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埔军校走出的湘籍豪杰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11-06
手机版

  黄埔先辈的爱国革命精神和光辉业绩影响了一代人。在黄埔军校中,可以说是“无湘不成军”,仅以军校1至5期为例,毕业学生总人数为7399人,而湘籍学生达到2189人,占29.58%,居全国各省之首。其中黄埔第一期湘籍学生达197人,竟占总人数的30.5%。湘籍青年有志之士大量涌入黄埔军校,充分反映出湘籍青年爱国心强、革命性烈的气质。▲陈赓“陈赓就是黄埔精神”陈赓生于1903年,湖南湘乡人,原名陈庶康。陈赓是将门之后,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就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活动,追求进步,立志从戎。1916年冬,年仅13岁的陈赓就偷偷跑出家门投奔湘军,开始了闯荡江湖的生活。一杆比他高出半头的大枪,一扛就是4年。在旧军阀部队的4年中,陈赓只落下一身疥疮和满腹失望。但他的阅历却丰富起来,直爽而不甘寂寞的性情,令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选择……1921年,陈赓来到长沙,在长沙的铁路局寻得一份办事员的工作。也是在这段时间里,陈赓结识了何叔衡、蔡和森等共产党人,并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陈赓与其他300多名学员一道步入了黄埔军校的大门。黄埔军校当年曾经有这样的说法:“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蒋介石非常欣赏陈赓,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蒋介石第一次带学生参加东征后,就将陈赓任命为总指挥部警卫连上尉连长,并将他留在身边。1925年第二次东征时,蒋介石曾到前线督战。一次陈炯明叛军突然反击,总指挥部的人都逃跑了,只丢下蒋介石一人。眼看大势已去,蒋介石十分难堪,未想到竟是如此局面。情形万分危急时,身为连长的陈赓跑来,蒋介石不愿意离去:“我唯有杀身成仁,否则无颜见父老百姓!”于是陈赓一面组织散兵抵抗,一面要背起蒋介石突围。陈赓又接受蒋介石的委派,化装成农民,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一夜步行了160多里送信,与一师党代表周恩来取得联系,得到支援后,最终救了蒋介石。陈赓的“飞毛腿”也因此名声大振。这件事之后,蒋介石除了欣赏陈赓的才华和人品外,还对他多了几分感激之情,对他的信任也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1925年11月,将陈赓晋升为侍从参谋,让他帮助整理资料,做一些上传下达的工作。蒋介石曾经在黄埔军校向师生训话时说道:“什么是黄埔精神?陈赓就是黄埔精神!”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无中生有地指责共产党人私调中山舰要劫持他离开广东,并以此为借口宣布广州实行紧急戒严,监视并软禁共产党人,解除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的武装,还包围苏联领事馆,监视苏联顾问。“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在周恩来的领导下,陈赓同蒋介石面对面地进行斗争。他公开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不顾蒋介石劝说,毅然退出国民党,离开黄埔。后来,蒋介石所谓的“清党”运动,更是彻底激怒了陈赓。在这次浩劫中,数百名中共师生被蒋介石的手下杀害。陈赓实在不能忍受蒋介石的这种做法,所以决定为逝去的师生讨个公道。1927年4月,在武汉发起成立“黄埔同学讨蒋委员会”,发表宣言,以此来揭露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真相。蒋先云:“学术两科,冠于全校”蒋先云(1902-1927),又名湘耘,字巫山,湖南新田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革命烈士。在众多黄埔军校的英雄烈士中,蒋先云以威名赫赫,战功卓越著称, 在当时人才济济的黄埔军校中一度被誉为“黄埔第一人”。▲蒋先云黄埔军校一创立,毛泽东就极力主张共产党选派党员到军校工作和学习,以培养党的武装骨干。鉴于蒋先云在学运、工运中的突出表现,毛泽东介绍他参加了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考试。蒋先云坚信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认为党只有抓武装,才能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他毅然报考黄埔军校,投笔从戎。黄埔军校的考试要求非常严格,报考者要经过初试、复试、总考试三关,先在全国19个省区进行初试,然后到上海、重庆等地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到广州参加总考试。总考试包括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择优选出正取生350名,备取生100名。蒋先云在1200多名参加总考试的考生中,以名列第一的成绩当选“正取生”,被编入学生第一队。第一期学生于1924年5月入学上课,6月16日参加开学典礼。学生们除了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还学习三民主义浅说、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中国农民运动、中国职工运动、军队政治工作等课程。蒋先云从入学开始,一直到毕业,每次考试都是门门第一,创造了黄埔军校历史上一项“后无来者”的奇迹。在校期间,他还潜心钻研古今兵法,“学术两科,冠于全校”。当时,黄埔一期学生在校的学习和训练,采用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实行边学习边打仗的快速培训方法。在开学不久,一期学生就走出课堂,参加平定商团的战斗。蒋先云凭其大智大勇,在战斗中赢得师生们的一致好评。根据学习成绩、社交能力和战斗中的表现,师生们将一期学员中的佼佼者蒋先云、陈赓、贺衷寒并称为“黄埔三杰”,蒋先云名列“三杰”之首。谢冰莹:黄埔军校的传奇女侠谢冰莹(1906-2000),原名谢明岗,字凤宝,我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出生于湖南新化大同镇谢铎山。她的人生和创作道路极为坎坷,和中国命运紧密相连,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成建制女兵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谢冰莹家境的原因造成了谢冰莹鲜明的个性并影响着她的人生道路。其父为清朝举人,曾在张之洞办的两湖书院读书,做过37年的新化县立中学校长,因而谢冰莹的三个哥哥都受过良好的新式教育并对她日后投身社会洪流产生积极影响。家里的当权者是母亲。母亲的个性特别强,她的地位、个性与旧道德扭结在一起,力图钳制冰莹的命运。出于“爱女”,母亲做了美丽的绣花鞋给冰莹裹脚,趁她熟睡为之穿耳,三岁时为之订婚。谢冰莹似乎秉承了母亲个性中的一部分,生来便有倔强不屈的叛逆性格,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为了读书,谢冰莹以绝食抗争,在父兄的支持下,她先后就读于镇里的大同女校、新化县立女校、益阳信益女校,1921年考入长沙省立第一女子师范。一步步地走近新文化的热浪区,她对旧式女性的逆反感觉逐渐上升到理性层面,与母亲的矛盾也白热化。1926年冬,母亲强迫冰莹出嫁,而接受个性自由、婚恋自主思想,渴望展翅高飞的谢冰莹绝不可能屈从母亲的安排,她想方设法逃脱难关。恰在此时,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首次招收女兵,深受包办婚姻苦痛的二哥极力怂恿她去当兵,这是谢冰莹生活道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民族危亡之时,许多人因战乱四处逃窜,此时,年仅20岁的谢冰莹凭着一腔热血和对民族振兴的殷切期望,不顾他人反对,毅然决然地参加了这次的选拔。1926年冬天,谢冰莹成功地进入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女生队解散,谢冰莹先后入上海艺大、北平女师大学习。从北平女师大毕业后,谢冰莹用几部书的稿酬作学资,于1931年赴日本留学。但几经周折,竟在日本被捕入狱,不但求学未果,还饱受酷刑摧残,后经柳亚子等友人营救,方才脱身回国。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她毅然投入抗战洪流,她自行组织战地妇女服务团,自任团长开往前线。此刻,她再一次从军,为抗战而从军。抗战的烽火岁月里,谢冰莹一手握笔,一手拿枪,时刻跟随着抗日将士浴血奋战,驰骋在大江南北的各大战区,以赤城的爱国之心和与敌人不共戴天之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文萃报》3282期综合上观新闻、新湖南客户端、搜狐网等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4年起,北京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将有这些新变化
下一篇:媒体批评学校帮APP敛财 四川中学惹众怒!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