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有博彩!这个地方文化、教育、科技、旅游样样精彩……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说到澳门,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东方拉斯维加斯”?

也难怪,毕竟博彩是澳门经济重要的收入来源。

但,澳门可不止有博彩。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

回归二十年来,这片“莲花宝地”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文化:中西交融 多元共存

要了解一座城市,就从了解它的文化开始。

在澳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汇聚、融合长达四百年之久,这是澳门的独特优势。所以,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是中国其它地方无法相比的。

澳门的建筑很有特色,中式、葡式建筑并存。在中式的建筑中,有唐朝、宋朝的庭院,有苏州、杭州式的园林,西式建筑则具有拉丁的特色,澳门的孙中山故居花园是典型的中西结合建筑。

岗顶剧院。(来源澳门旅游局)

卢家大屋。(来源澳门旅游局)

在民俗方面,澳门的婚礼至今还保留中西结合的特色。有的人结婚白天上教堂,举行西式礼,晚上则设宴请客,采用中国古老的婚礼。

永福围,地处世遗“澳门历史城区”的保护区范围内。(来源澳门旅游局)

粤剧。(来源澳门文化遗产网)

同时,澳门拥有独特的节庆文化。既有农历新年、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庆,还有复活节、花地玛圣象巡游、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在澳门,土生语言、广东话和葡萄牙语共存。

回归祖国二十年来,作为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澳门中西合璧的独特文化,日益释放出无边的芬芳与活力。

风格独具的“澳门历史城区”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粤剧”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澳门,每一种文化都在努力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每一种文化又都在接纳和影响着另一种文化。只有在澳门,你才能看到中西文化这样融洽相处。

  旅游:南方小城奏响“狂想曲”

美食、美景不断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游客来到澳门这座小城。

2003年,内地开放居民赴澳个人游;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定位;国家“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中专章阐释支持澳门发展的重大举措,支持澳门发展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澳门新八景”之西山望洋。(来源澳门旅游局)

“澳门新八景”之龙爪观涛。(来源新华网)

“澳门新八景”之路环渔韵。(来源澳门旅游局)

“澳门新八景”之桥牵三地。(来源新华网)

澳门旅游业在近二十年间获得腾飞——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前,每年旅客为700万到800万人次。2018年,这个数字达到了3580万人次;截至今年9月,到访澳门的游客人数已超3000万人次。

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二十年前澳门的酒店房间数量约为9000间,如今已超过4万间,全年平均入住率达九成以上。

“澳门新八景”之双湖塔影。(来源新华网)

“澳门新八景”之亭前葡风。(来源澳门旅游局官网)

“澳门新八景”之爱巷倾情。(来源新华网)

“澳门新八景”之福隆新貌。(来源澳门旅游局)

此前,“澳门新八景”评选出炉, 并被冠以情景兼备的四字名:西山望洋、双湖塔影、亭前葡风、龙爪观涛、路环渔韵、爱巷倾情、福隆新貌和桥牵三地。

二十年来,澳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评选出来的“澳门新八景”,是近年来新打造的具有澳门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可以提供给游客更多的选择。

如今的澳门,依托“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一首独具文化韵味的“旅游狂想曲”正在这个南方小城奏响。

  美食:舌尖澳门 慕“食”而来

美食是澳门的城市特色之一,更是澳门的城市名片之一。澳门2017年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成为继成都、顺德之后第三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城市。

在这块面积只有三十多平方公里,人口仅60多万的“莲花宝地”上,餐饮业十分发达。根据澳门特区政府统计局的数据,澳门营运的餐饮业场所多达2200多家,从业人数达3.2万。

蛋挞。(来源人民网)

澳门,毗邻广东,又有中西文化400多年交融的历史,所以餐饮主打粤菜和葡式澳餐。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外来劳工的增加,日料、韩餐、东南亚各国饮食亦陆续进入澳门。

葡式澳餐是澳门最独特的美食。澳门的葡餐因受中餐影响,食材和烹饪技法融合了大量中国元素,由此产生了诸多创意,也更适合中国人口味。有名的菜肴包括马介休、咖喱蟹、烧咸猪手等。

竹升面。(来源人民网)

澳门的中餐馆遍布全城,其中粤菜馆更是数不胜数,猪扒包、陈皮鸭、水蟹粥等传统粤菜都不在话下。

强记羊腩煲。(来源新华网)

澳门小吃也是颇负盛名。游客来到澳门,往往都要带回大包小包的蛋挞、凤凰卷、杏仁饼、猪肉脯等伴手礼。

“雄记生滚粥”艇仔粥。(来源新华网)

葡国菜、甜点、粤式点心等等美食让澳门这座城市成了全球饕餮的“梦之地”。舌尖上的澳门,让人们纷纷慕“食”而来。

  教育:成果丰硕 答卷靓丽

在澳门读书的孩子是幸福的。

回归前,澳门的教育基础十分薄弱。20世纪80年代以前,澳葡政府对华人教育的投入基本为零。

回归二十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门教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2007年开始,澳门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从踏入幼儿园伊始,一直到高中毕业,纳入正规教育系统的澳门孩子不需要掏一分钱学费,还能获得特区政府提供的多项教育津贴,这样的教育普惠政策放在二十年前是澳门人想都不敢想的。

目前,澳门免费教育网络已覆盖公私立学校总数近95%,受惠学生人数约为74000人。国际经合组织推出的历届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测试结果显示,澳门当地15岁学生在科学、阅读、数学等方面的素养不断提升。

免费,只是澳门教育巨变的一个缩影。为使澳门应届高中毕业生有更多机会入读内地优秀大学,教育部大幅调整内地高校招收澳门保送生政策,并原则上对澳门学生开放所有专业。现在共有88所内地高校参与,澳门保送生名额亦由2012年的500名,逐步增至2019年的1115名。

  科技:创新之光照耀濠江

搭乘科教强国的时代巨轮,回归祖国二十年的澳门,正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征程。昔日濠江之畔的小渔村已然出落成流光溢彩的现代都市。

回归之前,人们几乎无法将“科创”与“澳门”建立联系。回归后,在国家和内地科研院所的支持下,澳门科创能力不断提升。

澳门拥有“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四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部是在澳门回归后建设的,成为小城澳门科技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科技大学官网)

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来源新华网)

在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前夕,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宣布,首颗澳门设计的科学卫星将于2020年择机发射。卫星的科学目标是“南大西洋异常区地磁探测与地球液核发电机动力学研究”。这颗探测卫星将有望揭开困扰人类百余年的“百慕大”之谜。

澳门人用“顶天立地”来形容回归后的科技成果。如果说“顶天”的是卫星,那么“立地”的成果则在中医药领域。

中医药等高新技术创新及其产学研的转化结合正逐渐成为澳门经济的特色之一,全国首个中医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澳门科技大学设立,其取得的研究成果已在欧洲、日本等地取得专利并进入验证阶段,多种药物还获得了国际发明金奖。

此外,从神舟、嫦娥、天宫,到火星探测计划,近年来国家重要的空间科研创新项目中都留下了澳门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

 (文字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澳门旅游局、豆瓣等 图片来源:新华网、人民网、澳门旅游局官网、澳门科技大学官网、中新网、澳门文化遗产网 整理编辑:光明网袁晴)

来源:光明网

上一篇: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金山举行老年教育成果展示
下一篇:“教育界的诺贝尔奖”:High Tech High做了什么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