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法则: 人生和商场杠杆原理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3-30
手机版

  

  支配世界的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认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就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

  一个经济学家的神奇发现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1848~1923)偶然注意到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于是潜心研究这一模式,并于后来提出了著名的二八法则。

  帕累托研究发现,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被少数人占有了,而且这一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这些人所拥有的财富数量,具有极不平衡的关系。帕累托还发现,这种不平衡的模式会重复出现,而且也是可以提前预测的。

  于是,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归纳出一个简单而让人不可思议的结论:

  如果社会上20%的人占有社会80%的财富,那么可以推测,10%的人占有了65%的财富,而5%的人则占有了社会50%的财富。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让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结论:一般情况下,我们付出的80%的努力,也就是绝大部分的努力,都没有创造收益和效果,或者是没有直接创造收益和效果。而我们80%的收获却仅仅来源于20%的努力,其他80%的付出只带来20%的成果。

  

  很明显,二八法则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即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和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小部分的努力,可以获得大的收获;起关键作用的小部分,通常就能主宰整个组织的产出、盈亏和成败。

  通过这一法则我们还可以得到很多结论:地球上大约有80%的资源是被世界上15%的人消耗掉的;在公司的客户中,为公司创造80%收益的客户实际上只占所有客户的20%;而在企业中,20%的员工为企业创造了80%的收益。

  而在生活中,80%的交通事故是被那些20%的违规驾驶者造成的;家里的地毯有20%遭受了80%程度的磨损;你所有衣服中的20%占据了你全部生活时间的80%;你的电脑80%的故障是由20%的原因导致的;你一生使用的80%的文句是用字典里20%的字组成的。而在考试中,20%的知识能为你带来80%的分数。同样的道理,你20%的朋友,占据了你80%与朋友见面的时间……

  由此可见,二八法则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就像人的影子,潜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二八法则,又称作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二八定律、最省力法则和不平衡原则。以上这些名称,在本书中一律称为二八法则。

  

  理查德·科克的预言

  研究二八法则的专家理查德·科克认为:凡是洞悉了二八法则的人,都会从中受益匪浅,有的甚至会因此改变命运。

  理查德·科克在牛津大学读书时,学兄告诉他千万不要上课:“要尽可能做得快,没有必要把一本书从头到尾全部读完,除非你是为了享受读书本身的乐趣。在你读书时,应该领悟这本书的精髓,这比读完整本书有价值得多。”这位学兄想表达的意思实际上是:一本书80%的价值,已经在20%的页数中就已经阐明了,所以只要看完整部书的20%就可以了。

  理查德·科克很喜欢这种学习的方法,而且以后一直沿用它。牛津并没有一个连续的评分系统,课程结束时的期末考试就足以裁定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成绩。他发现,如果分析了过去的考试试题,把所学到知识的20%,甚至更少的与课程有关的知识准备充分,就有把握回答好试卷中80%的题目。这就是为什么专精于一小部分内容的学生,可以给主考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些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没有一门精通的学生却不尽考官之意。这项心得让他并没有披星戴月终日辛苦地学习,但他依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理查德·科克到壳牌石油公司工作后,在可怕的炼油厂内服务。他很快就意识到,像他这种既年轻又没有什么经验的人,最好的工作也许是咨询业。所以,他去了费城,并且比较轻松地获取了wharton工商管理的硕士学位,随后加盟一家顶尖的美国咨询公司。上班的第一天,他领到的薪水是在壳牌石油公司的4倍。

  就在这里,理查德·科克发现了许多二八法则的实例。咨询公司80%的成长,几乎全部来自专业人员不到20%的公司。而80%的快速升职也只有在小公司里才有——有没有才能根本不是主要的问题。

  当他离开第一家咨询公司,跳槽到第二家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新同事比以前公司的同事更有效率。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新同事并没有更卖力地工作,但他们在两个主要方面充分利用了二八法则。首先,他们明白,80%的利润是由20%的客户带来的,这条规律对大部分公司来说都行之有效。而这样一个规律意味着两个重大信息:关注大客户和长期客户。大客户所给的任务大,这表示你更有机会运用更年轻的咨询人员;长期客户的关系造就了依赖性,因为如果他们要是换了另外一家咨询公司,就会增加成本,而且长期客户通常不在意价钱问题。

  对大部分的咨询公司而言,争取新客户是重点工作。但在他的新公司里,尽可能与现有的大客户维持长久关系才是明智之举。

  不久后,理查德·科克确信,对于咨询师和他们的客户来说,努力和报酬之间也没有什么关系,即使有也是微不足道的。聪明人应该看重结果,而不是一味地努力。依照一些解释真理的见解做事,而不是像头老黄牛单纯地低头向前。相反,仅仅凭着脑子聪明和做事努力,不见得就能取得顶尖的成就。

  当时,咨询公司有好几百正式员工,公司合伙人大约有30个,但公司30%的利润流向了个别人——也就是公司创立者。其实,创立者只占合伙人的4%。

  理查德·科克和其他两位合伙人决定打破这种局面,于是,他们开设了自己的公司,用同样的道理来赚钱。他们的公司渐渐成长,拥有了上百个咨询人员。他们3人尽管为自己的公司做了不到20%的努力,却享受了超过80%的利润。

  6年后理查德·科克辞职了,把自己的股份卖给其他合伙人,再用收入的20%投资在一家名为“飞罗传真”的公司上。

  其后,理查德·科克又做了另两项大投资:一是刚成立的贝尔戈连锁店;另一个是msi。这三项投资大约占他总财产的20%,但是它们带来的好处超过后来投资所得的80%。

  从长期的投资组合所得的财富中,80%的财富来自于20%的投资。选择这20%的投资是至关重要的,一旦选定之后,就要尽可能多地关注它们。

  传统的智慧教你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可是二八法则却要你小心选定一个篮子,将你所有的鸡蛋放进去,然后像老鹰一样盯紧它。

  受某些因素的驱使,人们总是倾向于购买“名牌"或者自己熟悉的商品,所以这就决定了20%,甚至少于20%的厂商,获取了市场80%的利润。

  依据二八法则,那些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厂商,看起来可以为顾客提供更物美价廉的产品,按照经济学家的理论,他们获得的利润是占市场大多数份额的,但实际上他们获得的利润却比小供应商还低。在经济学家眼中,这种现象是不符合规律,不应该出现的。但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情形却随处可见——显然,这种不平衡违背了经济学家的完全竞争模式。

  为了能分到一小块市场蛋糕,所有的生产商都会力求改革,避免自己被“大鱼”吃掉。

  可是如果了解二八法则,根据不同类型的顾客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那就可能得到或者逐渐扩展更多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那些以最少资金和人力投入,获得最大利润的公司,往往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扩大在细分市场中的占有率。它们可能是一家有较大规模的公司,或该细分市场里唯一的专业公司,也可能是该产业的全才型公司,他们的胜出,就是因为他们在该领域做得比其他公司好。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大公司拥有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在这个“市场空间”中,他们可能会获得很大的利润,但在其他细分市场中获得的利润可能会少得多,甚至出现亏损的局面。

  

  揭开二八法则的神秘面纱

  概率理论告诉我们:所有二八法则的应用不可能都是随机发生的,应该有一些深奥的含义或原因隐藏于二八法则背后。

  为此,帕累托陷入苦思,想找出一套方法来研究二八法则影响的社会。他试图寻找一个“能反映出从经验观察中所得的事实”的理论,希望能找到有规律的模式、社会规范或“一致性”,用以解释个人和团体的行为。

  但帕累托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具有说服力的关键点,他没来得及知道物理学提出的混沌理论就辞世了,而混沌理论却与二八法则有相似之处,且有助于解释二八法则。

  20世纪最后的30年发生了一场革命,改变了科学家对宇宙的观察,推翻了过去350多年来所盛行的见解。

  过去的宇宙理论盛行以机械为基础的理性看法,而这种理性看法,是自中古世纪以来主宰了人类对世界采取神秘和随机看法的一大跃进。以机械为基础的看法改变了古代对神的见解,以前把神当作一种非理性且不可预知的力量,机械时代则视神为较友善的时间工程师。

  这样的世界观自70年代盛行至今,只有高层的科学圈不接受,但一般人都觉得它让人安心。而且它也被感觉似乎很有用:所有的现象变为有规则且可预测的线性关系。比如a导致b,b导致c,因此a+c导致d。在这种世界观中,宇宙的任何一个细部,例如人类的心脏手术或任何一个市场,都能拿来独立分析,因为整体乃是所有细部的总和。

  但是在20世纪后半叶,更正确的看法似乎是把世界看成一个正在演化的有机体。一个系统并不是所有零件的总和,而零件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很难确定什么是造成事物的原因,因为各个原因之间往往有着复杂的相关性,而何者为因何者为果,又不是泾渭分明的。

  直线思考方式的缺点是它不能永远成立,它把真实现象过度简化了。平衡是一种幻象,即使出现也稍纵即逝,而宇宙是不稳定的。

  混沌理论尽管名称中有混沌二字,但它并不是指一切事物都是无希望或不能理解的。它指的是,在紊乱背后自有一个逻辑,一个可预测的非线性关系。这个可预测的非线性关系,是经济学者保罗·克鲁格曼描述为“神秘”、“怪诞”和“精确得可怕”的东西。虽然逻辑的发现没那么难,但要描述可就不容易了,而且与音乐里的主题再现有相似之处。某些具有特色的模式会重复出现,但它有无限的种类,而且是不可预知的。

  混沌理论及相关的科学观念,与二八法则有何关系?管理咨询专家理查得·科克将这两种理论串在一起,进行分析,试图找出二八法则更深层次的理论基础。

  ——不平衡

  混沌理论和二八法则之间的共同点,是平衡的问题——更精确地说,是不平衡关系的问题,混沌理论或二八法则都(以许多实证为根据)主张,宇宙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世界不是线性的,因果关系很少是对等联结的。而两者也都强调内在秩序的存在,有些力量总是强过其他力量,而且想要掌握它们分外的资源或能量。经由长时间追踪不平衡现象的发展,混沌理论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会发生不平衡,以及它如何发生。

  

  ——宇宙是一条直线

  二八法则和混沌理论一样,是一种非线性的概念。很多事情并不重要,可以不予理会。然而总是有股力量具有料想不到的影响力,这几股力量必须马上辨认出来加以注意。如果它们从事的是有益的活动,我们就该让它们的数量增加;如果它们是有害的,我们则必须小心思考,如何把它们去除。

  任何系统都可以做一个二八法则的非线性测试:我们可以问,20%的原因导致了80%的结果吗?80%的现象,真的仅与20%的原因有关吗?这是清除非线性关系的好方法,而它更有助于引导我们辨识出哪些运作中的异常力量。

  ——反馈回路扭曲且干扰平衡

  二八法则符合混沌理论所确认的反馈回路(feedback loop)关系。比方说,一开始只有一股很小影响的力量,它将可能加大,并产生预料外的结果,而这些可以由反推的方式来解释。如果没有反馈回路,现象的自然分布将会是50/50——因为某些固定的频率的投入会导致同量的结果。但由于有正负反馈的回路,所以各个原因不会产生相同的结果。然而,强力的正反馈回路似乎只对少数的投入有影响。这道理可以解释,为什么少数的投入能发挥极大的影响力。

  我们可在许多事情上看到真正的反馈回路关系,足以解释为何我们最后通常得到二八而非五五的分布,比如说,有钱人愈来愈有钱,并非只因为(或主要因为)他们拥有卓越的能力,而是因为财富可以招致财富。池塘里的金鱼也是这样。即使金鱼一开始几乎是相同的大小,但那些略微大一些的金鱼会变成比原来大很多,因为它一开始时拥有比较有力的推进力和比较大而有力的嘴,这稍微的优势,使它们能够获取和吞下比别的金鱼更多的食物。

  ——临界点

  临界点的观念与反馈回路的概念有关。有一股新的力量,不管它是新产品、疾病、新摇滚乐团,或是一项新的社会习惯如慢跑或溜冰等,在到达某一个点之前,总是很难有所进展,很多的努力只产生一点点效果。此时,许多尝试打先锋的人可能会放弃。但是如果新的力量能坚持下去,并且越过某个肉眼无法看见的线,那么一小笔额外的努力就能获得丰硕的回报。这条肉眼无法看见的线,就是临界点。

  这个观念来自于流行性疾病的理论。在流行病学里,临界点指的是“平常且稳定的现象,如初期的流行性感冒,爆发成公共卫生危机的时刻”,因为被感染者也会传染给别人。由于传染病的行为是非线性的,而且不以我们预期的模式来运作,所以“小小的改变,如把新的感染人数从4万下降到3万,就能产生极大的效果。……注视改变在何时发生,如何发生。”

  ——先来先享受

  混沌理论主张“敏感依赖于初始条件”,这是说,刚开始时所发生的事,即使乍看是微不足道的,都可能产生大得不成比例的结果,这一方面呼应了二八法则,一方面也对它做了解释。

  二八法则有一个局限,那就是它像照相一样,表现出某一时刻当时的真实(严格说来,是拍下快照后的最近的过去)。在这个局限上,混沌理论所说的“敏感依赖于初始的条件”能提供帮助:一开始小小的领先,能变成比较大幅的领先,日后达到优势位置;而后平衡再一次被干扰,另外一个微小的力量又开始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一个公司,若在市场早期就能提供比对手优良10%的产品,则可能得到100%或200%的市场占有率,即使对手后来提供了更好的产品。如果一开始,51%的驾驶人或国家决定靠道路右边而非左边行驶,这便会成为几乎100%的驾驶人的规范,早期的圆形时钟,如果51%是绕着我们现在所谓的顺时针方向走,而非逆时针方向,这方式就会变成约定俗成的习惯,而其实时钟“逆时针方向”运行也是合乎逻辑的。事实上,佛罗伦萨大教堂的时钟,在初设计时是以逆时针方向走,并显示出24小时的,但在1442年之后,大教堂建好时,当权者和钟匠已经以12小时,顺时针方向的时钟作为标准,因为那时大多数时钟是这样走的。然而,如果51%的时钟都和佛罗伦萨大教堂上的时钟一样,那么现在我们所用的时钟,就会是走24小时逆时针的方向。

  这些关于初始状况的观察,并不能完全说明二八法则。因为这些例子是随时间而改变的,而二八法则却是在任何时刻下对于原因的一个静态分析。不过,两者之间有一个重要的联结:都有助于显示宇宙如何厌恶平衡。在前面的例子中,我们从竞争现象中看到,两者都很自然地偏离50/50的现象。51/49的分割并不稳定,并且容易导向95/5,99/1甚至100/0的分割。保持平衡,一直到优势出现——这是混沌理论的信息之一。

  二八法则所要说的与混沌理论虽不同,却相辅相成。它告诉了我们,在任何一刻,任何占多数的现象都会受到因素或角色的影响;80%的结果来自20%的原因。有一些是很重要;其他大多数的事并不重要。

  最省力法则和关键的少数

  数以千计的二八法则例子在我们周围发生,每一则事例,都给我们增添一份信心——相信它能带来成长的进步,也相信人类有能力去改善自己的命运和生存环境。

  约瑟夫·福特说过:“上帝和整个宇宙玩骰子,但是这些骰子是被动了手脚的。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去了解,它是用什么手法被动的手脚,我们又应如何使用这些手法,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尽管帕累托首先发现了二八法则,并且深知其发现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阐释说明的水平局限性,使这一法则的重要性在当时并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他后来做了许多有趣但杂乱无章的社会学研究,转以精英分子的角色为研究中心,在他晚年被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剽窃)。尽管当时也有其他的一些经济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有两位实力相当但截然不同的先驱者开始运用二八法则,引起了世界轰动。

  1949:吉普夫的最省力法则

  吉普夫是哈佛大学的语言教授。1949年,吉普夫发现“最省力法则”。从某种意义上讲,“最省力法则”实际上是对帕累托法则的重新发现与阐释。吉普夫法则认为:资源(人、货物、时间、技能,或任何有生产力的东西)总是会自我调整,以求将工作量减少,而大约20%~30%的资源,与70%~80%的资源活动有关。

  吉普夫教授利用人口统计、书籍、文献与工业行为,来说明这种一致且重复出现的不平衡现象。举例来说,他分析了1931年费城20个街区内发出的结婚证书,发现其中70%的婚姻,产生于该区城中30%的人身上。

  附带一提,吉普夫也用另一个法则为散乱的书桌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理由:“使用频率较高的东西比较靠近我们。而聪明的秘书早就知道,常用的档案不必归档!”

  1951:朱伦的关键少数规则与日本的兴趣

  二八法则的另一位先驱是伟大的质量导师,他就是罗马尼亚裔的美国工程师朱伦,他生于1904年,是20世纪50~90年代质量革命的幕后功臣,在他口中二八法则有时叫作“帕累托法则”,有时叫“关键少数规则”,成为追求产品品质的同义词。

  朱伦在1924年加入西屋电气,是贝尔电话公司负责制造的分部。他担任公司的工业工程师,并且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分析,发现了产品品质中所隐含的二八法则。

  在他的工作过程中,他广泛使用了二八法则,辅以其他的统计方法,用以根除了品质上的毛病,提升了产业与生活消费品的可靠度与价值。朱伦的《质量管理手册》一书在1951年出版,这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在书中他大大颂扬了二八法则:

  “经济学者帕累托发现,财富分配也是不均的(与朱伦观察的品质缺失一样)。这在其他的许多例证中也可以找到:犯罪行为在犯罪分子身上的分布,意外事件在危险过程中的分布等等。帕累托的不均等分布法则,也能解释财富分配与品质不良的分布。”

  但在当时,美国大部分的企业家都对朱伦的理论缺乏兴趣。1953年,朱伦应邀前往日本演讲,获得了热烈的反响。于是他留在日本,与几家日本公司合作,并将其理论应用到生活消费品的价值与品质的提高上。1970年后,日本经济迅速起飞,美国经济感受到威胁,朱伦才受到西方的尊重。他重回美国怀抱,并为美国工业做了他为日本人所进行过的改革。

  在朱伦的倡导和实践下,二八法则成为全球品质革命的中心思想。

  一种独到的分析方法

  司空见惯的观念

  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对二八法则是抵制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二八法则是与人们的认知背道而驰的,不符合对事物的一般判断。人们的习惯认为是:

  ——所有的顾客都是上帝,所以我们要一视同仁;

  ——我们应该细心对待每一个来访的电话和咨询者;

  ——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同样重要;

  ——企业制造的每一个产品和利润都一样好;

  ——公司内的所有员工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发挥同样的价值作用;

  ……

  人们的认识常常是片面而稳定的,认为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都是一一对应,绝对平等的,就好像50%的原因和投入,会带来等额的价值和产出。

  我们不可否认情况有时候的确如此。但正是人们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阻碍了事业和生活的步伐,遮住了迅速达到成功的道路。

  生活中,当我们回头看看曾经发生的事情时,往往会很震惊它的不平衡性,因为当我们透过事物的表象,深入剖析事物的真实关系时,很可能会出现一种不平衡的模式。这种不平衡也许是68/32,85/15,80/20,70/30或99/1,也许是其他任何一种组合。

  但不管是哪种程度的不平衡,都会让我们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假如你是一名教师,你就会知道,违反校规次数最多的学生是极少数学生,你只要进行仔细统计并分析,你会为这其中的不平衡性甚感不可思议。假如你是一名企业管理者,也明白某些顾客和产品比其他顾客和产品带来的利润多,但你仔细核算其中的差异,结果会让你自己都难以相信。我们都有感觉,虽然朋友不少,但有的朋友相对重要,但如果我们经过仔细权衡和评估,这其中的差异会让我们嘘叹不已。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强者占少数,弱者占多数,这种不平衡状态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存在。好像就是这些不平衡的事物推进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种不平衡虽然是自然现象,但并不是所有的自然现象都合情合理。

  二八法则就是为我们平日司空见惯的思想敲警钟,让我们对这些不平衡思想引起足够的重视,二八法则提醒我们应该重视这些不平衡的存在,打破那些束缚我们的常规认识,从而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

  人生智慧的凝练

  二八法则反映的不仅是一种客观事实,也就是宇宙状态的不平衡性,更浓缩了一种人生智慧,无时无处不给芸芸众生以深刻的思想启发。

  如果你想取得人生的辉煌和事业的成就,就必须遵守这样的规则:

  ——奖励特殊表现,而非赞美全面的平均努力。

  ——寻求捷径,而非全程参与。

  ——练习用最少的努力去控制生活。

  ——选择性寻找,而非巨细无遗地观察。

  ——在几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找人来负责一些事务,而且不是为了节税(我们可以运用园艺师、汽车工人、装潢师和其他专业人士来发挥最大效益,不需事必躬亲)。

  ——小心选择事业和雇工,如果可能,就自己当老板。

  ——只做我们最能胜任,且最能从中得到乐趣的事。

  ——从生活的深层去探索,找出有无可笑或怪的事物。

  ——在各重要的方面,找出那些关键的20%能达到80%的好处。

  ——平静,少做一些,锁定少数能以二八法则完成的目标,不必苦苦追求所有机会。

  ——当我们处于创造力巅峰,幸运女神眷顾的时候,务必善用这少有的“幸运时刻”。

  ……

  其实,二八法则蕴含的智慧远远不止这些,但它们都共同明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里,有很多东西都是不平衡的。但面对这种不平衡我们并非无能为力,而是可以利用它为我们的事业和生活谋福。

  比如,对一个服务员说,顾客中的20%占有营业额的80%,而他们就是所谓的“贵客”。既然这样,要怎样做才能抓住这些“贵客”,也就是我们经营的诀窍所在。所以,如果很好地理解并运用二八法则,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经济萧条都不必惊慌失措。

  同样的道理,身为管理者都相信精神论调,希望能把所有的职员都团结在一起。但是,如果了解了这个法则,就会明白:如果在80%营业额的20%的顾客身上倾尽全力的话,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就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他们看起来不怎么努力,却获得了比别人多的成功,与其说他们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下了工夫,倒不如说,当别人在偏离要点以外的80%的部分上下工夫的时候,他们却在为抓住的20%的那一部分要点努力着。

  二八法则认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就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一般情况下,投入和努力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部分的影响;二是少数,它们能造成关键的、重大的影响。

  一般的事实情况是,产出和报酬只有那些少数的原因、投入和努力带来。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的关系经常是不平衡的。如果以数学方式分析这种不平衡,得到的基准线是一个二八关系,即:结果、产出和报酬的80%取决于20%的原因、投入或努力。

  一般来说,二八法则分析法的首要用处,在于让人们注意造成该关系的关键原因,也就是认出哪些是导致80%(或其他数字)产出的20%的投入。

  再比如,20%喝啤酒的人喝掉了80%的啤酒,那么显然这20%的人就应该是啤酒制造商应该注意的对象。要想更多地增加他们的啤酒销量,就要抓住这20%的人,争取他们的购买。出于这样的考虑,啤酒制造商也许会忽视其他80%喝啤酒的人,因为他们的销量只占20%。

  同样的道理,当一家公司发现,他们80%的利润是由20%的客户带来的,那就要采取决策尽量争取这20%的客户来拓展业务合作关系。这样做,不仅比把注意力平均分散给所有的客户更容易,而且能带来更大的收益。

  再比如,如果公司发现20%的产品带来了80%的利润,那么这家公司就应该集中精力来生产销售利润高的产品。

  二八法则无所不在

  二八法则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中,包括产品品质的控制、营销活动的推广以及个人人生幸福的设计,现在这一法则正在被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譬如教育、医疗卫生甚至国有企业改革等公共经济和政治领域。

  二八法则应用在教育上

  如果我们想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最好的起点是把二八法则用于教育上。要得以实施,需要注意三个主要因素:辨认出是哪些关键的少数带来绝佳结果、废除垄断、加入竞争机制。

  二八法则提出这样的假设:优秀的教育表现,出于若干真正重要的原因;杰出的结果,来自于若干取向或方法。如果我们能找出这些原因和方法,然后增加它们出现的频率,将会有更长足的进步。一些教育学家曾经做过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以下是研究的结果。

  布鲁金中心针对500所美国中学进行调查,试图了解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结果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本身的性格与态度,而这两者主要是由家庭背景决定的。学校的中期目标,应是做到让所有学生都以积极的态度到校学习,也就是让他们有心学习。想达到此目的,就应该确保所有的家庭都参与到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并拥有一定的资产。就短期目标而言,学校必须从现在教材着手,不再让学生厌恶学习。

  这份研究还发现,除了学生性格和态度之外,第二重要的因素是学校本身。有些学校明显比其他学校优秀,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们优秀。一般人会猜测,原因是学校的经费、教师的薪水、平均花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经费、班级大小、学生从学校毕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等等。实际上,这些影响都不大。

  真正重要的因素是父母对孩子的掌握、学校的教育目标明确、领导能力、学校自主、老师拥有教学自由与获得学生敬重。但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对这些因素进行扩展,加以鼓励。其实,如果我们让老师和父母多拥有一点管理学校的权力,则既可以减少花在教育上的公共经费,教育的效果也可以大大改善。

  此外,还有教育方法的问题,在德莱登(gordon dryden)和佛(jeannette vos)两位合著的《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被证明十分有效的方法。

  在新西兰的法莱克斯梅(flaxmere),表现落后于同龄学生5年的11岁学生,在以录音带当作辅助的阅读教材后,10周就可以赶上同龄孩子。

  一项美国军队的试验显示,使用了附有解释学习技巧的书后,士兵学习德文的速度比预期快6.6倍,也就是三分之一的时间即超过预期的两倍进度。

  在英国瑞迪(redditch)的布利德雷·穆尔高中,用加速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外语。本来用正常方法时,只有11%的学生得80分以上,运用新的方法后,有65%的学生可达80分以上。以正常方法只有3%得到90分,新方法使38%得到90分以上——比过去增加10倍。

  德莱登和佛丝的书中没有提到二八法则,但等于赞美了二八法则,因为这一法则的重点是:把最有用的办法,用在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总是会有一些少数的方法、应用者、原因和方式,产生惊人的结果。找出这些,然后让它们加大。如此一来,不仅只是改善现况,而是倍增进步。

  解决教育的问题要做到彻底,应该采取最有用的方法。这里所指的不但是使用验证后确知有效的最好方法,使学生在投入后运用惊人的脑力;也包括建立正确的教育结构。学校应自己掌握自己的发展,同时也使父母和老师有机会尝试实施自己的许多想法,有权做主,但必须要经过客观的评估和核实。

  此外,有一个关键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我们的教育系统,那就是竞争。好的学校必须扩大;如果表现不佳的学校里的学生及其父母,都希望有好学校来接管,那么表现不佳的学校就必须被迫关闭。

  几年前,商业大师杜拉克指出,在众多发达国家中,美国是唯一在学校制度中不提倡竞争的。现在的情况有所改变,譬如在明尼苏达、爱荷华、阿肯色、俄亥俄、内布拉斯加、艾达荷、犹地、麻塞诸塞、佛蒙和缅因等州以及纽约市的东哈林区,可以说都提供机会让学生有所选择。尽管如此,包括美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称不上拥有显著的竞争性学校体制——若出现,学生进步的幅度将会让人吓一跳且会持续;但如果不出现,我们就牺牲了学生与社会。

  好学校和普通学校间的差异如此之大,其差距就像少数能有高产量的方法,与占多数的不良生产方式之间的差距;将二八法则有系统地运用在教育中——使用有效的方式,授予父母和教师控制权,让竞争带来奇迹,将会带来惊人的效果。如果我们不释放这股力量,将会犯下一桩有违人性的大错。

  二八法则有助于打击犯罪

  纽约市自1993年后犯罪率急剧降低。比如北布鲁克林区本是名声最坏的区域之一,在1993年的杀人案有126件,到1995年锐减为44件,减少了65%!无人预期能有此改善,但这是经过苦心努力而得的成果。

  该区警察局长布拉顿发现,大部分的罪行出自于一小群罪犯,并且产生于一小部分场合,例如年轻人醉倒在街角后易生罪行。于是一开始,他就率领大批警力扫荡问题最大的街区,并处理少数罪犯极易滋生罪行的场合。他的政策是“绝不宽容”,即使如醉倒在街头、公开撒尿和在公共建筑物上涂鸦这样的小罪都不放过。这种目标和努力被证明十分有效。布拉顿自己也许不知道,他使用的正是二八法则:专注于造成80%问题的20%原因。

  纽约的这种情形,和此前西班牙玛贝拉市所发生的情况一样,其效果远超过众人预期,不但打击犯罪卓有成效,也改善了附近区域的治安情况。其原因可以用以上章节中所谈到的临界点来加以解释。所谓临界点,是指一旦某个新发现或实行的方法发展到某一点时,再多加一点点努力,就能收到极大回馈。当一个地区有一定的犯罪数时,那些无害的小罪如酗酒、撒尿或乱涂鸦,也会泛滥成灾。可是一旦警察做到了减少犯罪,街区变得较安全时,居民的态度与行为就有180度转变,街区的治安环境就会变好了。

  二八法则对于社会政策的作用十分明显:花了钱去改善社会问题却达不到临界点,是一种浪费,但如果再努力一点就到达临界点,也就是全力解决导致80%问题的20%情况,那么金钱和努力就能发挥良好的效果。

  关于犯罪问题,社会舆论有着迥然相异的看法。一些人士希望采用彻底态度(动用警力)来解决的少数问题之一;而用二八法则最能有效减少犯罪。一个例子是最近英国警方锁定了犯下80%罪行的20%罪犯,展开搜捕。如果说,集中火力的、干预式的作法,能有效遏制犯罪,且可用二八法则和临界点来解释,那么当然能以干预式的方法制定社会政策。

  医疗保险

  任何的问题或机会由少数原因造成。因此必须找出是哪些原因,并以专注和果断的方式面对。

  以全民医疗保健所碰到的棘手的问题为例。许多人士呼吁要扩大范围:盖更多的医院,雇更多的医生护士,花更高比例的国家预算,若不得已,就提高税收。而另一些人士则认为,要保持现行税负甚至削减税负,并确保医疗补助只给真正有需要的人。两派意见鲜少有共识,也无从取决何者是较佳的政策。

  二八法则会支持哪一边?都不支持。20年前,美国卫生总署试图为所有疾病找出根源,认为只有10%的疾病,是因为没有健康医疗制度而造成的,而整整50%的疾病与个人行为有关。但不管是共和党或民主党执政时的美国政府,用在全民健疗方案的预算,比用在推动均衡营养、健康教育、自我照顾和个人健康等方案上的预算,多出20倍。

  二八法则认为,20%的经费产生80%的结果;另外80%的经费只产生20%的结果。能不能进步,全看能不能认出产生80%的是哪20%,产生20%的又是哪80%。在这个医疗保健的例子里,这20%就是关于健康的教育宣传,特别是在早期最有效。医疗保健和大多数领域的问题一样,预防比治疗重要,也便宜得多;若能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就治疗,比晚期治疗效果要好且便宜;在年轻时建立起健康的生活习惯,使之持续一生,到了年老之后就可以得到益处。

  因此,合理的做法是投入大量精力在学校的健康教育上,一直到真正开始作用的临界点出现,才会改变行为。国家应该拟定长期计划,并监督管理计划的推动,以确保全民在健康饮食和运动上有大幅进步。国家可以运用民间企业的力量,依结果来付酬给私人企业。我们也许不需要那么多医院、医生和护士,而需要多一点义工、营养学家、健身房、健身设施、公园、脚踏车专用道,并对不健康食物征收高税率。

  总之,二八法则对于社会改造表现出乐观。它承诺,若辨认出产生八成结果的两成努力,而后找到一个跳脱传统的解决方案,然后把大部分努力放在这两成的力气上,便能以少换多。它也承诺,若我们能对准目标放入足够资源,以到达临界点,任何社会问题都能有明显进步。不过我必须提醒你,解决方法必须是跳脱传统且实用的。

  大型国有事业改革

  二八法则不但注意到大型国有事业的问题,还试图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从二八法则的角度看,大部分企业都欠缺效率,在每个产品、顾客、部门或主管等方面的资源配置都不恰当,因而无法显示真正的内在价值。然而,批评这些企业无效率只是个相对的说法,毕竟现代企业提升了生活水准,其进步是不容否认的。100年来,每一名工人的产出已成长了50倍。

  然而在许多国家所提供的服务,却正好印证了二八法则最悲惨的预言。由于无法确认到底谁应为服务的价值负起责任,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也就难以测算。许多由国家提供的服务,并非故意降低效率,而是由于它所处的垄断地位,也就无法提供多种选择给顾客,其绩效表现也就无法得以测量。

  所有组织本来就是没有效率的,甚至有时是故意无效率的,尤其是那些复杂的组织。如果说民间组织的效率比政府组织高,这是因为有市场因素的作用。而那些公有领域的组织由于没有市场的刺激,所以就算服务差也不会被淘汰,而更糟的是,好的服务得不到新资源,这么一来,二八的杠杆获利过程便不会发生了。

  因此,在公有组织做二八分析是没有用的,因为一定不可能获得关于表现得有意义信息;就算可能,也没有诱因或必然性可吸引人去鼓励最有价值的少数,并把资源从低价值的多数移走。因此,价值永远不可能提升。所以,如果我们想以少换多,不妨从一个方法开始:把国家提供服务的功能全部取消。

  因此,许多发达国家都意识到这一点,逐渐削弱国家的服务功能,将大型的公共服务民间化,结果不仅增加了服务的价值,也降低了所花费的成本。

  国家在经济上的干预

  由大型国有事业的改革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延伸到国家在经济上的干预这一宏观经济问题。二八法则不相信市场能达到完美,因为它会受到复杂组织的干扰。而在非垄断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消费者可以自由评估相对价值,能刺激获利,达成效率。在实际情形里,国家干预时,通常不支持消费者利益,却站在生产者这一方;生产者能说服国家,有时且以不尽诚实的方式推翻国家政策,国家则只关心短期的就业率。政府唯一支持消费者的地方,乃是反托拉斯政策;但六七十年以来,反托拉斯的成绩却十分有限。

  二八法则隐含一个意思:国家对于经济事务的干预程度愈低,获利和效率表现愈佳。而相反的,若国家在不直接服务的情况下,对于社会事务进行干预,这时使用二八法则,成长潜力会很大。欲减少社会的浪费,唯有社会彻底重整事务。

  二八法则所提出的方案,究竟属于激进的、温和的还是保守的,需要时间来检验。但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可以借二八法则来终止是不争的事实。这条法则指出,在生活的各个层面,普遍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投入和产出之间不平衡;以平均成绩和整体表现来欺骗自己;少数方法可以把事情做得非常好,大多数方法只造成平庸的结果。

  所以,二八法则本来就是未定的、不满现状的、深信进步的。它相信,我们能为所有的人带来财富与快乐,可以让社会整体产生进步。

  二八法则在国家公共事务上的主要价值,一如它对个人和公司的价值,在于它对事物因果的观察——这种观察让我们大步向前。二八法则所开的处方是追求彻底改进的,寻求改变的,以实际表现为基础的。

  所以,针对前面所提出的问题,答案是:二八法则具有道德上的力量。它激励我们,不管是否为了获利,都把最多的可用资源,分给那些对别人极有用的少数,并确保目前生产力不高的大部分资源,能加强效率。

  二八营销法则

  二八法则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基本原则是:“以最低限度的开支和付出,赚取最高的利润。”

  80%的收入来自20%的商品

  把日常费用分摊在每一种产品上时,你就会发现,有些产品(或者说20%)虽然只占营业额的少数,但利润却非常可观;大部分(或者说80%)产品的利润十分微薄;还有一些产品,在分摊了费用之后则会出现亏损现象。

  二八法则也同样适用于从事商品销售的公司。

  如果对我们的经营做一个细致的统计,就会发现商品市场永远不可能达到均衡。通常的情况是,占总产品的20%的部分产品,所带来的利润却占了全部利润的80%;反之,剩余80%的产品创造的利润,仅仅占了全部利润的20%。

  因此,公司要善于发现那能带来超额利润的20%核心商品,集中精力在这些产品上下功夫。简单地说,就是发现我们经营中的招牌产品和占据着大比重营业额的商品。

  要注意的是,二八法则不是说只需要掌握这20%的核心商品,其他的商品可以不管不顾。法则的目的是让你把重要精力投注在重要商品上。如果对这样一个黄金法则嗤之以鼻,那么只会做出盲目销售新商品的无用之功。

  同时,它们之间精确的关系也不就是固定的二八,二八只是一种概说,是为了比喻的方便起见。80加上20等于100,这样的数字不但直观,而且易于记忆。而在现实中,80%的利润也可能来自于35%的产品,或者来自于20%的产品,甚至只是10%的产品。总之,这些数字都表现了一个内容:不平衡。

  即使真正代表其关系的数字可能有细微的偏差,然而,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在大多数情况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绝非我们想象的50/50,而多半还是趋向于二八。

  若要使自己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浪潮中站稳脚跟,并更多地获取利润,采用二八法则是十分必要的。时刻关注为公司带来80%利润的20%部分的商品,同时要洞察在未来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品。

  关键客户和关键人物更重要

  “某些关键任务就是比较重要",这句话听起来颇让人怀疑,但很多事实都毫不含糊地印证了这一真理。尤其是在复杂的商业活动中,“关键人物”更显得重要。

  当然,把那些尚且是“新客户”发展为“老客户”是重要的工作之一,但保住自己的老客户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核心——因为你不可能做到把所有的客户都作为工作的核心,所以你有必要专注于20%的最重要客户,这样做比照顾100%的客户更容易,也更加奏效。

  成功的人只要分析一下自己成功的因素就知道,二八法则在默默地协助自己走向成功。80%的成长、获利和满意,来自于20%的顾客。因此公司至少应知道这20%,才可以清楚地看见公司未来成长的前景。即你必须先知道这20%的“关键人物"是谁,才谈得上以他们为目标,永远留住这些最重要的客人,给他们提供周到的服务。

  要想知道这20%的“关键人物”,就要尽可能了解并掌握对方的情况。

  如果你营销的对象是个人,那么你就要努力收集到这位顾客的个人资料,主要有:

  ——客户的姓名、称谓;

  ——教育背景;

  ——生活水准;

  ——购买能力;

  ——有无决定权;

  ——周围有哪些具有影响力的人;

  ——兴趣、爱好;

  ——社交群体。

  如果你的营销对象是群体单位,比方说工厂、公司等,除了要收集采购人员的个人资料外,还要特别注意搜集某些相关的重要资料:

  ——最高决策人是谁?

  ——最具影响力的人是谁?

  ——哪一个单位要使用?

  ——谁有最终决定权?

  ——哪一个部门负责采购?

  准确掌握了这些信息,你就能清楚地区分与判定顾客的价值,从而避免撒大鱼网,最后网到的都是没有什么重大价值的小鱼。

  你可以根据客户对你营销业绩的重要性程度,将其分为:

  ——重要客户,即在过去特定期间内,购买金额占比重最大的前1%客户;

  ——主要客户,即在特定期间内,消费金额占比重最大的前5%的客户;

  ——普通客户,除了重要客户与主要客户外,购买金额占比重最大的前20%的客户;

  ——小客户,除了上述三种客户外的其他客户。

  不久前,某咨询公司的一份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出这样的结论:公司20%的重要客户,居然为公司带来了90%的利润。也就是说,有八成客户几乎不能为公司带来什么利润。

  留住20%的关键客户

  二八法则认为,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顾客;80%的利润来自20%的顾客。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不平衡关系。当把二八法则运用到市场营销中,我们就可以此来确立一些更为有效的营销策略。

  如果你发现,自己公司的80%的利润来自20%的顾客,你就会想方设法在20%的顾客身上下工夫。这样做,不但比把注意力平均分散于所有的顾客更容易,也会更加提高效率。而那些营销新手认为,只要努力付出就可以得到回报,这样的想法更多的只是自我安慰和自欺欺人。

  同样,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每位顾客的影响力度也是不一样的,通常是20%的顾客为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利润。知道这一点,在所从事的营销活动中,就不要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努力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客户,“一碗水端平”是不可取的。最明智的做法是:充分关注发挥主要作用的大客户,将有限的精力充分投入到他们身上,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我们来说,确保顾客中关键人物的20%就是保住了主要的销售额,如何把这一目标变成切实可行的行动,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呢?

  利用具体的数字和数据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它能使我们的目标形象化,同时强化了可操作性。但更为主要的是为关键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瑞典的银行组织发现,80%的客户并不能为银行创造利润,他们对银行的选择主要是出于对银行的服务感到很满意。而20%的客户贡献甚至超过银行100%利润的资金,相反,这些“大财主”却对银行的服务不满意。所以,银行开始努力改善对可盈利客户的服务,从而使对银行贡献大的客户明显感受到了服务的变化,进而增加了与银行的往来。

  虽然这样的举措让他们失去了一部分客户,但银行的营业额却开始上升。而那些逝去的客户基本上是不怎么带来效益的客户。

  二八营销策略的核心是根据不同的顾客群,实施相应的营销策略,还要从整体出发,建立长久而稳健的顾客发展战略。其成功的关键是要确定带来80%利润的20%的顾客在哪里,并且留住他们。为此,我们必须把握以下两点:首先是要把握好老客户群体。

  在商业经营的过程中,要想取得出类拔萃的成就,就要看能否抓住决定业务成就的关键人物——老客户,可以说,抓住了他们就抓住了财源。因为按照二八法则揭示的那样,销售额80%的都是由那些仅占20%的老客户带来的。

  传统的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都教销售人员把新开发的客户作为工作重心,并且努力赢得新客户。而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对业务员只能产生误导的作用。与新客户相比,老客户才是一个公司的财源,是这些老客户的存在奠定了公司的利益基础。而且忠诚的老客户不会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正如那些成功的企业家所感慨的那样,企业生存最宝贵的资产不是产品和商品,而是客户。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若老顾客在所有顾客中所占的比例提高5%,对于一家超市,利润会增加35%;对于一位汽车推销员,利润会增加48%;对于一家银行,利润会增加80%。这一组数字,无可争议地说明了老顾客对于销售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且,抓住老客户本身就挖掘了一些隐藏的新客户,因为老客户可以影响自己身边的人,包括亲戚、朋友、同事等,这些都是潜在客户。

  所以,深刻懂得二八法则的公司,在开发新客户的同时,不仅不会喜新厌旧,而且更加重视老客户的利益,力争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稳定关系。

  其次是针对大量使用者的营销。

  任何一种产品,都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分为少量使用者、中等量使用者和大量使用者。而大量使用者在所有使用者中只占20%的比例,但他们为销售方带来的利润却有87%。有一项专门针对日用消费情况的调查表明了这一点,比如在啤酒市场中,大量使用者和少量使用者的使用量分别占87%和13%;在香烟市场中,大量使用者和少量使用者的使用量分别占90%和10%。

  所以,企业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吸引大量使用者上,而不是费心劳神地吸引一些少量使用者。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大量使用者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们根据顾客的购买数量和频率,制定不同级别的奖励制度来吸引大量使用者购买,如设立不同等级的会员制度。

  运用二八法则增加客户

  从以上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每一位销售员的精力,不仅应该集中于销售那些产生80%利润的20%的产品上,让最能赚钱的产品增加更高的获利能力,还要专注于能带来80%利润的20%顾客身上,以这首要的20%的客户作为“第一上帝”。

  注重20%的主要客户不是说其他80%的客户就可以置之不理,这样做也不明智,所谓聚少成多,对大部分利润微薄的客户,要采取节约成本又行之有效的销售策略。较好的方法多半是把共占80%的小客户集中起来,采用电话沟通的方式进行销售和订购,这比面对面的销售要有效率得多,即使生意没有达成,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

  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营销员的话,你一定懂得将80%的精力放在关键的20%客户的身上,同时,用20%的精力努力去开发新的客户群。充分灵活地运用二八法则,你就只需要付出20%的努力,就能产生你以前要花80%的精力才能得到的成果,可谓一劳永逸!

  二八法则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基本原则是:“以最低限度的开支和付出,赚取最高的利润。"这与企业最基本的经营目标是不谋而合的。

  在企业经营中,一些容易自满的管理者总以为企业的成长已经是如日中天、发展到头了,还有一些消极的管理者却埋怨其他因素造成了企业发展的累赘,使企业裹足不前。二八法则对这种看法是否定的,二八法则认为:20%的产品、顾客或员工,创造了80%的利润,这些不平衡的模式是客观存在的。有头脑的企业家就知道企业永远都有发展空间,关键是怎么发展它,企业今天的决策和工作,将预示明天的成果。

  我们分析二八法则所明示的这种不平衡现象,从中得到一些启发:20%的产品、顾客或员工,创造了80%的利润,而其余80%的产品、顾客和员工,只能赚取20%的利润,这种不平衡关系看起来是很悬殊的。如果企业能做好哪些好产品的生产销售,保持那主要的能带来80%利润的顾客,企业的利润就一定可以增加。

  二八管理决策法则

  二八管理法则的要旨在于把握20%的经营要务,明确企业经营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从而指导企业家在经营中抓住重点、全力进攻、以点带面,以此来牵住经营的“牛鼻子",带动企业各项经营工作顺势而上、取得更好成效。

  有所为,有所不为。

  可以简而言之,二八法则所提倡的指导思想,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方略。将20/80作为确定比值,本身就说明企业在管理工作中不应该事无巨细,而要抓住管理中的重点,包括关键的人、关键的环节、关键的岗位、关键的项目。那些胸有大志的企业家,就应该把企业管理的注意力集中到20%的重点经营事物上来,采取倾斜性措施,确保重点突破,进而以重点带全面,取得企业经营整体进步。

  这一企业管理法则之所以得到国际企业界的普遍认可,就在于它向企业家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要想创建优良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带来效益,就要使自己的经营管理突出重点,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企业中20%的经营骨干力量、20%的重点产品、20%的重点客户、20%的重点信息以及20%的重点项目到底是哪些,然后将自己经营管理的注意力集中到这20%上来,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关键之处得到重点突破,进而以重点带动全局。

  美国、日本的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经营管理层都很注重运用二八法则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运作,随时调整和确定企业阶段性20%的重点经营要务,按照二八法则指导的那样,力求采用最高效的方法,使下属企业的经营重点也能间接地抓上手、抓到位、抓出成效。

  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和日本的企业虽然很大,却管理得有条不紊,而且效益优良。二八管理法则的精髓就在于使那些重点经营要务在倾斜性管理中得到突出,并有效发挥带动企业全面发展的“龙头"作用。

  从他们成功运用二八法则的经营实践中,我们应该得到两点教益:

  其一,明确自己企业的20%的经营要务是哪些。

  其二,明确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确保20%的重点经营要务取得重大突破。

  管理者的精力应放在关键问题上。

  我们已经明白,用20%的付出,就能获取80%的回报,下面的问题是,那20%的努力和工作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在公司管理中,要运用二八法则来调整管理的策略,就要首先清楚掌握公司在哪些方面是盈利的,哪些方面是亏损的,只有对局势有了通观的了解,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出有利于公司发展的策略。如果不了解公司在什么地方赚钱,在什么地方要亏损,脑袋里是一笔糊涂账,也就无从谈起二八法则的运用。而那些琐碎、无用的事情将继续占据你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首要的任务是,对公司做一次全面的分析,细心检视公司里的每个细微环节,理出那些能够带来利润的部分,从而制定出一套有利于公司成长的策略。

  你要找出公司里什么部门业绩平平,什么部门创造了较高利润,又有哪些部门带来了严重的赤字。通过这些分析比较,你就会发现有哪些因素在公司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另一些则在公司中的作用微不足道。

  在企业经营中,少数的人,创造了大多数的价值;获利80%的项目只占企业全部项目的20%。因此,你应该学会时刻注重那关键的少数,提醒自己是否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那关键的少数上,而不是用在获利较少的多数上,泛泛地做无用功。

  然而在现实的商业活动中,许多企业家还没有认识到二八法则的作用,他们依然在用陈腐的旧观念进行经营管理,认为企业内所有的一切都应该倾注全部的精力。他们在许多事情上总是不分主次、一概而论,结果耗费了80%的资源和精力,却只产生20%的价值。

  认识二八法则,不只是要你树立几个重要观念,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重要观念转化成习惯,进而用二八法则的方式进行思考,用二八法则的方式行动。

  本田的“狂人口号”

  要想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就要善于运用二八法则。

  然而很多人对这种说法都持怀疑态度,因为企业超速发展这种现象本来就是异常现象。而且,二八法则对很多人来讲都还比较陌生,很多人对它的作用不置可否。

  如同一个人一样,企业的成长也应该是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倘若真的能够实现超速成长,那么就违背了客观规律,肯定会相应地带来负面效应。

  然而,作为在现实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一条真理,二八法则确实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助一臂之力。当然,二八法则发挥作用,是要有先决条件的。在一个企业里,二八法则实施的前提是要有意志坚定、远见卓识的领导人。

  权利是凝聚一个组织的核心力量,权力意志是企业的一个基本意识,权力意志也就是支配意志,是一种要求对企业运行、对企业命运和对社会财富进行支配控制的意愿和能力。

  50年代初,日本本田公司还是一个资产不过百万的小公司,但是他们的领导人本田宗一郎和藤泽却立下雄心壮志,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大胆鼓吹本田公司要成为日本第一、世界第一,人们因此讥笑这两个人是“狂人"。然而如果仅仅喊口号,理想只不过是痴心妄想,是白日梦,只有在伟大信念的支撑下努力行动,理想才有得实现,本田公司的过人之处,就是能够把这种狂妄落实到脚踏实地的行动中去。

  具有领袖意志的企业家这个前提条件确立后,接下来人们最关心的便是如何实现企业超速增长。

  遵循二八法则是实现这一宏愿的必备条件,要勇于开拓企业视野,要勇于做到全世界最好的信心,要坚信能找到为自己的成功能助一臂之力的条件,如那些最好的思想、最好的人才、最好的机遇、做最好的联合。有了这种高效率的结构,可以省略大部分自我积累的过程,走便捷之路,把企业外部的各种资源充分组合,发挥作用,为我所用,实现跳跃性发展。

  世人皆知的麦当劳全球快餐连锁店的成功诀窍之一,就是运用了二八法则。

  麦当劳有2/3的分店是特许经营店。这些分店都由当地加盟的投资人出资,并由投资人承担管理与经营活动,同时承担投资风险。如果一年开设500家分店,全由麦当劳自己来做,就需要投资数亿美元,还要招聘、培训2000多名员工,要想妥善管理这么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有条不紊地处理这么多的工作,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开设连锁店是当今商业社会一种新颖的方式,很多企业采取了连锁的方式,却都以失败告终,导致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做好有决定作用的20%的内部工作。而麦当劳20%的工作,如超值商品体系、品牌创造与总部管理,运营得非常出色,也就是既成功地利用了外部资源,又为客户创造并提供了最好的、独特的服务。

  如何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包括员工)在最短时间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唯一正确的做法是,给予投资者高于常规比率的权益、报酬。常规权益分配观念,是自己占大头,别人占小头。采取二八的权益分配策略,即原则上让对方得大头,自己得小头。这种策略,不但能够快速扩大规模,而且可以让合作者分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

  打造全新的公司

  二八法则不仅对公司营销与利润分析起作用,而且还能积极引导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在正常的商业经营中,人们都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即自己的公司和团队已经竭尽所能了,自己所生产经营的产品已经在市场竞争中有了相应的表现。

  如何克服这些错误观念的误导呢?创新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甚至能直接决定公司未来竞争的胜负成败。

  如何才能做到创新呢?

  二八法则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中,80%的利润是被20%的公司获取了。那么,他们是怎么获取这80%的利润呢?他们做了哪些工作呢?

  另外,我们都知道市场上利润最高的行业是房地产和制药业,我们就需要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所处的行业不能创造这样的高利润呢?

  最后,顾客对于公司80%的认知,是由于公司平时20%的作为产生的。那么,这20%的作为是什么?其余80%为什么不能产生如此的效应?是什么因素让你无法做的更好?

  如果能从以上的问题中得到答案,也就发现了创新的途径。

  通过分析,发现管理规则。

  多年来,管理学院、会计公司和咨询公司造就了大量的专业管理者和经理人,他们搜集大量的资料,详细系统分析管理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分析是发现事物规律的有效手段,人类历史上运用分析得出的重大结论不胜枚举,如人类登陆月球,或者战争中的炸弹投掷等等。在管理工作中也要善于运用分析,然而,分析并不是针对任何问题都起作用的万能药:过多地依赖于客观分析,不仅会使公司在分析之后陷入瘫痪,也可能导致那些颇具规模的大企业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很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些咨询公司根据数字进行规划,结果导致企业盲目增员,造成企业剩余劳动力拥挤,又不得不裁员,这样的恶性循环实在是劳神伤财。

  还有一些问题是用分析根本无法解决的,例如,你的公司开发了一种新产品,市场效益还算比较好,但一个月之后,另外一家公司模拟你的产品,制造了一种与你的产品不相差别的产品,而且暴赚了百万美元。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由于销售渠道不畅,渐渐地被这些后起之秀打败;也可能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事,无形中得罪了你的一些大客户,他们舍弃了你……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了,你就算做再多的精密分析,搜集再多的资料,也不会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所以,有时候分析反而阻挡了企业发展的视线,那些总裁和最高经理人,最终也被分析师们从自己的位置上“分析"掉了。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任何事物也不是完全值得依赖的,过分地相信完美的分析也会出问题。二八法则虽然也是分析式的方法,而它的宗旨是:分析不是我们的目的,分析是我们的手段,我们只需要利用有效的分析。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直觉和眼光反而是正确的,要找出问题的根本点,而不在无用的地方浪费精力。不妨抛开数字和分析,从以下这些问题着手:

  ——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而我们的预计原因错在哪里;

  ——顾客最满意我们提供的什么额外服务;

  ——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一些意外的惊喜;

  ……

  二八法则体现了分析的真正精髓,它具体表现在:

  ——看起来你在不断地努力,但你对于80%努力的意义都不明确;

  ——你没有必要冥思苦想为什么事情会变成眼前的样子,你要明白的是,你所做的事情中,哪些能派上用场,或者能够真正产生效益,然后保留它,并为此多付出些;

  ——在世界上,只有20%的事物能真正产生有用的结果,其余80%基本上是无用的;

  ——在你的所有努力中,产生利益的其实只有一小部分;

  ——我们最终的收获往往不是所见到的,促使我们成功的可能是那些潜藏的力量;

  ——有很多我们匆匆忙忙从事的活动,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都是在浪费时间,对于所要达到的目的起不到什么作用。

  质量和库存的二八管理法则

  20%的瑕疵和80%的品质问题

  如果对公司里那些因品质不良而遭退回的产品进行分析,你就会发现,“退货"并非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实,退货损失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很多情况下,一小批不合格的产品而导致了大量产品的退货。

  由此,我们可以引发到品质管理问题。品质管理是二八法则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最早应用的。

  品质管理形成于最初的品质革命,其目的是达到产品零缺陷——当然,产品零缺陷这个问题在现代商品社会基本上被克服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品质管理大师朱伦与戴明分别提出了关于品质管理的思想和理论,但都遭到了驳斥,当时的社会是不予接受的,美国没有一家公司看好他们的理论。为此,朱伦和戴明移居到对他们的思想和理论感兴趣的日本,采取大量减少产品缺陷和降低制造成本的举措,经过努力,在日本缔造出很多拥有高品质和高生产力的企业。

  后来,众多商品都是在品质革命的引导下,其质量和价值有了显著提高,成了人们高生活水准的最重要的保证。

  朱伦认为,二八法则是品质管理运动的一大关键。他说:“帕累托发现,财富也以同样的方式出现分配不平均的现象,这一不平均分配假说,也可以用在财富分配及品质损失的分配上。"通过研究产品达不到标准的因素,他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20%的瑕疵导致了80%的品质问题。

  正是由于这一少部分瑕疵,使大量的产品受损,所以,应该把主要工作做在寻找那“关键少数"瑕疵的来源上,通力克服解决,而不必一次性将所有问题都摆在日程上。

  如前所述,如果弥补了具有决定性的20%的品质管理缺失,你就可以得到80%的利益。

  福特电子公司把二八法则运用在品质管理上,取得了显著效益。他们根据80%的价值分布在20%的数量中的规则,在实现零库存管理过程中使用了二八法则。他们常常把费用最高的部分作为分析的主要对象,再加上制造周期的分析也是直接利用产品线来完成的,如此一来,就减少了90%的制造时间。

  品质管理运动对产品与顾客满意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一点经常被管理者忽视,它不仅可以决定一个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状态,甚至会对一个国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品质管理运动来说,二八法则是一股“关键少数"的力量,而它却造就了今日的全球消费社会。

  良好的库存管理非常重要。

  企业越来越多,产品也就越来越多,产品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样势必造成存货。但存货也不是永远卖不出去,所以一个企业如果从长远来看,搞好库存管理也至关重要,它可以检阅企业内的现金流量或利润,也可以反映公司在经营方面潜在的问题。

  与二八营销法则一样,库存管理也潜意识地依循着二八法则,即在一般情况下,有80%的库存产品,其实只能带来20%的利润。而这些大量价值不高的80%产品,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

  一项调查统计显示:一家批发商店中20%的商品,占一天出货量的75%,这20%的商品,大多都是批量订货,具有很高的利润。其他的80%,只占一天出货量的25%,而且这些商品的订货量很少,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可图。

  还有一项统计更让人瞠目结舌:某一商店内,有0.5%的商品,占了70%的出货量。也就是说,这0.5%的商品,比剩余99.5%的商品获利都高。

  因此,如果妥善进行库存管理,就很容易对上面的情况做出调整。管理者就可以果断作出决策,改造或者废除那些不赚钱而且出货频率慢的货品,把它们从产品线上撤销。同时,把那些出货频率高的商品尽量放在方便挪动的位置。

  那些优秀企业的库存管理系统关注关键的20%顾客,他们把目光放在单纯的产品线上,以单纯的方式管理和运送货物,事实不断证明,他们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如果能够把库存管理出现的问题和成本,转到供应商或顾客身上,做到零库存,当然是最理想的解决方式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物流体系越来越完善,零库存目标的实现也为期不远了。

  单纯比复杂更有优势。

  有这样一句话:“经理人爱复杂,因为复杂让经理人觉得工作起来乐趣无穷。”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经理人确实习惯把问题复杂化,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工作习惯。

  似乎众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喜欢庞杂的程序,一旦公司有了一些发展和成就,管理者就会开始忙着让公司变得复杂。而形成复杂局面的结果是:公司的利润大幅度减少了。

  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关键:复杂的基本性质就是麻烦,而麻烦势必会带来问题。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20%的产品创造了企业80%的利润。但很多管理者出于这样那样的顾虑,都难以割舍不能为公司带来利润和利润微薄的那80%业务。他们保留这个庞大的累赘有自己的理由,而且这些理由看起来也合情合理:公司的日常开销有赖于这80%的业务,我们不可能把日常开销减掉80%,一旦除掉这80%的业务,势必会造成利润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分析师也难以对抗管理者的固执,管理者通常算计了又算计后,抽出那些少量的问题最大的业务进行管理,而对那些能获高利润的业务只做很少的工作。这种情感上的妥协把企业带入了更加复杂的泥潭,企业的步伐越来越沉重,亏损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

  理论上讲,信誉度和市场占有率都很高的大厂商,应该会比市场占有率低的厂商有更高的利润。但实际上我们却看到:大厂商被小厂商抢走了市场;大厂商产品的销售在扩大,而获利和资金的回收却在下降;最终大厂商并没有凭借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优势获得较高的利润……

  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复杂只会带来包袱!

  规模不是决定企业发展和获利的主要问题,复杂才是真正潜伏在背后的杀手。

  加大规模不等于要把规模变得复杂,加大规模的同时把条理整理得更清晰便捷,才能够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然而,企业的规模增加后,管理者总会喜欢把现有产品加以翻新,或是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这样做必然会增加开销,而开创新业务带来的收益又无法填补。如果再采取吸引新顾客的举措,费用还会变得更高,事情会变得更加复杂。

  柔默(gunter rommel)先生认为,一个产品类型少、顾客数目少、供应商也少的单纯组织,最适合销售复杂的产品,也更容易成功。因为,成熟与单纯的业务,可以获得惊人的利润。

  减少产品的类型、顾客的数目和供应商的数量,不但可以让你专注于能获利的活动和顾客上,而且也不会因为处理复杂的局面而增加营销方面的支出,还能节约人力和管理成本。所以说,如果你的企业只有一条产品线,你就不需要建立总公司,也不需要开设地区性的分公司,这样,就不会削弱真正为顾客提供价值的责任和动机,从而会集中精力把工作做在能获取高利润的事情上面。

  另外,事情变得单纯起来,企业管理者也就可以一心一意考虑顾客的需求和服务,而不是终日为复杂的人事所累。这样既赢得了客户,提高了利润值,人工作起来也会更加轻松愉快。

  所以说,单纯化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能够增加产品的价值。因此,单纯的业务也总是比复杂的业务更有优势。

  对任何企业来说,规模通常是有用的,业务大一些总是好的,但只有又大又单纯的规模才能创造丰富的利润。

  人力资源管理的二八法则

  发现“关键的”人力资本。

  二八法则也适用于人力资本管理。

  实践表明,一个组织的生产效率和未来发展,往往取决于少数(比如20%)关键性的员工。这些人可以为企业获取大部分的价值。

  我们惯常的观念是,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主要贡献的是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实际上,大部分员工看起来都很忙碌,但并没有为公司创造什么利润;为企业或公司作出主要贡献的其实是小部分人,是这20%的人为公司创造了大多数利润。

  按照二八法则进行人力资源开发,首先要找到公司这20%的关键人物,为了找出他们,企业需要做一次全面的二八分析,其中包括:

  产品或产品群分析;

  顾客和顾客群分析;

  部门及员工分析;

  地区或分销渠道分析;

  财务及员工收入分析;

  与企业员工相关的资料分析;

  ……

  通过种种分析,我们会发现哪些人是重要的,而哪些人在公司的整个价值增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运用二八法则管理人力资本,有可能使组织中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提升1倍。如果管理者无权或无力构建基于新规则的新制度,那么,在现行制度下局部地使用二八法则,也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发现“关键少数"员工,其实就是要发现对公司没有贡献的大多数“敌人”。人力资本不像管理成本和营销成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需要管理者要有“伯乐”的眼光,找出那些真正能为公司出谋献策的人。为了找到合适人选,许多组织不仅要支付发现成本,而且还得冒因“招聘失败"而导致价值损失的风险。

  一般而言,所选人员职位越高,所付成本或所冒风险就越大。招聘ceo、cfo等这些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委托专业“猎头公司(head hunter)"进行。这样做可能会拿出所得到人才年薪的25%来支付猎头公司的服务费,虽然这些费用非常昂贵,但对公司和企业来说,找到真正优秀人才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比自己亲自找方便省力。

  发现“关键少数"成员固然十分重要,但如何把这少数的精英分子组合起来也不可忽视,只有让这些精英分子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建立一支办事效率高的队伍。

  建立团队,就是要把每个人的能力、经验、态度和价值整合在一起。团队具有紧密、完整、协调等特征,通常可以产生大大优于离散个体或松散群体之和的效率或力量。因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环境中,团队正逐步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流工作方式。

  一个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取决于多种内在与外在变量。但是,在决策、管理和创新三个最重要的环节上贯彻团队精神,落实团队工作机制,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投资“关键少数"成员的人力资本是必要的,但需要建立有效的收益权实现机制,以防止人员流失所带来的损失。在目前的条件下,投资方与被投资方采取自愿选择、签约投资、履约使用、违约赔偿等原则,这些应该是组织维护收益权的最佳方式。

  对组织中的“关键少数"成员和由“关键少数"成员构成的团队,要实行动态管理,即实行优胜劣汰制度,勇于启用优秀人才,淘汰不合格员工,建立具有魄力的管理制度。这是维持组织人力资本活力,并进而保持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抓住重点,善于授权。

  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证明,要想成为企业界的领袖,或想取得某项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具备发掘优秀人才的眼光,也就是要“慧眼识真人”。充分利用优秀人才为自己服务,已经成为成功者的必备条件,再聪明的人,单枪匹马作战也不会取得太大的业绩。

  二八法则本身就说明企业管理不能用一样的眼光看待所有的员工,让大家吃大锅饭,这样做的唯一结局是,伤害了优秀者的激情和才干,滋养了平凡之辈或懒散之人的侥幸心理。要想做好企业管理,就要抓关键的人、关键的环节、关键的岗位和关键的项目。也就是说,管理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20%业务骨干的管理上。抓好了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再以这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以提高企业效率。

  近些年,市场导向和资本的纽带作用把一些相近、相似、相连的企业联合起来,组成大企业集团。企业大了,经营管理起来也就复杂,小企业“人盯人”的管理办法自然拴不住大企业这样的巨兽。

  一些管理者过去管理一个数百万元产值的企业游刃有余,如今经营起数千万元、数亿元产值的企业,却显得茫然失措。千头万绪,他们不知从何下手,这是令许多企业家困惑的问题。家大摊子大,摊子大业务大,业务大投入精力就多。如果把握不住工作重心,抓不住经营关键,什么事都想揽,什么人都想管,什么账都想算,什么行当都想入,那么,这个企业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大而全"的“第二政府",这个经营者可能成为一个大权独揽的“孤家寡人",下属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

  现在,一提到经营管理怎么抓,经营者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说:“突出重点"。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得,可是操作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在实际工作中,不知不觉就又把所有人都看成一般齐,每个人分到的粥都一样多。二八法则的神奇之处就在于确定了经营者的大视野:关注20%的骨干力量、20%的重点产品和重点用户、20%的重要信息、20%的重点项目。抓住了这几个20%,整个工作就会变得有条不紊,经营者也就可以有头有序地开展工作了。

  一位商界名人颇为得意地说自己的成功得益于他有“伯乐识千里马”的眼力,这种眼力使得他能为每一个职员都安排其力所能及的位置,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而且还要他们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这样,员工干得起劲,公司的利益也一路见长。员工无需别人的监督,就能把事情办得有条有理、十分妥当。

  20%的骨干力量,并不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好。他们不是样样精通的“万能手”,而是专业人才,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和工作轻车熟路,而且非常具有创造性和开拓能力,不拘泥于做好分内的事情,还时常有创新的点子,他们能够自动自发地做事情,为公司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受到老板和上司的赏识,自然,他们的薪金也相应地增加了。

  一个合格且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对每个雇员的特长了如指掌,而且善于利用他们不同的特长为公司服务。在其位,他们自然就会谋其事。那些不善于管理的人往往忽视这方面的事情,他们总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舍弃或冷落一个有能力的人,殊不知这样伤害的最终是自己的利益。

  我们看到很多成功了的总经理、大主管的工作都很清闲,他们很少待在办公室,常常在外旅行或出去打球,但他们公司的业务依然稳步向前,任何时候都不会乱了方寸。他们的管理秘诀只有一条,即他们善于把恰当的工作分配给最恰当的人。

  比尔·盖茨的企业可谓之“大",他却可以常常“周游列国";巴菲特的企业可谓之“大",他却“几乎每星期都要欣赏两部以上的电影"。就是这么一些“清闲"企业家,领导的企业却红红火火。

  原因在哪里?——他们抓住了关键的20%。

  对经营者来说,放不下权力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职业化经营。老板自己累,他的员工工作时间长了也觉得无趣,企业效益裹足不前,从这个意义上讲,二八法则告诫了企业的管理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企业若想实行分权而治,就需要让一个当家人变成多个当家人,一个积极性变成多个积极性,一条经营渠道派生出多条经营渠道,把无序领导变为规范指挥。高层只管公司战略,不越级指挥。一个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而不被多个管理人弄得晕头转向。按管理跨度原则,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管理命令和自下而上的请示汇报都有明确路线和程序,防止相互扯皮和滋生矛盾。

  留住最优秀的员工。

  如果你在统计销售业绩时发现,20%的销售人员创造出了80%的利润,你不必惊讶,这时应该做的是紧紧留住这些顶尖销售员。

  微软老板比尔·盖茨曾开玩笑似的说,谁要是挖走了微软最重要的约占20%的几十名员工,微软可能就完了。这里,盖茨告诉了我们一个秘密:一个企业持续成长的前提,就是留住关键性人才,因为关键人才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在这里,这些顶尖销售员就是关键人才。

  留住你的顶尖销售员,让他觉得这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已。

  要让他们知道,你是很重视他们的,希望与他们长期合作,要建立这样的默契和对彼此都有利的承诺。尤其在组织进行调整、转型与变革时,这一点相当重要。由于他们拥有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跳槽对他们来说也是轻而易举的,同时,他们也常常是猎头们猎取的对象。

  顶尖销售员的流失有时对一个企业来讲是致命的。因此,在任何时候,你都要和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这种沟通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理上的,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公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他们感觉到老板对自己的赏识,心中会升华一种责任感,从而愿意与公司共进退。

  一家西方知名公司的ceo刚刚着手实行了一项革命性的举措——部门经理每季度提交关于那些有影响力、需要加以肯定的职员的报告。这位ceo亲自与他们联系,感谢他们的贡献,并就公司如何提高效率向他们征求意见。通过这一举措,这位ceo不仅有效留住了关键性的人才,还得到了他们对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的大量建议。因此,对自己的顶尖销售员,你也应该如此。

  同时,提高这些顶尖销售员优良的工作素质,多雇用优秀销售人员,让他们与自己的顶尖销售员待在一起,进行优势组合,他们彼此会被对方的工作精神所感染,从而互相激励,互相促进,这样做将会有效地壮大自己的后备军。

  另外,要仔细分析顶尖销售员在什么情况下业绩最佳,在那段时间内,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因为即使是一个顶尖销售员,他的业绩也不是每个季度、每个月一样的。根据二八法则:每一位销售员,在他们20%的工作时间创造了80%的业绩。以此来分析他们在那个时间内创造佳绩的原因。

  你也许会问:对表现差的那80%的销售员该怎么办?花力气去训练他们,希望他们受训后业绩能够迅速攀升,到底值不值得?这样做会不会只是浪费时间,而最终徒劳无功?

  其实这些问题你不必考虑,你要训练的是那些你打算长久留在身旁的人,而随时准备让他们走人的员工,训练后才真是徒劳无功。

  让顶尖销售员来训练你打算留下来的人员,经过一个阶段之后,在受训人员中淘汰掉表现较差的一部分,只保留表现最好的20%,把80%的训练计划和精力放在他们身上,力争让他们也成为公司的顶尖销售员。这样长江后浪推前浪,整个公司的销售业绩也就上升了。

  商业谈判的二八法则

  在一场谈判中,80%的争论是围绕着20%的分歧产生的。

  人们总希望自己能说服对方,有时候不惜为了无足轻重的细节而争吵不休。如果对方,哪怕是做了一点点小的让步,也会使自己变得非常高兴。因此,在谈判中,有技巧的谈判者总是故意在无关紧要的环节上退让,以换取对方的信任,而在重要的环节争取最大的利益。

  如果,你要与生产厂家谈10项产品的订购,而这其中只有两项是最重要的,而这20%的项目却占整个订购总价格的80%。这样,你就应该把考虑的重点放在这两项产品上。但谈判一开始,你却要在看起来并不重要的80%上付出足够的关注,仿佛它对你很重要,并在对方力争时,做些适当的让步,以此来作为重要项目谈判的筹码。

  如果你负责催收一笔拖欠很久的款项,与对方约在下午3点钟见面,而他在4点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那么,先别心急,真正的结果可能产生在3点50分。不要太早向对方提出你此行的目的,以便给他足够的回旋空间。

  与此类似,通常在谈判过程中80%的让步,出现在谈判最后20%的时间里,这时再提出额外的要求或问题,双方都比较有空间,也更容易接受。因为时间可以对谈判双方造成巨大的压力。如果谈判一开始就直逼对方,很可能会导致谈判终止。

  各取所需。

  在许多谈判中,由于缺乏充分的沟通,谈判双方不明白对方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结果在并不重要的地方用去

上一篇:漫画 | 以牙还牙
下一篇:第五十二届公园半程马拉松北京公开赛冬奥公园站完美收官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