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尼克松结束访华后,带回茅台酒向女儿展示,差点引发白宫的火灾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2-09
手机版

  原标题:尼克松结束访华后,带回茅台酒向女儿展示,差点引发白宫的火灾

  中国与美国之间,并无苦大仇深,也没有解不开的结,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和代表利益的不同,保持着多年的对立的局面。

  在冷战思维下,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长期封锁的做法,让这两个世界最为重要的两个国家,常年敌视,相互不接触,也造成了许多的误解。

  一直到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相隔着太平洋的两个大国,终于尝试着抛开差异,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开始了正常交往。

  代表事件就是尼克松率领团队访问中国,尼克松一行人的到访,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当时的接见过程中,中美双方都以最大的诚意交流,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作为当事人的基辛格,全程参与了美国总统访问中国的行程,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外交事件的见证者,他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喜剧片细节。

  据他回忆,中国的茅台酒让尼克松记忆深刻,回到美国后,他还尝试点燃这种来自东方的烈性白酒,差点酿成烧毁白宫的重大惨案。

  中国与美国的破冰之旅

  其实,中美之间,一直都是朋友的关系,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美国不仅为中国军队提供了大量军事物资,还派人直接参与中国人民的抗日行动。

  有名的"驼峰行动",就是美国人民支援中国人抗战的有力证据。当时,中国东面的领土全部沦陷,作为抗战大后方的西南地区,亟需物资支援。

  中美双方共同开辟了"驼峰航线",所谓的驼峰航线,就是中美国双方共同在中国西南山区开辟空中通道的一次行动。

  这是一个艰难的壮举,它的开辟是两国飞行人员共同创立的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在解放战争初期,美国采取了扶持国民党的政策,把自己变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

  解放战争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告终,中国与美国之间,也变成了不能和平相处的敌人。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美国发动了入侵朝鲜的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朝鲜战争,中国军队与美军在朝鲜战场兵戎相见,昔日的好朋友,好伙伴彻底翻脸。

  后来,中国选择与苏联亲近,而苏联是美国人的死敌,中国与美国之间,自然也不可能再谈合作了。

  出于打击共产主义的需要,美国长期对新中国实施封锁,企图给中国人制造困难,但这些,并没有吓住中国人民,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实现了自身的稳定和发展。

  中美之间开始放下成见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与美国双方都认识到,两国之间并没有利益冲突,也没有解不开的结。

  同时,随着苏联势力的减弱,美国不再将共产主义视为洪水猛兽,他们逐步意识到,意识形态的差异,并不影响与中国人成为朋友,与中国人成为朋友,有百利而无一害。

  同期,中国也与苏联交恶,中国国家领导人也意识到,放下成见,接近美国,对于中国未来之发展大有裨益。于是,双方开始了尝试接触。

  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做一些有益美国的事情,同时,也为自己的连任铺路。

  与中国建交,共商发展大计,无疑是最现实,也是最能让美国获取的事情。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在国际事务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为一个总人口占据全球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中国缺席了美国的全球化战略,那么,美国就不可能成为全球的领导者。尼克松上台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命令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探讨与中国接触的可能性。

  1969年,中国与苏联之间爆发了珍宝岛事件,双方彻底决裂。美国总统尼克松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失去苏联这位传统伙伴的中国,也迫切需要在世界范围内找一位大国进行合作。

  当时的条件下,双方不能直接接触,因为经过多年的对立,双方都不清楚对方的真实目的,而且如果直接接触,藏在背后的势力必然会从中作梗,阻拦中美两国之交的正常交往。

  为了保险起见,尼克松请求当时的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总统向中国传话,因为这两个国家不仅是美国的朋友,也是中国的朋友。双方答应了,起到了传话筒的角色。

  通过间接接触,中美双方都认识到,对方是真心想要结束对立的局面,携手走向合作的。尼克松主动派基辛格以出访巴基斯坦为名义,借道该国,秘密访问北京,为中美双方的接触展开前期工作。

  在出访巴基斯坦前,基辛格也出访印度,时间为两日。因为印度与巴基斯坦是敌对国家,为了避免引起印度人的误会,基辛格访问巴基斯坦的时间也被安排为两天。

  不过,第二天的时候,基辛格以肚子不舒服为由,前往总统别墅休养,成功摆脱了记者的追踪。事实上,基辛格立即坐上了民航飞机,直飞北京。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

  中国对基辛格的秘密访问活动高度重视,周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基辛格随后与周总理展开了会议,双方敲定了尼克松访问中国的具体事宜。

  终于,在基辛格与周总理的努力下,两个隔着太平洋的大国领导人,开始了正面接触。

  尼克松访问中国

  基于基辛格取得的外交成就,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始了访问中国的行程。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搭乘的空军一号降落在中国首都北京,尼克松带着大批随从,开始了访问中国的行程。

  尼克松抵达钓鱼台国宾馆稍事休息后,立即被相关人员请到了伟人的办公室,在这里,伟人与尼克松终于见面了。

  这次会面,两人早已经盼望已久,相谈甚欢。会议仅有少部分人如周总理、基辛格和少部分翻译人员参与。因此,会面的详细内容外人不得而知,但显然极其重要,毕竟双方都非常重视这次难得的会面。

  第二天,伟人与尼克松会面的照片,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刊登于人民日报,可见,中国官方对这次会面的重视程度。

  晚上,由周总理牵头为尼克松等人安排欢迎晚宴。在此之前,热情好客的中方人员对这次晚宴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视。

  然而,由于多年没有打交道的缘故,中文人员并不十分清楚尼克松等人的饮食习惯,只是听说这位美国总统并不特别喜欢中国菜,所以为他准备了大量的西餐。

  事实上,尼克松也对中国人准备的欢迎晚宴满怀期待,还在飞机上的时候,也许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融入用餐礼仪,尼克松就专门和助手们研究起了中国可能提供的菜肴。他们认为,中国人肯定会用最昂贵的食物来招待他们,比如鱼翅、燕窝等。

  但中国人还是尽可能地以客人的需求为主,为尼克松一行安排了具有西餐元素的中餐,因为听说美国人喜欢吃虾,也专门安排上了。

  热水,作为中国人的必备饮品,也经过了一番慎重考虑。当时,二月份的北京异常寒冷,为了照顾美国人不喝热水的习惯,中方还特意为他们准备了冷开水。

  虽然中方的准备并没有按照美方人员的愿望来安排,但用心之处,也让尼克松等人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真诚,一道包含中西方元素的可口菜肴被摆上桌,让美国人受宠若惊。

  客从主便,周总理率先举起了筷子,意味着晚宴的正式开始,尼克松小心翼翼地举起筷子,夹起菜肴,送进嘴里,慢慢咀嚼。

  显然,尼克松是有备而来,否则不可能如此熟练使用筷子,这更加说明了美国人对于这次会面的重视。

  中国茅台,让尼克松记忆深刻

  朋友来了有好酒!作为国宴的必备饮品,茅台酒自然不可能缺席如此重要的场合。

  美国人固然爱酒,但他们的酒,以啤酒和红酒为主,顶多再加洋酒,这些酒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酒精度数并不高。

  早在之前,尼克松的下属就警告他,不要尝试把中国的茅台喝下去,因为对他们而言,茅台就是能直接点燃的酒精。

  但在周总理的热情邀请下,尼克松还是喝下了茅台,如此高的酒精度数,让尼克松记忆深刻,一口酒下去,喉咙像着火了一样,温度急剧上升,感觉喉咙里有一条火线,直达胃部,持续灼热。

  尼克松返回美国之时,中国以茅台酒相赠,尼克松带着这批酒回到美国,将它们放在了白宫。

  后来,尼克松为了向女儿特里西娅演示茅台的可怕,将茅台酒倒进盘子里,用火点燃了酒精,火焰许久未灭,烧裂了盘子,酒精带着火焰,流满了桌面,差点引发了白宫的火灾。

  尼克松访问中国的时间为一周,在这一周时间里,中美双方高层领导直接会谈,化解了许多误会,也建设性地搭建了双方的沟通与合作机制,为今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羽昕

  责任编辑:

上一篇:华中师范大学考研专业目录有哪些?
下一篇:吉林高考分数线公布:一本文科544分 一本理科530分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