的措施吗?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

  针对现阶段情况,政府目前已经采取的防控措施和工作部署比较到位,但重要的是措施的落实,以及个人的执行。

  另外, 要避免民众出现两种极端——恐慌过度或者太过大意, 这两种都是不可取的,要科学的看待疾病,做好防控措施。

  

  资料图:武汉街道 中新社记者 邹浩 摄

  公众期待的“拐点”何时能到来?

  ——“拐点”,现在还不好说

  从目前的来看,你预计疫情何时会出现公众期待的“拐点”?特别是武汉、黄冈等疫情严重地区,预计何时会出现?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

  各地情况不一样,每个城市有自己的情况,全国是不太同步的,至于武汉和黄冈等病例较多的地区,那只能看他们具体工作的落实情况,现在,“拐点”这个问题不好说。

  近期聚集性传染案例增多,例如安徽出现聚餐传染,杭州出现开会议时导致多人染病,是否证明病毒传染性增强,甚至说发生了变异?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

  这个确实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从现在来看,这个病主要还是飞沫传播为主,人传人的情况下,在一起聚餐交流,很容易传染。

  至于病毒的传染性是否存在变异和增强的可能,从目前研究来看,病毒发展趋势上有这个考虑,但具体还没有找到证据,到底有没有变异,又是在哪里变异了,关键还是要根据疫情来判断。

  病毒会往哪个方向变,是向强的方向变,还是弱的方向变,目前还找不出生物学证据,目前只能看看流行情况,而下一步的防控部署,也只能根据疫情的变化来调整。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

  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说明病毒增强了,聚集性传染主要还是大众防护措施上有一定漏洞。

  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希望大家不要聚集,因为看不到飞沫的东西接触到哪里,其中有一个人有,就可能传染。

  

  资料图:工作人员对候车大厅内的座椅进行消毒。张亨伟 摄

  当前的防控难度或者挑战有哪些?

  ——流行期越长,病毒变异可能性越大

  如果病毒变异后,会否会使得疫情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大不大?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彬:

  目前从人体、环境中监测分离的病毒上看没有发现明显变异。但是, 流行期越长其变异的可能性越大 ,病毒学专家和流行病学专家会继续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密切监测,而缩短流行期是降低病毒变异风险的关键。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

  现在一定要监控,在新发病例里,关注有没有变异的情况出现,通过监控才能了解,这是专业人员努力在做的工作。变异以后,疫情控制的困难会加大,因此要努力防止这种情况。

  现在很多人担心春运返程潮和复工潮让防控存在“不确定性”,现在的疫情之下,乘坐交通工具是否存在较大传染风险?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

  从公共卫生角度讲,大家都有一个重要共识,就是自我隔离,隔离是防控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每一个人都要有意识,要自我保护,同时这也是在保护他人。

  同时每个人也要对疾病传播途径有科学的认知。目前最重要的是预防飞沫传播,首先要戴口罩,同时也要勤洗手,避免飞沫经过手传播到鼻子、眼睛等,使得病毒经过粘膜进入体内。如果能做好上述注意事项,乘坐交通工具等,传染的风险会大大降低,没有必要过度恐惧。

上一篇:杭州:明日零时起恢复城市公交和市域道路客运
下一篇:零号病人谣言背后的武汉病毒所:科研已受干扰,保留追责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