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Science》文章被指多处“一图多用”

栏目:远程教育  时间:2023-01-24
手机版

  论文回顾

  燃料电池是继水力发电、热能发电和原子能发电的第四种发电技术。其洁净、高效、无污染特点越来越引起关注。燃料电池技术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点领域,高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开发,是解决目前燃料电池应用的关键。

  长期以来,提高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方法,是通过低价阳离子取代高价阳离子,如掺杂三价铱离子取代结构的四价锆离子,从而产生氧空位,进而提高了氧离子电导率。但是结构掺杂的方法,并没有有效解决燃料电池电解质面临的百年挑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2020年7月10日,中国地质大学朱斌教授和宋怀兵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吴艳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题目为“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的论文 。 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能源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原创性研究成果。该团队一直致力于低温、高性能燃料电池研究,聚焦高质子电导率电解质的开发,历经多年的不懈探索,经过反复试验论证,首次通过半导体异质界面电子态特性,把质子局域于异质界面,设计和构造具有最低迁移势垒的质子通道。

  

  图:设计和构造具有最低迁移势垒的超质子高速通道(A, B);获得极其优异的质子电导率(较传统钇稳定二氧化锆电解质材料的电导率提升了约3个数量级(C); 实现了先进燃料电池示范,在520摄氏度,输出超过1000毫瓦/平方厘米的功率密度(D)。

  在传统质子传导材料里,质子需要克服巨大的能垒,通过氧空位跳跃前行。本研究如同给质子修建高速公路,即利用半导体异质界面场诱导金属态,助推超质子实现又快又好地“跑起来”,从而获得优异的电导率。这与传统电解质材料电导率相比,提升了3个数量级,并且实现了先进质子陶瓷燃料电池的示范(如上图)。

  半导体异质结构和场诱导加速离子迁移,是能源科学领域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该研究成果为优良质子传输材料和应用,提供了创新思路,为质子限域传输提供了科学方法,为燃料电池研发应用插上了翅膀。该成果将促进新一代燃料电池研究和发展,对发展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多方面的支持。

  被指多处一图多用

  Science论文图S10(左)看起来与以前的论文的图8b非常相似,其中有一些共同的作者(右),doi:10.1016 / j.ijhydene.2017.05.218。

  红色框显示两个图形之间看起来相似的区域。黄色标记是原始图形的一部分。

  这两张照片似乎显示了不同的合成。

  

  Science论文图S9b(左图)与另一位共享作者的论文的图8(右图)之间的相似性,doi:10.1016 / j.ijhydene.2018.03.184。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Retraction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投稿模板:

  单篇报道:

  系统报道:

  历史进展:

上一篇:2022年四川定向选调2392人,仅限67所大学,新增西南大学等13所
下一篇:2022国际商务硕士考研国家线公布:A区总分360 B区总分350

最近更新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