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网·大海网:俞志英老师:“我的学生居然出书了!”

栏目:网络教育  时间:2023-01-02
手机版

  报道回放:1998年,卢苇从市聋哑学校毕业,走出校园后的他身残志不残,在各种比赛中屡获殊荣,他将此荣誉归功于成长路上不断传授他知识的各位老师。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身在韩国就读拿撒勒大学国际手语翻译专业的卢苇委托本报寻找他的启蒙老师俞志英,还捎上了他的一份特殊礼物——由他参与主编的《中韩手语》一书,作为回馈老师的最好礼物,向老师表达最真诚的祝福。本报民生新闻版8月29日对此进行了报道。

      真情搜索:8月29日,市聋哑学校的老师们比学生提前一天到学校报到,忙着准备新学期工作。当记者见到从学校多媒体教室出来的俞志英老师时,刚开完会的她还未曾看到舟山日报上刊登的有关学生卢苇寻找她的新闻。

      “卢苇是我们学校的尖子生,几年出这么一个。他向来很听老师的话,很尊重老师,这样的学生,真是难得。”当记者向她转述学生卢苇对她的问候时,俞志英老师止不住地夸起卢苇,“他在宁波读高中时还每年给我寄贺卡,时不时地发短信来问候我,说感谢老师对他的帮助。后来他考进了大学,联系少了,但想不到这孩子这么有心,居然一直记得我。”

      俞志英老师是浙江省第十八届“春蚕奖”获得者,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市聋哑学校成立时,她就从普通小学转到该校任教,在这一岗位上工作已有21个年头。在俞志英老师的眼中,卢苇属于慢热型的孩子,刚进学校时,学习平平的他不曾引起老师的注意。

      “他是学校开办后第二届的学生,当时他们班一共有18个学生,他在里面不是最突出的。”俞志英老师回忆说,正如卢苇自己介绍的,刚到学校时他对学习丝毫不感兴趣,上课时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不是很好,和普通小学无法相比。

      “东也不会,西也不会,教什么他们都学不会,心都要碎了。”俞志英老师形容当时的教学情形时说,“尽管知道他们和普通的孩子不一样,但心情还是会受到影响,只能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一遍遍耐心地教。”

      当卢苇他们班升入小学二年级时,俞志英老师尝试培养学生写日记,让他们把每天发生的事情记下来,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都可以,以此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慢慢的,俞志英老师发现,学生中始终坚持写日记的只有卢苇一个学生,他并不像其他的学生东搬西凑应付作业,而是实事求是地记下一点一滴。这一表现得到了俞志英老师的赞许,并由此开始重视他。

      “我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指导他多看课外书,暑假期间也给他另外布置作业,引导他一定要读上去,读高中,读大学,用知识充实自己。”俞志英老师回忆说,卢苇是一个很有悟性的孩子,平时很“好问”。课后“提问”时,他总是第一个“发问”的人。有时候他一天要来办公室很多次,每次都带着许多“为什么”而来。三年级开始,卢苇的才能慢慢显露,学习能力逐步加强,成为班级里最亮的那颗星。

      “卢苇升到高中后,有一回出差,我碰到他的高中老师,那老师提到卢苇时表扬他的语文功底很扎实,表达能力很好,我听了真是很欣慰。”俞志英老师说,她一直关注着卢苇的成长,每一次看到或听到有关卢苇的消息都让她感到高兴,这个孩子没有让她失望。

      “我的学生居然出书了!”当俞志英老师翻开卢苇托记者转交给恩师的书时,俞老师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希望他学业有成,回来后为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多作贡献。”

上一篇:培训机构的老师为什么讨学生喜欢?
下一篇:王者荣耀王者知道题库全部答案,全部答对获永久英雄!

最近更新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