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陕西‘三个年’活动 奋力谱写榆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6-07
手机版

  5月30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胜利,榆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贺光伟,榆林市发改委主任崔渊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单红主持。

  张胜利介绍,榆林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也是黄河中上游重要节点城市。今年以来,我们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营商环境突破年、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和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进步。

  张胜利指出,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榆林,营商环境突破年是前提,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是支撑,对于市域经济和县域经济来说,抓高质量的项目就是抓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支撑起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是保障,因为干部是决定因素,无论是一流的营商环境,还是高质量的项目,最终都要靠干部的作风和能力来保障。所以三个年相辅相成,相互印证,只有同步发力,才能相得益彰。

  张胜利指出,着力实现六个突破,第一个突破是大厅之外无审批。我们在市县两级组建了政务大厅和市民中心,将349项审批事项全部划归行政审批局,实行一枚图章管审批;我们要求这些审批部门抽调专业人员进入政务大厅,实现窗口受理,限时办结。第二个突破是全程代办制。对省市县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全面推行代办员制度,每天在政务大厅和市民中心设立代办总长,形成厅外厅内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项目代办制度体系,由过去的企业跑变为干部跑。第三个突破是红蓝章制度。主要解决审批互为前置的问题,蓝章是通行证,各单位在收到项目业主单位的申请或者建议书之后,经过初审,均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审批为前提,让程序往下走。红章是确认章,整个手续办完之后,再进行法律和法规上的确认,从而解决在审批环节互为前置,形成死循环的问题。第四个突破是体验官制度。在全国聘请30位经济发达地区的营商环境体验官,不打招呼、不亮身份、实体审批,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第五个突破是最多查一次制度。除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两项由职能部门单独组织,每个月进企业检查一次之外,其他的各类检查由政务服务中心进行统筹征集,每个月组织联合检查组,一次进、分头查,让企业平静运行、平安运行。第六个突破是国企民企一视同仁。我们配套出台榆林市国企民企一视同仁的若干意见,比如,我们规定将所有的工程项目招标由原来的资格预审变为资格后审,解决好门槛问题;比如,我们将各级财政投资400万以下的项目,原则上预留给民营企业;再比如,全力以赴降低民营企业用能、人才、融资和物流的成本,放水养鱼,水多鱼多。

  张胜利强调,关于高质量项目推进年,首先要守好项目建设的底线。我们提出了三个绝不走的老路,一是绝不走“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老路,二是绝不走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三是绝不走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速的老路。这是榆林要牢牢守住的底线。

  其次要确立项目建设方向。结合榆林市情和资源禀赋,围绕四大板块和10条产业链推进榆林高质量项目。四大板块分别是高端能化、先进制造、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10条产业链为现代煤化工、氢能制造、先进制造、轻纺工业等。围绕四大板块和10条产业链,我们建设榆林的现代产业体系。2023年,我们确定市级重点项目237个,总投资额1.44万亿元,其中2023年完成投资1350亿元。目前,各类项目推进良好。

  最后要确定项目建设抓手。榆林是一个资源禀赋非常好的城市,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科技创新,依托秦创原榆林能源实验室和中科院洁净能源研究院榆林分院这两个平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一手抓招商引资,以招商引资论英雄,通过招商引资全力推进榆林的转型发展,要求各级干部要运用投行思维、链式思维,要开展产业链条招商和产业生态招商,推进榆林建设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和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产业集群。

  张胜利表示,干部作风能力的提升,一是增强干部的环境意识。榆林大力倡导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榆林形象,要求各级各类干部都要做榆林营商环境和推进高质量项目的宣传员、招商员和办事员。

  二是增强各级干部的市场意识和法治意识。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建立了榆林干部六大培训基地,其中有企业家培训基地、干部培训基地,还有科技人员的培训基地。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6批次512名干部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既要为人民做好服务,也要为企业家做好服务,要建立“亲”“清”政商关系。今年,榆林组织了12.4万名“五级五长”,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工厂,到田间地头,到厂房车间开展“三问三访”。我们还组织了211名干部,深入到全市停产和半停产企业蹲点帮扶,解剖麻雀,找到症结,解决问题。我们还组织了258名科技人员,深入一线为企业和群众做好科技帮扶工作。通过这些工作,让各级干部走出机关,到田间地头,到村里村外,让干部脚到眼到心到,让干部脚下有土、心中有民。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举报/反馈

上一篇:驻华使节走进东城感知“故宫以东
下一篇:科技奖成果提升广西科技自立自强水平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