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课外书”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9-28
手机版

  在我的童年,家乡只有十几户人家,没有学校,也没有读书的人。我还算幸运,遇到新社会,村子有了小学,是第一代不要出村就有书读的人。当时入学没有年龄限制,我已经十三四岁了。小学里读的书,只有国文(语文)和算术(数学)两本,其他就什么书也没有了。小学生课余时间只能在操场上玩“跳房子”(地上跳格子)、丢手绢儿、老鹰捉小鸡等游戏。我的年纪那么大,比一个小个子的男老师还高,不好意思去跳和玩,就只好坐在教室里看书。因为读书心切,两本书哪够读啊!别说每天课余,还有下雨的星期天(没有雨的星期天是要劳动的),除了把语文每篇课文读得滚瓜烂熟以外,数学的文字应用题也读了又读,还是不够,十分想读课外书!可是无法得到,就只好到处去寻找了。到哪儿去找呢?都是一些怎样的书呢?亲戚家里讨。我偶尔去亲戚家“做客”时,首先就去找亲戚家的同龄人,同他们一起找桌子上、抽屉里的书看,但是很少有书能被找到,偶尔能找到只是几页,或是一两张的散页字纸也不放过。征得主人同意,我就宝贝般地藏在口袋带回家,再把每次讨来的一页一页地装订在一起,那就是课余时间慢慢读的“课外书”了。村中亭子找。那时,村子中间有个大而长的亭子,一年四季,过路赶集的外村人会在那里歇脚,尤其是“卖南京担”(做针线小买卖)的、卖菜种的,定会停在那儿叫卖一阵。那些人都备有很多旧书页和旧报纸做包装,有破损页丢在地上的,我会幸运地拾到几张书页或报纸,只要有字,我都十分高兴!河边角落捞。春天和夏天,每当一场大雨、一次洪水过后,村口小溪上游和下游的湾边、堤塘边常常会漂游着垃圾,垃圾堆里也可能找到几张书页,我就轻手轻脚地捞起来,小心翼翼地、一页页地翻开晒干或烤干,之后再叠成“书”藏起来。圩日集镇捡。我小时候很爱捉泥鳅,常常去五里、十里以外的镇上赶集卖泥鳅。早早地把泥鳅卖了,不急着回家,就在街上闲逛起来,因为有些赶集人用书页、报纸包装东西做买卖,拆包和包装时,有弄破裂的会随手丢弃在地上,我就捡了来。一个集日有时能得到一二十张“书”呢!这样找来的“书”,大半是古文——“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幼学”之类的散页,我当时有很多都看不懂,只能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着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就四处找人问。那“千家诗”句子短而又整齐,虽然似懂非懂,却可读可记。有一些是报纸,用白话文写的,有情节和故事性,大多能囫囵读懂……有一次,我跟随母亲去邻村走亲戚,正好遇上一个富有人家,他有个十五六岁的儿子在外读书回家时,因私自下河洗澡溺水身亡,家人把他的衣物和用品连同书籍拿到河边烧掉。我恰好第二天去河边玩耍,发现灰烬边还有几本书因为湿了,一半没烧着,我见了赶快捡来藏在衣袋里。那是几本叫作“高年级国文”的书……这些四处找来的“书”,就是我童年时候的“课外书”了。它陪同我度过童年的课余和星期天。(黄义正)举报/反馈

上一篇:耐看娱乐四度递表港交所:背靠阿里影业,网剧营收占七成
下一篇:临港新片区新政出台 上海临港迎重磅战略机遇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