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退烧针,每一位家长都要说“不”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宝宝一发烧,没有妈妈是不焦虑的。妈妈心里悬着体温计上的那个数字,下去了才算安心。

其实,宝宝发烧时,退烧不是根本目的。有些时候盲目退烧带来的危害,比宝宝高热不退更可怕。比如,用退烧针退烧,就很危险。

不知什么时候起,孩子发烧打一针退烧针,成了医院惯用退烧手段。在丁香妈妈的后台,经常收到这样的留言。

有些孩子生病了,就一针接一针地打,打完这个打那个。

还有孩子每周都会发烧,一发烧就要打退烧针。

其实,用退烧针给孩子退烧,实属下下策。

今天我们请到了儿科医生梁世佳和药师刘子琦,分别从临床和药理上给爸爸妈妈们说说退烧针的危害。

01

退烧针中的成分

都不适合孩子用

退烧针是一个统称,目前常用的退烧针基本分为三大类:

氨基比林系列

赖氨匹林系列

地塞米松

看了一串药名,是不是觉得很晕?

没关系,你不必记住,因为所有退烧针的成分,没有一种适合孩子使用。

1. 氨基比林,可能致死

氨基比林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能会引起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缺乏,会使宝宝的免疫力大大降低,一个普通的小感冒,就有可能给孩子带去难以挽回的伤害。

从 1931 年到 1934 年,仅美国一个国家就有 1981 人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欧洲死亡 200 余人。

此外,氨基比林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也很可怕,严重时会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虽然我国在 1982 年的时候就淘汰了氨基比林针剂,但它的两种复方制剂——安乃近安痛定,目前仍在基层广泛使用,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千万留心。

2. 赖安比林,可致癫痫

孩子在注射赖安比林后,可能会出现惊厥、呕吐等症状,甚至会昏迷,严重时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这种严重的不良反应被称为瑞士综合征,直接表现为癫痫发作,而 12 岁以下的孩子是患病比例最高。

不管孩子尚在襁褓中,还是已经会走路,甚至已经上了学,都不要打赖氨匹林。

3. 地塞米松,破坏孩子免疫系统

地塞米松是一种激素,它通过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来起到快速退热的效果。

也正因为神经中枢的敏感性下降,使得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难以发挥作用,很容易引发进一步的感染,引起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长期用激素给孩子退热,还会逐渐破坏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长此以往,想孩子少生点病都难。

02

追求快速退烧

联合用药危害1 + 1 > 2

除了打单纯药剂的退烧针,有些基层医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偷偷在退烧针剂中加一些其他药物,以达到快速退烧的效果。

比如,有些医生会拿「安乃近 + 氨基比林 + 地塞米松」的组合来给孩子注射。

这三种药物单独拿出来说,副作用都有一串,更别说不规范地联合使用了。

多种药剂联合使用,有 1 + 1 > 2 的退热效果,更有毒性1 + 1 > 2 的毒副作用。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样的给药的方式根本不是治病,而是在害人。

03

面对退烧针

每一位家长都要说「不」

发烧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而非疾病。

在治疗时,退烧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结果,任何用药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更舒服。

不管是国内还是世界性的指南,都公认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 2~3 个月以上的孩子)或布洛芬(适用于 6 个月以上的孩子)是对孩子最安全的退热方式。

当我们有了更安全的退烧方式,为什么还要冒险给孩子打退烧针呢?

我们推荐,给孩子退烧,能用口服退烧药,就别打针!

每次打给孩子退烧针前,还请家长谨慎,医生三思。

参考文献

1.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Vol.252007 No.5

2. China Pharmacy 2002 Vol.13 No.10

3. China General Practice December2005.VoL.8.No.24

4.解放军健康 2006(4)

5.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年 11 月第 9 卷第 46期

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 卷第8期

7. 综述报告 2010 年第 19 卷第 21 期

8.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7 年第 16 卷第 6 期

9. 中国伤残医学 2014 年第 22 卷第 17 期

10 . 医学动物防制 2006 年 8 月第 22 卷第 8 期

上一篇:“情暖元旦 喜迎新年”健康公益大余行活动圆满落幕
下一篇:封面评论 | 一座难求的老年大学,有限的商业想象空间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