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 · 深读|人不应当向大海低头
金蔷薇(节选)
[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戴骢 译
我住在里加海滨沙丘上的一幢小屋里。整个海滨都被白雪淹没了。积雪不断从参天的松树上一长缕一长缕地坠落下来,散为雪尘。
积雪坠落下来,有时是因为吹过一阵风,有时是因为松鼠在枝头跳来跳去。每当万籁俱寂的时候,可以听到松鼠毕毕剥剥咬开松球的声音。
小屋就在大海边上。但要看到大海,还得出栅栏的小门,顺着一条在雪地上踏出的小径走上一小段路,途中还要绕过一幢门窗都已钉死了的别墅。
别墅的窗户打从夏末起就已拉上了窗幔。那一条条窗幔随风微微地拂动着。想必是风穿过肉眼看不见的罅隙吹进了这幢空屋的缘故,但是从远处看去,总觉得好像有个什么人正在掀起窗幔,小心翼翼地窥视着你的行踪。
海水没有结冰。漫漫的白雪覆盖了海岸,直达水边。积雪上可以看到兔子的脚印。
每当海上涌起波浪的时候,听到的不是拍岸的涛声,而是冰层的坼裂声和积雪沉陷的窸窣声。
冬日的波罗的海是荒凉的、阴郁的。
拉脱维亚人称波罗的海为“琥珀之海”。也许不仅仅是因为波罗的海盛产琥珀,而且还因为海水隐隐地泛出黄澄澄的琥珀色。
地平线上终日堆满层层叠叠的浓重的阴霾,遮蔽了低低的海岸的轮廓。只有在大海上空,阴霾中有些地方垂下好些毛茸茸的白练——那里正在下雪。
这一年,鸿雁北归得过于早了,不时落到海面上鸣叫。焦灼的鸣声在海岸上远远地传开去,但是没有引起一声应和,因为冬天海滨的树林里是几乎没有鸟的。
在我住的那幢小屋里,白天过的是我久已熟稔的生活。木柴在彩色瓷砖的壁炉里毕毕剥剥地燃烧,打字机发出低沉的嗒嗒声,沉默寡言的女服务员莉莉娅坐在舒适的门厅里编织花边。一切都那么平常,那么自然。
可是一到晚上,无边的黑暗便团团围住了小屋,松林仿佛移到了屋子的紧跟前。当你离开灯光明亮的门厅,走到屋外,孑然一身面对着寒冬、大海和黑夜的时候,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便会油然而生。
大海伸展到千百里外的黑沉沉的远方。海上看不到一星灯火,也听不到一息涛声。
小屋像是世间最后一座灯塔,孑立在雾茫茫的深渊边上。大地到此就猝然断裂了。可是小屋里却仍然若无其事地亮着灯光,收音机播送着乐曲,柔软的地毯使人走起路来连声音都没有,桌上摊开着书本和手稿,这种恬静的氛围不能不使人感到惊讶。
由此往西,隔着浓重的阴霾,在文茨皮尔斯那边,有一座小小的渔村。这是个普通的小渔村,矮矮的房子,袅袅的炊烟,一张张渔网张在风中晾干,一艘艘黑糊糊的小汽艇拉到了沙滩上,一条条易于受骗的毛茸茸的狗在各处窜来窜去。
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拉脱维亚渔民居住在这个村子里。有多少目光羞涩、嗓音清脆、淡色头发的少女变成了皮肤粗糙的矮墩墩的老妇人,终日裹着厚实的围巾。又有多少两颊红润、戴着漂亮鸭舌帽的小伙子变成了满脸刚须的老头儿,睁着一双双与世无争的眼睛。
可渔夫还是和几百年前一样,出海去捕捞鲱鱼。而且和几百年前一样,并非所有的渔夫都能生还。尤其秋天,当风暴在波罗的海中卷起狂澜,寒冷的浪花像开了锅一般沸腾的时候,更是如此了。
然而尽管发生过不知多少次海难,尽管曾不知多少次摘下帽子以悼念葬身鱼腹的伙伴,渔民们却仍然继续他们的事业——那充满了风险的、繁重的、由祖辈和父辈传下来的事业。人不应当向大海低头。
在村旁的海中兀立着一座高大的花岗石岩礁。很久很久以前,渔夫们在岩壁上刻下了一行铭文:“悼念所有死于海上和将要死于海上的人。”这行铭文远远就能望见。
我知道这行铭文后,觉得它跟一切墓志铭一样,不免有些忧伤。但是把这件事讲给我听的那位拉脱维亚作家,却不同意我的看法,他说:“恰恰相反。这是一行极有英雄气概的铭文。它说明人是永远不会屈服的,不管风险有多大,也要继续自己的事业。我倒想把这行铭文作为卷首语,题在每一本描写人类的劳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书本上去。对我来说,这行铭文可以读作:‘悼念所有曾经征服和将要征服这个大海的人’。”
作品简介
《金蔷薇》是一部总结作者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文学大师用他别具一格的文笔气势磅礴而又精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类的美好感情和大自然的如画美景,阐述了作家的使命、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方法,使每一位读了《金蔷薇》的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批评家得到极大的启发。本书以新颖优美的文笔塑造的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形象,具有无可抗拒的强大的感染力,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催发人们博爱的美好感情。
作者简介
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俄罗斯作家。出身于莫斯科一个铁路员工家庭。从中学时代起他就醉心于文学,1912年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他比较广泛地接触俄国的社会生活,参加过红军,当过记者及报社编辑。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作品。使他一举成名的是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1932)。后来他还写了一系列画家、作家的传记小说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如《伊萨克·列维坦》(1937)、《塔拉斯·谢甫琴柯》(1939)、《北方故事》(1938)等。卫国战争时期他当过战地记者。他于1956年发表的《金玫瑰》是一本创作札记,其中谈了许多创作体会和经历,受到广泛欢迎。后期他致力于创作长篇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1945~1963),反映了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30年代作者的经历,是作者对创作历程和道德、精神内容的思考、探索的总结。
原标题:《夜 · 深读|人不应当向大海低头》
阅读原文
上一篇:故事:他紧紧地环抱住我,把头深埋我的颈窝,“求你别扔下我。”
下一篇:大熊猫爱吃苹果燕麦、巨魔芋花为什么很臭……这堂课带孩子们探访奇妙世界
最近更新健康教育
- 注意!这种东西“入侵”校园,已有小学生上瘾!专家紧急提醒→
- 英国本科心理学多少学费
- 亮相!第60届高博会!
- [浦东]澧溪中学: 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
- 重阳节吃糕去,闵行颛桥糕会全面回归
- 武强县周窝镇开展重阳节爱心志愿服务活动
- 继“网”开来|我校学子参与2023年国际网联世界网球巡回赛青少年年终总决赛志愿服
- 河北遷安:多樣形式開展交通安全教育宣傳
- 青海各地全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 汇聚育人合力 助力学生成长
- 静待花开,每一粒种子都值得等待
- 用我们的“青春”,描绘我们的济南
- 2023年浙江一级造价师打印准考证时间:10月23日-27日
- 托福听力考试的步骤-流程-程序
- 龙向洋:履职尽责 担当作为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蓝山贡献计生协力量
- 美翻了!用“型”打开山师
- 论坛实录|易延友:二审纠错何以可能
- 蕲春一小区自筹20余万资金,共谋共建扮靓美丽家园
- 拼音“o”读“喔”不读“窝”?回应来了→
- 成都心理咨询去哪儿做?成都心理医院排名前十名单
- 漯河:全省团体第一名!
- 海天味业股价业绩“双杀”!市值蒸发5000亿,经销商半年“跑路”416家
- 留学美国申请资料怎么写
- 湖南:打造“法治湘西”样本 护航生态旅游
- 自考是先报名然后再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