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前世今生、是非功过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2-10
手机版

  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从1985年到2000年共开办了十几期少年班,培养了约500名少年大学生。他们曾是人们追捧的“天才”,他们如今身在何方,有多少人成为精英名流?

  一、前世今生

  改革开放初期,李政道向小平同志建言,培养高科技人才也要像培养乒乓球冠军一样从娃娃抓起!由此,我国第一个少年班于1978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诞生。到了1985年,全国已有12所高校纷纷开设了少年班,包括北大、清华、北师大、复旦、上海交大、华中工学院等等。国家教委为此下发了文件。

  华中科技大学,当年还叫华工,选录少年班学生的标准是:智商在130左右、德智体全面发展、年龄在15周岁以下的初高中在校学生。1985年夏,23名超常少年从全国各地选录入华工。这是华工的第一届少年班。

  华工的领导层对办少年班极为重视。少年班实行“导师制”。学校从相关院系挑选了一批优秀教师当“导师”。少年班的23名学生与博士们同住一楼,每两人一个寝室。学校专门为少年班买了两台洗衣机,单独设了图书室。少年班的学子一时间成为大学生们艳羡的“校园明星”,学校对少年班的合理要求也是有求必应,一心要为国家培养“杰出人才”。

  惊悚片少年班的学生确实超出常人很多。以英语为例,首届少年班学生入校时的英语成绩平均分仅为60分。1985级共65个班,第一学期末,少年班平均成绩名列第21名,第二学期末,名列第6名,第三学期末,名列第2名,第四学期全班参加全国首次英语四级统考,除一人外,全部通过,通过率达95.2%,当时华工的校平均通过率仅为63.4%。

  1993年夏,少年班招录了一名12岁的学生刘俊杰。他的自学能力很强。刘俊杰几乎没听过物理光学原理课,却要参加该科目的考试。任课老师对他说:“还没有一个学生没听我的课就能通过考试的!”

  刘俊杰坚持参加考试。那位老师就坐在他旁边监考。2个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刘俊杰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做完了。老师当场改卷,100分的试卷刘俊杰考了94分。回到办公室,老教师对同事们大发感慨:“我教了一辈子的书,没听我的课就能及格的人还是头一个碰上!”

  刘俊杰本科只读了3年就修完了全部学分,跳级毕业,15岁就被清华大学免试录取为现代应用物理系硕士研究生,然后到美国读博士后。

  虽然学生很优秀,但为国家培养“杰出人才”的目的似乎并没有达到。1996年,华工安排教务处和学工处到外地考察,回来后,教务处和学工处分别向学校写考察报告。学工处主张少年班不宜办。原因包括年龄造假的太多、有些中学为备考少年班采取针对式训练等等。教务处则称少年班应继续办,一些问题完全可以改进。

  最终,学校决定停招少年班。1996级少年班学生2000年毕业后,华工的少年班就彻底消失了。

  二、是非功过

  少年班一度被吵得沸沸扬扬,舆论更多倾向负面。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少年班揠苗助长。

  少年班毕业的喻先生认为,从少年班设置的一些专业来看,学校是想培养拔尖人才,但恰恰忽视了读这些专业好不好就业。现在看来,绝大部分毕业生并未成为高科技人才。另一位王先生承认,他现在内地某公司做一份普通的管理工作。从他的高中成绩来看,如果不读少年班,考上华工是没问题的。如果一切重来,他肯定不会读少年班。

  一位少年班学生的母亲也说,当年,14岁的儿子考上少年班,人称“神童”。她也觉得脸上有光,但现在看来,这是一个悲剧。儿子已人到中年,仍非常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人为地制造“神童”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培养人还是循序渐进为好。

  然而毛老师认为,仅从个人层面看问题是不对的,就像说离开分量谈毒性是耍流氓一样。我们先看看少年班毕业的整体情况。少年班全部毕业生中后来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超过85%,绝大部分的“处境”较好,大部分人从事软件开发、技术管理、学术研究或开公司。当然,称得上“拔尖人才”的科技工作者并不多。其中的精英人物有:蔡巍———毕业于1991级少年班,曾获美国总统奖;李一男———华为公司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中国IT业有影响力的人物,有媒体报道他身价7亿元。

  第二,少年班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地方,华工的少年班只有十多年的实践,不能要求它一下子就培养出一个获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这么早就予以否定实在太草率了。事实上,它已经培养出了一批杰出人才。假以时日,相信是可以看到成果的。毕竟,最早的毕业生现在也还不到50岁。

  第三,少年班最被人诟病的,就是毕业生中许多人在国外生活,但从事的是一般的工作。在目前情况下,集中名师、财力去办少年班,培养出来的绝大部分人是一般人才,甚至是为外国培养人,这实在是得不偿失。这确实是最糟糕的地方。但却不是少年班的错。现在中国顶尖学府的顶尖人才大量外流,普通班也是一样的情形。是中国某些方面没有跟上世界顶尖造成的。

  早慧儿童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数量极少。办少年班利于天才学生的培养。拔苗助长培养出的人不是“完整的”人。但顺应天才成长的需求,全面帮助天才快速成长是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只要改正前期的错误,顺应时代的潮流,相信很快会开创一个“中国时代”。

  举报/反馈

上一篇:全球唯一!哈工程博士获Moan
下一篇: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暨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