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建设“大思政课” 培育时代新人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原标题: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建设“大思政课” 培育时代新人

  近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分子”思政社会实践》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实现了学校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突破。这也是学校继2020年成为浙江省高校实践育人试点单位、2021年《绿水青山间的追梦人——“河小二”大学生乡土实践育人工程》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后,在实践育人上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多年来,学校积极建设“以水育人、以文化人”特色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发挥好思政课关键作用,打造生动立体、富有生命力和引领力的“大思政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系统设计 构建育人“大格局”

  学校于2019年探索出台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情怀教育”和课程思政等实施方案,将思政工作体系与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体系深度贯通,推进思政工作转型升级。2021年,“以水育人 以文化人”“有风景的思政课”“点寸微光育桃李”等7个案例,入选《浙江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论与实践》丛书。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学校立足“一校两区”发展新格局,全面盘点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情况,着力在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系统性、突破性上再下功夫,切准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担负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列出下一阶段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任务清单。学校将通过重点培育思政工作精品项目、课程思政项目,深化智慧思政平台建设等举措,积极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进一步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为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改革 深耕育人“主渠道”

  学校积极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方式,校院两级共同探索破解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等难题。联系校领导与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参与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衔接等。修订《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探索将水文化、治水案例等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教学。

  学校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推出“课程思政十法”,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施、教材建设、教学管理4个方面落实课程思政,确保课程思政元素进教材、进方案、进大纲、进教案、进课堂、进评价,构建基于育人元素的课程矩阵体系。学校被列为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联盟理事单位,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系列优秀组织奖,获评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8个。

  聚合资源 打造育人“大师资”

  学校聚合优质资源,发挥“头雁”作用,着力建设“大师资”队伍。党委书记钱天国在“开学第一课”勉励新生做品学兼优、知行合一的“读书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接班人”。校长陈光亭在开学典礼上寄语新生,要激发原动力、强化意志力、提升竞争力,为美好未来积蓄力量。各级领导干部结合重大节日、重要节点,坚持讲好思政课、形势政策课。

  学校将先锋人物、行业翘楚、知名乡贤等纳入“大师资”队伍,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涌现大批优秀学子,如全国劳模、浙江省劳模奕永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导刘梁剑,全国和浙江省“五一”巾帼标兵王春亚,“母亲河奖”获得者汪松哲,新疆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萨木尕·海拉提等。

  知行合一 用好社会“大课堂”

  学校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大学生服务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整合行业社会资源、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将优质育人资源引入课堂、写进教材。组织学生追寻红色足迹,走进水库大坝,参与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五水共治”、杭州亚运等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做具有家国情怀、行业情怀、乡土情怀和人文情怀的新时代弄潮儿。

  近日,学校“水分子”志愿服务育人工程获第三届全国水利院校优秀德育教育成果一等奖。学校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等多项荣誉,得到各界的普遍认可。

  (作者:裴新平)(光明日报)

  举报/反馈

上一篇:闪电评论|构建人才“全链条” 山东筑巢引凤赢未来
下一篇:临沂市首批“万企兴万村”行动特色农产品名单公布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