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图打开长江文化“活化石”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封面新闻记者 罗暄 徐庆 贾娇 黄晓庆新时代,我国作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战略部署。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旨在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古蔺花灯,是流行于古蔺县一带的民间传统歌舞艺术,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跳”的表演风格,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古蔺县也因之被称为“花灯之乡”。古蔺融媒供图长江流经泸州136公里,抓住这一机遇,泸州在全省率先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地方段建设保护规划编制,持续推动打造长江文化IP。泸州雨坛彩龙,兴起于明末清初泸县方洞镇的雨坛场一带,属民间灯戏之龙灯,受民间祈福、消灾、求雨、敬神等祭祀和活动及驱傩风俗的影响产生演变而来,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清友摄泸州文化遗产众多,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包括4项国家级传统技艺: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古蔺县郎酒传统酿造技艺、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和先市酱油酿造技艺;2项国家级传统舞蹈泸州雨坛彩龙和古蔺县花灯。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技艺要求以当地产的桐油、楠竹等为原料,有锯托、穿绞等九十多道工序,最终制成的产品优良。刘学懿摄先市酱油又名“先市豆油”,其酿造技艺初步定型于明末清初的先市酱园(《合江县志》记载),至今已传承280余年。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泸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经元、明、清三代创制、定型及成熟,流传至今已历24代,700余年。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带动了整个行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供图此外,泸州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4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居全省第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拥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名、省级42名,其中,白酒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数量(3人)居全国第一。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流传于古蔺县,是郎酒传承百年的传统技艺,在川南、黔北酱香型白酒酿酒文化发展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蔺融媒供图深厚的长江历史文化资源,是泸州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坚固基石,而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必将让历史场景随着城市发展一帧帧“活”起来。举报/反馈

上一篇:汕头成人本科自考
下一篇:很接地气!云南这所大学把艺术创作课堂搬到普者黑授课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