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博士生月收入仅3000元,该不该给他们涨薪?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2-12-04
手机版

  40万博士生月收入仅3000多元,他们如乞丐般做研究,这位校长的话引起了广泛共鸣。

  

  做乞丐的博士生

  “博士生”和“乞丐”,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类人,没想到有朝一日会被放在一起。

  在第七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我国有40万博士生像乞丐一样在做研究工作,他们每月收入仅3000多元。

  对此,他建议给博士生增加10万块钱,使他们每个月收入达到1万块钱,这样可以把博士生培养成顶级人才,同时也能正常支付。

  这段视频流到网络后,互联网上开始讨论起“博士生该不该加薪”的话题,但事实上,这又是一起被媒体断章取义的新闻罢了。

  这段视频其实讲的是遏制边际消费倾向的问题,分析如何让年轻人消费时,刘校长举例提出要增加博士生的收入,让他们也敢于正常消费。

  话要说全,事儿要听完,受众看新闻,理应也要知晓前因后果。增加博士生收入能不能提升年轻人消费,是未知的,但我想,刘校长的举例或许是“夹带私货”。

  这个夹带私货不是贬义,而是刘校长真正关注到了博士生群体的窘境——补贴不够花。

  在读博士生年龄一般在25-30岁,每月补贴大概在3000元左右,甚至还拿不到3000元。特别是对于北京等大城市的博士生来说,这样的补贴无疑过低,北京市2021 年最低工资标准不能低于 2320 元,一些文科博士生的补贴甚至低于该标准。

  

  目前,我国博士生补助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国家基本补贴、学校和导师补贴、奖学金以及SCI论文或项目补贴。

  看似补助结构很丰富,但大多数博士生仅能拿到国家和学校、导师补贴,奖学金和SCI论文或项目补贴可不是月月入账,也不是能惠及所有博士生的,如果再碰上有导师剥削,压力只会更大,大部分博士生还需要家里的经济支持。

  头衔高,付出多,收入少,是博士生的尴尬现状。

  科研本身就是枯燥的,读博年限长、压力大,每天过时、超劳工作,又要面临成年人需要面对的生活压力,让博士生和已工作的同龄人之间形成巨大反差,导致研究生、博士生群体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情况是普通人的6倍以上。

  复杂的现实面前,很容易消磨掉大部分博士生的科研热情,导致其毕业后不会选择留在科研领域,甚至有一部分科研“好苗子”,由于家庭经济情况,放弃深造,在本科或硕士毕业后,从事金融、计算机等赚钱的工作。

  从个体角度看,这些选择没有对错,但宏观角度来看,国家丧失了部分优秀的科研人才。

  因此,很多博士生都在喊“穷”,增加补贴势在必行。

  

  博士生该不该涨薪?

  博士生该不该加薪,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一些专家认为,讨论这个问题前,应该要界定博士生的身份:是学生还是打工者?

  有学者觉得博士生是学生,所以补贴不能和已经工作的人的薪资相提并论,应该把读博看作一项未来投资,是为了更好的理想和生活,要将学习重点放在提升自我上。

  但大多数教授专家,是支持给博士生“加薪”的。他们觉得,理想的读博状态,应该近似于一种工作或“准工作”状态,要按照科研人员待遇来对待,同时要求博士生完成特定的助研、助教工作以及基本科研任务,能激励博士生的科研干劲儿。

  到底该不该给博士生加薪,我们可以先参考一下国外的做法。

  在欧洲,一旦成为博士生,就会被作为公共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员来对待,学校和导师会给学生发放相当于一个全职研究者一半或是 3/4 的薪水,足以补偿住宿、生活等基本支出。

  美国博士生还可以获得助研(RA)或是助教(TA)津贴,同样足够满足生活所需。

  而我国博士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博士生的生活补助金太低,求学和生活压力很大。

  有的博士生为了减轻压力,就期望快速毕业找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课题和论文,有的博士生则花大量时间去打工挣钱,结果钱没赚多少,也难以专心做自己的研究,导致博士生质量良莠不齐。

  

  博士生们都在哭穷,但国家并非视而不见。相反,近 40 年来,我国博士生补贴始终在持续增加。

  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相关文件,1985年,国内博士生每生每月补贴76元(有工作经验加 15元),1991年提高到90元、100元、110元三档,1996 年为240、260和 280元。

  到了2009 年,在施一公、王小凡、饶毅等科学家的建议下,我国博士生补贴大幅跃升,统一提高到1000元。

  最近一次博士生“涨薪”是在201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博士生国家助学金资助

  标准》通知显示,我国中央高校博士生,从每生每年1.2元提高到1.5元,地方高校博士生从每生每年不低于1万元,提高到不低于1.3万元,使得平均每人每月补贴再增长约250元。

  遗憾的是,这样的标准依旧不能保障博士生过上“体面”生活,原因是随着博士生不断扩招,财政补贴的“蛋糕”已经不够吃了。

  根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11.6万人,在读博士生46.65万人,毕业博士生6.62万人,我国博士培养规模已居世界第一。

  2021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0766.7亿元,但奋战在科研一线的博士生们,却过着不太体面的生活。

  这就说明单纯靠国家财政补贴并非长久之计,需要让有意愿的企业参与进来,有研发需求的企业可以设立项目,把项目经费中的部分补贴当做报酬,支付给博士生。

  高校可以在国家拨款的基础上,增设自筹经费,通过制度规定,严格管理导师对经费的支配权,确保每笔钱都能落到博士生个人手里。

  解决博士生待遇的问题,不只是为了让博士生更好的生活、消费,更重要的是改革学术资源配置体系,让他们能积极、无负担地投入到科研任务里,为我国科研事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北京大学2022年教育博士专业学位(Ed.D.)研究生招生简章
下一篇:博士在就读期间会有什么补助?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