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深度昏迷的小伙,查出脑中风的“元凶”,她如何做到?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90后小伙不明原因陷入深度昏迷,在其他医院多次被下达病危通知,转诊到三博福能脑科医院后,该院神经内科团队不放弃,通过近20小时的多模态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腰椎穿刺术等检查,找到病因,为后来的成功“唤醒”赢得宝贵时机;

●30多岁男子突发脑梗,治疗一周不理想,转诊到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神经内科病区,被诊断为特殊类型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对症治疗后,男子得以康复出院;

●中年女子四年内三次脑中风,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郑巧娟是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她和团队见证了一起起的生死考验,也收获了一桩桩的成功喜悦。她将一个个病例加以整理,以“巧”大夫的名义进行点评。她说,这既让自己“复盘”治疗过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健康教育。

▲患者及家属给我院神经内科团队送上锦旗

案例一

90后小伙患吉兰——巴雷综合征

深度昏迷一周后成功被“唤醒”

今年5月,福州的90后小伙晓军(化名),突发头晕、胸闷、呕吐,并很快陷入深度昏迷,CT等多项检查都找不到明确原因。

后来,晓军转诊到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此时的他深度昏迷,在呼吸机下的呼吸极其微弱且间歇性停止,对外界刺激完全无反应,血压高、心率快,在死亡的边缘徘徊。

“要抢救患者,首先得查出病因!”接诊后,三博福能脑科医院神经内科郑巧娟副主任医师及其团队反复探讨,并请集团总部的专家远程会诊。

通过将近20小时的多模态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腰椎穿刺术等检查,专家们发现晓军的周围运动神经及多组颅神经受到严重损害,综合分析后,考虑为吉兰-巴雷综合征。随后,三博福能脑科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采取免疫球蛋白及激素冲击治疗等一系列对症处理。

晓军的状况一天天好转,终于在昏迷了一周后被成功“唤醒”。苏醒后的他能微睁眼、点头摇头,对疼痛刺激也有了反应。又经过三个月的康复治疗,晓军已经可以自己走路,并与家人正常交流。

“巧”大夫点评

较短时间内找准病因,为患者苏醒赢得治疗时机

郑巧娟副主任医师是晓军治疗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她介绍,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起病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主要累及神经根、周围神经甚至颅神经,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等,严重者甚至不能自主呼吸,需要用呼吸机维持生命。此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查出病因并安全度过急性期,便很有可能造成患者昏迷不醒甚至死亡。

“晓军的最初症状不典型,但病情进展迅猛,并导致呼吸衰竭,引起脑缺氧而陷入昏迷,病情更加复杂与严重。我们医院接诊后,通过多模态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腰椎穿刺术等检查,准确找到了病因,赢得了宝贵抢救时机。”郑巧娟表示,缺血缺氧性脑病深度昏迷患者即使经过积极治疗,救回来多半也可能是“植物人”,在短时间内能够查出病因并积极治疗,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患者的脑功能,为后面的苏醒奠定了基础。

“只要患者呼吸不停,就不会放弃治疗!”郑巧娟介绍,这是医院一贯的宗旨,在这样的信念指导下,治疗团队坚持不懈,最终也获得成功。

▲查房过程中,郑巧娟副主任仔细为患者检查

案例二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青年男子突发脑梗塞

不久前,三博福能脑科医院接诊了一名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引起的脑梗患者。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治疗难度大、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等特点。

患者年仅30多岁,发病当天,从早晨醒来就头晕目眩,频繁呕吐,右侧手脚不能活动,不能行走,说话也含糊不清,一喝水就呛咳。“患者到院时已出现意识障碍,嗜睡、烦躁不安。”郑巧娟副主任医师介绍,通过查体发现,他的近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均受损明显,面舌瘫痪。结合影像学梗死部位及症状,神经内科团队考虑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进一步确诊后,三博福能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团队进行对症治疗。一个月后,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明显改善,意识清楚,可正常与人交流,能够在家人的陪伴下行走。目前已出院。

“巧”大夫点评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年轻人也可发生脑梗塞

该患者5年前便被查出患有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可他认为自己年轻,不以为意。“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是脑梗年轻化的重要原因。”郑巧娟提醒说,高血压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常与脑梗塞相伴;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血液黏稠度增高,也易促使血栓形成,引起脑梗塞。这些因素都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有促发作用。

“要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就要认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注意饮食清淡,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郑巧娟表示,除了做好预防措施,还应注意患者脑梗发病后,一定要尽快送医,保证其在黄金时间内接受治疗,这样不仅能减少脑梗的后遗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梗复发的几率。

▲郑医生和同事通过脑电图分析患者病情

案例三

四年内三次脑中风

原是这个“心眼”在捣鬼

52岁的黎女士有高血压病史,四年前曾因头痛耳鸣、肢体麻木到家附近的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经过治疗,有所好转。可仅仅过了一年,脑中风再次发作。大约半年前的一天,她又头晕得厉害,全身无力瘫倒在地。

四年三次,脑中风频繁发作,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带着疑问,黎女士就诊三博福能脑科医院。

接诊的郑巧娟副主任医师详细询问了病史,并仔细检查,在排除了引起卒中的癌症、血管炎、动静脉畸形、阵发性心房颤动等因素后,怀疑患者的反应与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有关。

之后,经过发泡试验证实,引起黎女士多次卒中发作的“元凶”就是它。找到病因,郑巧娟副主任医师给予相应的抗凝治疗,效果良好。目前为止,黎女士未再发作脑卒中。

“巧”大夫点评

小“心眼”,大危险!

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心脏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它能使血液从右心房流入左心房,维持胎儿的血液循环。通常卵圆孔在出生后1年内就会自然闭合,如果未闭合,就是我们说的“卵圆孔未闭”,心脏上因此留下一个小小的“心眼”。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用力排便、憋尿、咳嗽、深呼吸时,患者的静脉血栓就可以从右心通过小小的“心眼”进入左心,造成大循环的动脉栓塞,引起反常栓塞。小的栓子会导致脑缺血,引起头痛症状,大的栓子则可直接引起缺血性脑卒中,都十分危险!

研究也表明,卵圆孔未闭是隐源性卒中的一个重要病因。目前,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抗栓治疗(抗血小板或抗凝)、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和外科卵圆孔未闭闭合术。

专家介绍

郑巧娟,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现任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福建省中西医学会睡眠分会青年委员;

擅长脑出血、脑梗塞、脑膜炎/脑炎、帕金森病、癫痫、三叉神经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面神经炎、脊髓炎、重症肌无力、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睡眠障碍等治疗。熟练掌握头痛和头晕的诊治、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亚健康人群筛查、卒中预防。

上一篇:肥胖有个“金标准”,超过这个数的人,赶紧减肥了
下一篇:承认吧,你执着“乖宝宝”教育,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虚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