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寄语新生:做卓越的事业、做有趣的灵魂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9-16
手机版

  9月1日,复旦大学2023级学生开学典礼在光华楼前的草坪举行,这是20年来复旦大学首次在户外举行开学典礼。2023年共有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的4217名本科生和11807名研究生新生入学。

  开学典礼现场 复旦大学 供图

  8月29日至8月31日,开学典礼前三天上海一直下雨,不少师生在典礼前担忧户外典礼能否正常进行。

  “‘伏羲’说:今天上海不下雨。”金力的讲话引起现场师生的掌声和欢笑。他介绍,学校的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联合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基于学校自有的云上科研智算平台,训练出拥有45亿参数的伏羲气象大模型,这一模型能成功预报未来15天的全球天气,每次预测耗时3秒以内。金力以这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生动案例,勉励同学们跨越学科边界,交叉融合。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开学典礼致辞。复旦大学 供图

  以下为复旦大学校长金力的开学典礼致辞:

  大学是学术的殿堂,是学习知识更是创造知识的场所。大学阶段是一生中学习成长的黄金岁月。在复旦这片沃土上,同学们应该自觉地把学习、运用和创造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在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有形无形的边界。这些边界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会形成阻碍和挑战。而创新的本质,是克服惯性的依赖、现实的约束、思想的保守。借此机会,围绕学习和创新,与大家交流三点想法:

  第一,越过学科专业的沟壑。

  “伏羲”就是一个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生动案例。每个学科和专业都能提供不同的学术视野、思维方法和研究工具,但解决现实问题往往离不开跨学科协作。面对快速变化的复杂世界和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打破知识体系边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普遍潮流,没有交叉新工具、融合新范式,必定会落后淘汰。

  跨越学科边界,不仅需要交叉,更需要融合。交叉是物理结合,而融合将发生化学反应,创造新的物质、产生创新成果。实现融合创新的主力军,不仅仅是院系、学科和老师,更要看在座的同学们。大家正在塑造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无限的活力和潜能创造出新的知识体系、塑造新的未来。

  今年,学校为厚植创新和育人沃土,新推出了“文化校历”。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应该不囿于学科背景,全身心投入各类融合创新实践,不断垫厚学识根基、拓宽见识眼界。像分子运动一般,在“升温”中提升交流的主动性、在“增压”中提高思维碰撞的几率,激荡出创新的无限可能,为实现自我能级跃迁积蓄深厚能量。

  第二,突破发现新知的壁障。

  创新有许多类型,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以发现新知为目标的原始创新。发现新知,是突破已知边界、拓展人类知识疆域的过程,往往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提出新问题,对原来貌似不相关的多个事物进行关联性思考,发现新的联系;第二步,解决新问题,搞清楚新联系的因果关系和背后的学理机制。新问题提得越好,新关系的跳跃性越大,对知识边界的突破越大,创新的价值也就越大。

  今天,一场原始创新范式变革的帷幕正在拉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帆桨,AI浪潮将我们带到了一片崭新的创新海洋。复旦人理应在“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征程上,发挥出科学智能的“发动机”作用。希望同学们拥抱科研新范式,踊跃学习和参与开发新工具新方法、锻炼AI+创新能力,积极投身这场重塑人类知识边疆的“大进军”。

  第三,摆脱收益计算的边际。

  从创新的视角看,卓越精神与精致主义截然不同。精致主义往往以利己为核心,计算收益、规避风险、权衡边际效应;而卓越精神把实现理想作为首要目标,有进无退、不计功利才是追求卓越的姿态。创新路上,如果因为权衡得失而选择跟随式研究,将“输在起跑线上”。成才路上,如果太计较一时得失,用宝贵的大学时光打造漂亮的简历,只会与卓越精神渐行渐远。复旦人应该具有“卓越而有趣”的特质,做卓越的事业、做有趣的灵魂,对于思想、知识和生活永葆趣味心、创造力。

  今天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的梦想,必须攀登科技珠峰。走出中国自己的路,才能更好解决问题。今天的中国青年,要实现真正的创新,只有参与全球、全年龄段的全赛道竞争;要追求真正的卓越,必须敢于立足科学的无尽前沿,在无人区静心“种好自己的树”,而不是光摘“别人树上剩下的果子”。

上一篇:自考本科一年能考几次?
下一篇:辐射川陕甘渝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揭牌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