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教学遭吐槽后,专家和全国名师这样思考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0-02-14
手机版

疫情逼迫下,网上教学进入全民视野。

对网上教学,

我们在尴尬和吐槽的时候,是不是该想想为什么会这样?

各种学习资源,爆炸式地免费推来,家长该给孩子怎么取舍?

长时间的线上学习,如何保护孩子们的健康?

隔着屏,老师们要使什么招数才能吸引神兽们乖乖地看课呢?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后,网上教学能力差的老师还能圈粉吗?

……

你关心的网上教学问题,记者特邀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区域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王越群,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学员、西安高级中学校长辛军锋,全国优秀教师邓爱华来谈谈,希望面对全新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再慌乱。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区域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王越群


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学员、西安高级中学校长辛军锋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百佳优秀语文教师、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邓爱华

各种尴尬,是教育信息化的“欠账”?

记者:2月10日,史上首次大规模网上教学的师生们,第一天,就被网课给逼疯了,有着殊途同归的烦恼:网络太卡、软件操作各种囧等。有教师感慨: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多少年,花了巨资,搭建了无数平台,用时发现成熟可靠的平台少,还得借用市场各种直播平台,不得不说很尴尬。我们在感慨各种“难”和“尴尬”之外,还该从这些反响中,吸取什么?

王越群:这次“网上教学”带来的各种尴尬是历史欠账造成的,疫情下的应急之举促成了一次难得的全国性的“还账”。

疫情当前,网上教学是无奈的应急之举,不过无形中倒逼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快了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步伐,倒逼师生大幅提高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双重革命。

推动教育信息化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早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并明确要求,组织广大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网络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融合互动,推动实现“一人一空间”,使网络学习空间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改变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

如果所有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能按照国家的要求去做,那么现在应对疫情的办法不仅方法很简单,而且因为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所提供的公共网络学习资源,还是市场研发的个性化网络学习资源,都是优质化的学习资源,对学生来说,尤其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享受的都是公平的优质学习资源,所以效果肯定会非常好。

但是在推进过程中,有的学校或老师把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网恋等)无限夸大,潜意识中排斥,没有好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整得很熟练,致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非常不充分。在战“疫”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全国实践网上教学,这是一种对前些年一直很矛盾很纠结甚至因持反对意见而不能大力推进的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问题,大大地补了一课。

辛军锋: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我们采取网课教学,从目前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我们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是满意的。虽然一些老师遇到了不少问题,也在调侃,但都非常积极地学习、尝试、摸索各种在线教学方法。

老师、学生、家长们在非常时期通过吐槽缓解情绪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同时也给我们一些提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引导师生尝试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和学的方式,主动学习新事物,从容应对未来的学习生活。

邓爱华:我非常同意王教授的观点。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切实感受到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教育方式的巨大冲击,无论是一线大城市还是偏远山村教学点,都面临着一场翻转式挑战。

至少有两个显性改变:其一“停课不停学”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其二“离校不离教”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相长,作为最原始最朴素存在教学双边活动,都在这场疫情面前面临颠覆。

而这场改变在全民关注下拉开帷幕,明镜般地折射出教育人的努力和教育背后的缺失,正如同王教授说的“还账”,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说到网络硬件和信息化投入,各级各类教育部门也是在第一时间下达了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基层县区和学校也都高度重视,经过漫长的预告和数天的预热,各校也是在原有信息化硬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用上了“空中教室”“云端课堂”“智慧平台”及各种软件设备,遍地开花,四方结果。

但还是不容乐观,尽管在测试和调整时似乎问题不是那么显著。但开课第一天问题来了:原有的设备和带宽,哪里考虑过几千万人同时在线的壮观?掉线、卡顿、奔溃、死机、消音、黑屏。突然入群对设备和使用一窍不通的家长怎能不焦虑?呼叫、语音、视频、求助,面对这些意外被网友戏称为“十八线主播”的老师们怎能不手忙脚乱?

这是现实存在,但并不代表大众,我所了解的学校,90%还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目标。之所以第一天网课后会被铺天盖地吐槽,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全民关注度高、期望值高,反之亦然;其二确实暴露出一些问题,希望通过网络呼吁得到改进;其三,网络江湖,调侃自黑,也是宅家网民的一种狂欢。

总之,作为教育人要正确对待,既能广听民意不断改进工作,又能甄别对错坚守专业情怀。因为,崩溃卡掉的也许是网络,但如果乱的是 “人心”,那就后果很严重。呼吁教育同仁:不忘初心,守住阵地,稳住思想,做好本职,服务人民。

家长们吐槽时,不要错过get新技能

记者:对网上教学,家长的吐槽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吐槽“3顿饭+办公+娃,要疯!”;有的吐槽“手机响个不停,各种软件、接龙……都被玩焦虑了。”还有诸多家长吐槽带着口罩排队买打印机等,是给控制疫情添乱,等等。对家长的反响,您怎么看?家长的负担该怎么减轻?

王越群:家长文化水平等层次不齐,作出不同反映,能理解。这种情况主要缘于相关方面对信息化教学没有研究透和没有充分地应用造成的,这才导致现在很多技术操作和不切实际的学习内容爆炸式地“甩锅”给家长,使得家长方寸大乱。

不过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状态,家长要理性对待,不能夸大。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及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对孩子来说必然要经过,同样家长也要掌握新教育教学方式下的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模式。

邓爱华:非常时期需要非常陪伴,刚才我阐述了“教学双边”两大转变,背后还有两大改变:家教方式转变和家校沟通转变。

家长们的焦虑是在意料之中,毕竟常规出牌按正常开学,陪伴了熊孩子们一个寒假们的家长,在即将疯狂的边缘就会将他们送到学校,但这学期情况不一样了:老师成了主播,家长成了班主任,神兽却依然还是神兽。老师摇身一变,成为网络主播见屏如见面;学生端坐电脑前沉溺在知识的海洋里无法自拔,更有无数家长簇拥左右摇旗呐喊。这场面,几天之内能适应吗?不能。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良好的家校沟通,教师要有担当用心履职尽责,承担大部分学生教育和引导工作;家长要有耐心不断提升自我,get新技能和学生共同面对这场学习挑战;学校要有思路加强双边沟通,搭建屏幕两端温暖的桥梁。

这样教师辛苦付出获好评,家长长情陪伴有信心,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悦纳,相互信任,难道不就是这场“战疫”的我们理想化的场景吗?

视力保护,有“法”

记者:网上学习,除了限时限量外,还有哪些办法可以保护视力?

王越群:一是把握好“适龄学生”的问题。即需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段来考虑怎么设置与安排线上学习内容和时长。二是力争在技术上作突破。三是掌握好“因人而异”。即家长和老师都要很客观地从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出发,尽量对网上学习作出不同的规定。

辛军锋:我们平时正常课时是45分钟,但是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网上授课的课时是20分钟,留出来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消化。

我们不会把常态的教学活动搬到网上来,网上教学也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从我们目前安排的网上上课来说,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学科教学,主要是和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沟通。疫情期间,让老师和学生通过“云”的方式在一起,学生在、老师就在、学习就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陪伴,这也是心理上一种缓解吧。不然封闭在屋子里,时间长了不好。

此外,我们还安排了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总体看,师生使用电子产品时长确实增加了,不过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安排。

面对免费资源:灵魂拷问下用不用

记者:线上教育资源多,在您看来,如何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资源,真正做到个性化学习,避免重复学习和无效学习?

邓爱华:这个问题很有价值。选课最重要灵魂拷问下:这个资源选了会用上吗?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避开所有的“看似有用”陷阱,宁缺毋滥作取舍,将所有现阶段偏离目标的课程统统割舍掉,选择与学生现在学习最相关、最密切的课程,将时间和精力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网上教学,要“少慢精实”

记者:连续两日,教育部针对2月10日网上教学带来的各种反响,就停课不停学及时作了新的指示。对标教育部新的指示精神,有的省份之前对网上教学的安排值得借鉴。像山东和安徽规定,只有毕业班可以线上教授新课程,其他年级原则上不讲授新课。山东规定,因延迟开学耽误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调减周末时间、压缩暑期假期等方式来补偿,保证总教学时长不减少。春季学期开始后,原则上实行“零起点”教学,不得抢赶进度。而重庆规定每天网上授课时间不得超过4个学时(每学时40分钟)。杭州规定得更细,小学每课时20分钟,中学每课时30分钟;网课总量小学低段、中高段、初中、高中每天的总时长不超过1小时、2小时、4小时、5小时。每节课之间还要有15分钟休息。结合这次网上教学,请您谈谈,网上教学从哪些方面可以改进?此次尝试对教育生态将带来哪些变化?

王越群:对网上教学出现的问题要慎重、谨慎地解决。但也要知道,技术变革带来便利,也能带来负面影响,但不能由于有负面影响就作为拒绝网上教学的理由。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对网上教学既不能乱来,更不能因一些问题而停止或懈怠网上教学,对网上教学要作不同于线下教学的科学安排。

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对网上教学的利和弊要研究透,以后就可趋利避害。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大成果,还可能对我国的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辛军锋: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会安排国家、省、市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这次网上教学是疫情期的特殊安排,肯定不能成为常态。我估计,疫情过后,多数学校会恢复常态。但是科技的发展,会促进教育和教师随着自然规律去发展,即使没有疫情,未来社会、人工智能会促使教育产生深刻的自我变革。

邓爱华:我校这几天采取半日授课制,授课内容是按教材进度,同时加入了防疫知识、运动健康、体艺课程、心理健康、生活实践、整本阅读等内容,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的。

对于按教材授课,要把握住“少慢精实”四字原则,即内容少一点,进度慢一点,重点精一点,检测实一点,不要赶进度,不要压任务,不要走过场,扎扎实实落实讲练及反馈评测,针对重难点问题做好精讲突破,开学后不会出现知识“夹生”而在重炒旧饭的可能。

各校可根据所在地区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决定。教学条件好师资科研执行力强的学校,脱离教材开发课程是很有先导性和创新性的举措;对于比较薄弱的基层学校,如果没有体系依托,那么学习将会陷入随意化、碎片化、盲目化的困境,按目前陕西省教育厅关于3月2日前不得开学的通知,假期还要持续近三周,那么无纲可依,就如同没有航线的远行,各自为政各显神通也会有很大的隐患,所以,个人认为可以适当依托国家教材,但不能完全按照教材,也就是用“书”不唯“书”。

努力提升,才能换取教育的未来

记者:优质教育资源,在5G等技术强力支撑的情况下,将能共享到各所学校,那么普通学校和教师,如何扮演角色是最实效的?未来,水平一般的教师会不会被淘汰?

王越群:现在流行一句话,银行不努力,支付宝就愿意帮他努力;通讯不努力,微信就愿意帮他努力。

按照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涵及特征来说,一是只要说到网络学习,就一定是“优质”来支撑;二是网络优质学习资源与传统教育教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换句话说,未来大量网络学习一定是优质共享情况,大量优质共享教育环境一旦形成,那些不努力的教师恐怕难以再立足。

不符合线上教学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特点而盲目要求所有教师都人人录播与平时教学一样内容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家学习的做法, 无疑会造成质量没保证和资源浪费,同时也加重了师生和家长的负担,因此,教育部严禁强制要求每位教师去录课,这个要求非常及时。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水平一般的教师可以偷懒了。相反,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加大教师对教师信息及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技能的线上培训,教师也要加把劲提升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能力。

辛军锋:“停课不停学”是特殊时期的一项措施,我不太赞成过分地宣传这项措施效果有多么好,它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个阶段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应该学会什么、懂得什么。

有一位老师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不要把丧事当喜事”,我觉得写得挺深刻。目前这种网上上课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是我们没办法走路了,拄着拐棍走,就不要夸我们拄着拐棍走得有多好多好。

师资力量强、硬件条件好的学校当前都利用自己的平台,按照课表进行班级授课,或者上联课;那些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还达不到的学校,就借用网络优质资源上课。

但是上课不止是学习知识的过程,还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学习力、理解力强的孩子居家学习效果估计可以,但是学习力、自控力一般的孩子,学校效果就要打问号了。此外,还有一部分孩子,因为网络信号等原因不能上网课。这样会带来新的不公平,且在特殊时期,对这种不公平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所以,我们充分领会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精神,因地制宜、因校施策,静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事,不要让教育在这时期夺人眼球,成为网红。

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下,教师可能会分为两类:一类是上优质课的教育专家,一类是教学辅助人员,做辅导、答疑、批阅作业、组织管理等。未来人工智能肯定不能代替老师,但是不会用人工智能进行教育教学的老师,肯定会被淘汰。现在,老师调侃自己成为主播了,实际上,能成为主播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邓爱华:共享优质教师资源时,普通教师要承担二次理解诠释传授的职责,架起资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在这过程中学习提升向优秀靠拢。

记者:网上教学隔着屏多人同时在线听课,不能互动,不能关照到每位学生。学习效果最不可控。您认为,网上教学质量,如何保证?

辛军锋:这些问题其实可通过技术解决的,但是长此以往网上教学这种教学样态肯定会带来师生水平的分化。

为了实现网上教学的教育公平,我们对网络教学适应强的学生,老师可以布置个性化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对网络教学下产生的学困生,老师还需多花点精力一对一地去辅导。不过,目前,在网络教学的特殊时期,有一些还顾及不到,这是个阵痛。后期,还须补偿性解决。

邓爱华:首先,在直播期间,教师要就重难点有意识地设计互动,运用好软件上的互动功能等。

其次,保证质量就在群内答疑,授课完毕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凡是留言在群内的问题,及时梳理归纳后再进行二次补充说明;接着,落实在课后检测上面,作业布置要突出精准,虽不要求所有学生打卡作业,对于存疑的作业要线上批阅,因材施教当天纠错。

第三,运用好“鼓励牌”,表扬优秀肯定进步,私信对学习力欠缺和懒惰拖延的学生加强一对一督促辅导,严控所谓的“网课学困生”。

记者:网上教学,有老师笑称自己成了“主播+客服+后台+管理”。习惯于线下教学的老师们,网上教学该怎么突破?

邓爱华:下面三点做好了,相信,线上线下都能运筹帷幄得心应手:

一是放松心态,线上线下我们角色没有变,学生的期待没有变,调整教学设计自然应对,避免害羞紧张情绪,控制表情,管理声音,有备而来,轻装上阵。

二是“专业”,网上十分钟,网下三天功,一定熟练线上教学的一切业务,课程设计体现学科专业,软件应用实现技术专业,一名“技术控”的好老师,才能在网课中游刃有余圈粉无数。

三是“反思”,要不断反思线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诸如设备技术、课程设计、互动答疑、质量保证等,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记者:谢谢您们接受采访!

陕西教育报刊社记者 冯丽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上一篇:省教学能手靳平月:让网络教学静下来、动起来 | 战“疫”下的网络教学
下一篇:省教学能手申文亚:“线上教学”的几点感受 | 战“疫”下的网络教学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