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哄一年级学生进校上课 校长不惜临时“改”了校名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2-12-11
手机版

  不遵守课堂秩序

  更普遍的是这种情况——上课坐不端正、随意插话、打打闹闹;又或者丢三落四,今天作业本不见了,明天语文书弄丢了等等。不止每所小学,每个一年级班都有。不过,相对于前面两种情况,这种动静小一些,老师会常常提醒,但彻底纠正估计还需要很长时间。

  把幼小衔接课程排进课表

  面对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一年级新生状况,今年开学,杭州不少小学直接把幼小衔接课程排进了课表。

  杭州长青小学排了两天幼小衔接课,一天是给家长上,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另一天是新生训练,全校100多位老师全部来到一年级,带300多位新生熟悉校园路线,指导整理书包、课桌,上课怎样举手发言,中午如何排队领饭,下午怎么排队放学等等。

  杭州娃哈哈小学、杭师大附小、胜利实验学校等多所学校,开学第一周压根没上课,全拿来做幼小衔接了。让新生们通过玩游戏练坐姿、认识新校园、结交新朋友等等。

  杭州时代小学在开学第一天,安排了六年级的孩子带着一年级新生,手牵着手去认识校园。

  杭州滨和小学则通过双向选班,让新生提前了解老师、同学,并提前在暑假里给新生发了一本《点赞好习惯手册》,建议孩子们养成按时作息、体育锻炼、家务劳动、阅读、交流的习惯。校长田燕芳说,幼小衔接,养成这些习惯比学拼音和认字更重要。

  读小学前,爸妈该做些什么

  杭州青蓝小学曾对一年级100位家长进行幼小衔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知识、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心理等。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最怕孩子在识字方面存在问题,所以为此做的准备也是最充分的。但其他几项重要内容却往往被家长忽视了。

  其实,比起多认几个字,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更有助于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据几位小学校长总结,在上小学前,一般存在三种类型的家长:

  1、急功近利型。没上小学前报很多培训班,霸占孩子的大量时间,为的是让孩子提前进入一年级学习的状态,最后往往导致孩子在课堂上不愿意听讲,对学习缺乏兴趣。

  2、任由发展型。任由孩子成长,造成孩子太有个性,而且好动,个人意愿比较强。

  3、温室培育型。这类家长什么事都代替包办,最后孩子什么事都不会做。

  这些爸妈表现不同,但都属于没有做好幼小衔接。那么,这个阶段,爸妈们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杭师大附小校长孙丽女认为,幼小衔接,爸妈需要做四件事——

  1、帮助孩子积极转换角色,告诉孩子当小学生和念幼儿园有哪些不同,而不是通过夸张描述,让孩子畏惧学校和老师。

  2、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时间观念,抵消孩子新入校的陌生感,提高孩子的适应力,这有助于预防今后作业拖拉等坏习惯。

  3、和孩子一起准备必要的学习和生活用品。比如餐具等。

  4、告诉孩子上小学的一些基本信息,培养自理能力。比如,写自己的名字、父母的名字、联系电话,知道每天上下学的路线、家庭地址等。

  杭州半山实验小学校长周晓婷说,父母应该提前明白三个道理——

  1、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意识到什么才是最适合孩子的。

  2、习惯是孩子持续发展的最大资本。

  3、所有的过程中,成功和失败都需要经历,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记者 沈蒙)

  原标题:为哄一年级娃娃上学 校长临时把小学改名"幼儿园" 责任编辑:方迪

上一篇:儿童文学“双奖”颁出!从十八九岁到年逾八旬,他们都在为儿童创作
下一篇:南京幼小衔接班报名火爆 专家:不是提前学拼音数学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