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提速发展 助推“科教兴国”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2-11-10
手机版

  本报记者 黎竹 刘旺 北京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同时提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据悉,今年4月发布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2022年版)》提出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责任态度”四大素养新目标,其中“探究实践”意指“科学探究”和“技术与工程实践”。

  业内专家认为,在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当前国际格局重塑背景之下,素质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需要社会多元力量的进一步推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家勇指出,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较低,亟须通过教育加以提升。当前,通过增强中小学生社会综合实践、开展科学素质建设国际合作、在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在考试招生等教育评价实践中增加科学素质考察等多种途径,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教育的灿烂前景

  近日,党的二十大代表张桂梅有一段感言触动了无数网友,“我特别特别激动,我心里在想,让我多活几年,好好看看教育的灿烂前景!”

  这是张桂梅在听完习近平同志所作的报告后对着镜头发表的感想,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教育系统干部师生中也引发强烈反响。“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教育理论来看,体育应该是教育的基石,能够强健人格,培养合作精神,同时有益于精神活动;现在国内学校中开展的体育工作包括日常体育锻炼和技能性培养。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发展体育应该注重从学龄前到小学、初中整个阶段运动习惯的养成。多位受访教师告诉记者,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学校注重丰富拓展活动课程门类,体育课后服务活动课程除了开展足球、篮球、排球等传统项目外,还鼓励设置中国式摔跤、手球、橄榄球等新兴项目。从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纳入中考计分的体育学科来看,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增加中考体育分值等方式,体育在学校和学生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截至10月21日,来自四川南充高中的18岁姑娘庞钰千在2022国际射联步手枪射击世锦赛为中国队摘下4枚金牌。南充高中党委书记、校长涂刚表示,1927年建校之初,南充高中就秉承“首倡体育,尤重心理,养成完全人格”的育人传统。

  在宣扬“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过程中,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不仅涉及中小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这一群体也被重视起来。近两年来,由政府购买服务,各类高等学校、体育机构、社会体育组织进入校园从事学生体育技能培训或组织开展面向青少年的体育赛事活动都有所增加。

  记者注意到,当下课后服务是校内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首先是政策鼓励学校购买优质的课后服务和校外培训服务为校内素质教育提供有益补充;对素质教育机构而言,内容服务、基础工具是其发展To B 或者To G业务的重要切入点。

  张家勇认为,素质教育只会促进公平而不会破坏公平,因为素质教育是个性化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面向人人健康成长的教育,不是少数精英人物的特权。

  杭州余杭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陶华坤认为,素质教育能够让每个孩子自由成长并找到正确的方向,并指出“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是系统性工程,建立动态的教育评价体制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设计简单、操作方便、能让社会大众接受的教育评价体系,不仅是教师的事,更需要家庭、社会、政府支持。

  他建议,需要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让学校办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要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不同学校。而如何保障个体差异性受到尊重,素质教育值得探索,但其发展要靠政府、学校和民间的多方推动。”陶华坤说。

  科教兴国

  由于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学生的培训需求亦多种多样,从而决定了素质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国内素质教育领域的细分赛道众多,主要有艺术教育、体育教育、STEM 教育、研学与营地教育等四大细分赛道。

  其中,STEM教育涵盖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但不强调单科目学习,而以面向未来提升学生综合认知水平和能力为考量。主要面向未来就业和产业发展方向,其核心是以培养能够跨越各个学科、形成与团队高效协作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因此与其他素质教育在授课形式、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市场规模每年增速超15%。

  科学教育能够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是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一环。

  张家勇分析,伴随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实施,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科学素质、科学精神、技术应用等都是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教育评价更加突出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就提出“要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去年年底,中国空间站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开课,当天授课项目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等,持续时间约1小时。

  受访教师罗乐认为,天宫课堂不仅传播载人航天知识,还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这类高质量的科学教育课程能够为创新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陶华坤指出,在发展科学教育方面,要借助专业外脑把脉教育模式,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为目标,以资源配置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以专家引领、课程开发、教师专业成长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中国教科院课题组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内科学教育开始注重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其中前者包括面向科学英才儿童的早期教育和面向普通儿童的学校教育两类,后者主要包括开展科技竞赛活动、积极利用科技场馆和科研院所等学习资源。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张红霞指出,当前中国的科学教育还属于起步阶段,许多学校在展示自己的科学教育成果时都以拥有3D打印机为荣,追求将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品用于教学。

  就宏观来说,当下的科学教育需要一个好的环境。陶华坤提到,“需要政府和主管部门引导,提供师资、财政资源和平台支持,促进政策制定与学校需求接轨、仪器装备与课堂需求匹配,提高学校办学权,提高改进日常教学活动的经费使用权。”

  而就课堂或者课程设置方面而言,通过数字化手段,利用学习者的好奇心,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相联系等。

  张红霞认为,应该基于本土农业科技史开发科学探究教学情境。以曹冲称象为例:假设当时曹冲放弃做王子,与韩国人做生意。一次他将满载货物的货轮从长江口驶向韩国,突然发现当货轮逐渐离开长江河口时就渐渐上浮起来。这时曹冲组织起一个研究小组,探讨怎样能够保证运送最大货物量以提高利润。如果你是曹冲的科学顾问,怎样设计一项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情境下,研讨不仅包括与浮力定律有关的问题,还可能包括商业活动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此外,从顶层设计来看,专家建议要鼓励科学家的参与,加强科学哲学研究的引领作用,并构建参与式教师培训体系,给教师们提供参加真实科研项目的机会,甚至从从日常教学的课时分配、教师评价、高考科目设置等一系列制度上确保科学教育的重要地位。

  举报/反馈

上一篇:秋季交通安全宣传话安全 助成长!交通安全进校园 守护平安成长路
下一篇:大学生健康教育2021尔雅答案100分(2)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