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品格和生活技能才是基础教育的重点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0-01-28
手机版

进入21世纪,日本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的人数快速增长,从1949年汤川秀树成为首位日本获奖者以来,截止今日,共计有26位日本科学家获奖(含两位美籍日裔科学家)。日本何以有如此令人惊叹的成绩?日本的教育和中国的有什么不同?

到访过日本的老师,都会感慨与日本国民的基本素养,干净的街道,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公共场域的秩序感,极致的垃圾分类,创新科技行业的发展……基于对教育的敏感,教育人更加关注在基础教育阶段是如何培养孩子这些素养?

带着这些问题,全国知名青年班主任周建军老师与我们分享在日本米原市和名古屋市中小学参访的教育观察。


01

随访小学情况简概

米原市和名古屋市的教师属于公务员,受地区统一调配,获取小学教师资格认证前,都要通过两门测试:游泳和钢琴。教师资格认证每五年要重新考核,会有专门的教育局官员到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跟岗督查。在小学阶段的教育都是采取包班制度,所有的专业课程由两名教师承担,基本上每一年都要换老师。


教育局的行政官员在跟岗督查老师的日常教学


两市小学的教育资源均衡化做得非常好,城乡之间在硬件上看不出太大的差距,据随团导师介绍,当地学校的校长每三年进行一次轮岗,学校校舍的资源非常平衡,每所学校都有规模相当的室内体育馆、保健室、裁缝功能教室、烹饪功能教室。

在我参访的五所学校里,他们给我们呈现的学校资料册内容基本一致,包括了学校所有部门师资的介绍,班级总额和各班人数,办学以来的大事记,特色活动、学校位置的卫星地图及校歌。


学校卫星地图及校歌

两市小学的课程根据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课程设置。

一到六年级每年的必修课包括了:国语、算数、画画、音乐、体育。其中一到二年级还会有生活课,在生活课里会教孩子日常生活的一些方法,比如打扫卫生、物品分类等;三到六年级开始会开设理科和社会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日本社会的风土人情;五到六年级在之前的课程基础上会加开家庭课程,教学生怎么缝衣服,怎么做饭这种独立生活的技巧。


时间安排表

目前一学年共有3个学期,4-7月,9-12月,1-3月三个学期。假期有春假,暑假,寒假,放假期间学生会进行一些远足的文化研学活动和自由研究的实践。


课程表


02

日本小学的教育方针

日本小学教育的方针主要有:养成学校内外的社会生活经验,养成人际交往中的协同,自主,自律精神;正确理解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现状,同时培养国际协作的精神;培养衣食住行等生活必要的技能;正确掌握,国语,算数,并必备理解自然现象的能力;培养拥有幸福,健康,安全生活所需要具备的习惯,能力。


学校校训及教育目标

从这些教育方针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科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相对较低。在参访过程中我们看到小学3年级的学生授课的内容是乘法口诀,国语三年级教材每期只有5个单元,5篇文章的内容。但在教材中我们也发现了非常多的文本内容都是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传承。

比如,在二年级下册有篇关于“茶道”的文章:茶道是日本具代表性的传统技艺之一,就是遵照仪式为客人奉茶的行为。在奉茶的房间里内身要穿和服,坐在榻榻米上进行茶道。茶道有“表千家”,“里千家”等许多流派,有许多既定的礼法步骤及规矩。

例如,端茶给客人时要说“请喝茶”,喝的一方喝完后一定要说:“您的茶艺真好”等既定的台词。礼法步骤也有一定的规矩,例如大家用一个茶碗轮流喝,茶碗一定要转动之后再喝等等,琐碎的规矩必须熟记清楚。在参访名古屋市名北小学的时候,校方让我们感受了一堂茶道课。

茶道课


03

教育现象背后的文化价值

1.不给别人添麻烦

美国社会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里写到:假如它真的表示爱甚至义务,那么日本人当然会对他们的孩子说“恩”。在日语语境中“恩”表示“负债”,人们要尽力去承“恩”,在报恩的同时就是在还债,但首先意味着还债,不像美国人所认为的爱是某种自由给予的东西,不受义务的约束。



所以日本人特别怕给别人添麻烦,于是我们在日本到处可以看到人性化的精细服务,给予他人便利。

比如:在教会孩子保管自己物品方面,日本小孩在自己的所有物件上都会粘贴自己的名字,以防丢失;在日本大巴车上会有一些座位的靠背要高一些,是为了方便个子较高的人靠头休息,以免太矮的靠背会让个子高的人觉得难受。

每个柜子标注名字

大巴上的座位靠背

在我们参访的所有学校都发现,他们是非常守时的人,会议准时开始,发言定时,参观守时。

有一次我们约的是10点到校,结果我们来早了,就让他们觉得非常尴尬,约好的十点就十点来,在采访中设定的10点40分参观校园,如果交流提前结束了,我们也要等待10点40分才可以开始参观,他们时间的设定是根据学生上下课情况制定的,尽量不要打扰了学生的正常上课,日方所有的校长都提醒我们,在拍照过程中,千万不能拍孩子的正脸,拍后脑勺是可以的。


时间安排表


生活习惯养成

有序也是为了给他们提供便利,我们看到学校里的所有物品都摆放得井然有序,学生抽屉很窄,里面的物品放在两个小的盒子里,左侧的是常用的学习用具,右侧是书籍。

物品摆放有序

物品放置柜子


生病的孩子都必须戴口罩,以免传染给同学;小孩滑楼梯时,为了防止孩子过快滑下,楼道的扶梯中间会设置一些障碍。

感冒会带口罩

扶梯设置障碍

日本出生率降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力资源匮乏,所以人力服务行业成本很高,于是大街小巷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的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的贩卖机,自动化的咖啡现磨机,自动停车场缴费机等。

乘坐公交的时候我们还感受到了非常人性的一点,每个座位之前都会有个呼唤铃,如果你要在此站下,提前按呼唤铃即可,到站的时候下车的车门一侧会倾斜,便于身体障碍者上下车。

自动贩售机

自动磨咖啡机


自动停车缴费机

日本的公交车

公交座位上的按铃

在日本的小学里对校内各项规则都没有采用纯文字描述的方式,基本上采取简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片表达,这种直观的呈现不仅尊重了儿童的“模仿”天性,也降低了低龄儿童的接受难度,汉字的内涵与外延过于深奥,简单明了的图片展示给儿童,更容易接受与执行。


坐姿、借书及洗厕所的图文呈现

我们的教育少点宏大叙事,多点站在儿童角度的服务,一定会更美好,高阶概念与低阶现实的脱节或许也会缓和些。

2.爱每一个人

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在他的著作《生命的实相》中首次在世界上呼吁,要重视生命教育。



围绕这样的目的,日本在2010年重新修订了文部科学白书,指出“活出生命力”以“健康的身体”、“富有人性”、“确实的学力”为三大支柱。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生命教育,虽然在日本教育体系中并不采用生命教育用语,但其生命教育政策却在全国环境营造中,展现其特色。

在生命教育上,日本教育关注了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对身心障碍者(自闭症、智力障碍)的关注。我们交流的所有学校都有特殊辅导教室,辅导教室是用于学校里有身心障碍的孩子学习的教室。

除了体育课与同年级的一起上以外,其他的课程有专业的特殊辅导教师,所以很多都是一对一的教学,学校里的特殊辅导教室多是以花名、颜色命名。所以我们也能够理解在东京大阪的城市里会看到很多的身心障碍者自由地生活着,爱每一个人。


特殊辅导教室


日本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小学生的教育中有大量的自我防备和安全意识教育。学校在二楼以上的楼层都设有避难器,主要是让孩子遇到紧急情况后可以通过避难器里的升降梯逃生。



救助袋和消防栓图示


日本小学生的书包里藏着非常多的“秘密”,书包是需要获得政府批准的企业才可以生产,日本小学生每天都是自己上学,放学,在书包里有GPS定位系统,有紧急呼叫按钮,遇到困难时可以呼救,地震时书包还可以保护好头部,落水的时候书包可以帮助人体漂浮。除了书包,在教室里每个座位的坐垫也是专门用来保护头部的,日本小学每年都会有专门的时间进行防灾演练。


日本小学生书包


座位上的坐垫


在小学的课程设置里,大量关注了学生学会生活的能力培养,5-6年级的孩子要学会裁缝、烹饪等生活技能。


裁缝、烹饪教室


日本小学对食物的要求已经接近苛刻的原则,学校里食物分餐区是非常专业的教室,每所学校都有营养搭配师,所有食物都经过严格的检测,每天都有一瓶牛奶,校内到处都公示着每天的餐食以及它的营养价值,在分餐过程中培养有序、感恩、环保的品格。


了解营养平衡

了解学习谷物类别


每日餐食安排


了解食物营养价值


了解食物制作过程


牛奶单独规整


感恩食物制作老师


蒋勋在《生活十讲》里说:在新食代,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缓下自己的脚步,少吃一点,吃好一点,并且学会等待,等待花开,等待果熟,等待不同季节的不同食材,等待一道食物用繁复的手工步骤细心料理。

只有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心态,它才会成为生活中的信仰,成为我们作为人的新价值。

日本对生命的关注,除了自我防护教育、饮食安全教育上,还特别注重学生的体育教育。

在小学阶段体育达成目标每个年级都不一样。1-2年级要学会遵守规则,重视协调性,通过运动游戏为高段学习打下基础;3-4年级增加“保健”单元,在各类运动课程上增加讲义形式的课程;5-6年级的孩子要求一定的记录挑战。


创造条件运动

日本小学的体育课,除了体操、跑、跳远、跳高、倒立、以及保护地垫上的跳跃、翻滚外,还有跳绳、足球、篮球、排球、独轮车、跳山羊、单双杠等。在考察与测评上只要每一次比上一次好就能得满分!

他们认为体育教育不能等同于“运动”,作为一种教育,“体育”最重要的是培养运动精神,而不断超越自己,就是一种运动精神。

3.洗心净身

受宗教影响,日本人提倡“净身”与“净心”,这体现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日本普通民众非常喜欢泡澡,洗去一天的疲倦。在很多神社的入口都会有一个“洗心”的池子,参拜者需要清洗双手并漱口才能入内。在参访学校时,都需要拖鞋,进洗手间又要更换另外的鞋子。


神社门口


摆放整齐的鞋


整齐的鞋柜

在日本小学从小就教会孩子进行垃圾分类,每天孩子饮用的牛奶盒都需要清洗干净后才可以丢弃。在我们入住民宿的时候也发现,在日本普通的家庭中也是需要垃圾分类的,根据材质不同投入不同的箱子,每天环卫工人来收的垃圾都不一样,比如星期一只收纸质的垃圾,这时候居民只能够在垃圾投放点投放纸类垃圾。

清洗牛奶包装盒


垃圾分类


分类垃圾箱

在日本小学三年级国语教材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以“分类”为主题的单元。翻开“分类”这篇课文的第一页,首先是一个大标题“关于分类”,然后标题旁边是幅占满页面三分之二的大图画,这幅图画里画了许多猫,图画旁边写了一句话:“看看这幅画里的猫,然后分类为二个或三个小组吧。”


分类图画

翻到“分类”课文的第二页,这页上画着不同人的头像,整整一大页纸,只写着一个小问题:“将自己的想法和朋友的想法比较一下看看。”问题旁边写着这样的提示:“大家都是如何分类的?分类的线索有什么不同?然后,寻找彼此想法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吧。”

在这一页里,还用浅绿色框框,特别标出了一个“重点”,这个“重点”的标题是“互相商谈很重要”, “在听朋友意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朋友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哪儿是相同的?哪儿是不同的?对朋友的意见,有不同的地方,就提出疑问吧。互相商谈,对于相互理解彼此的思考方法十分重要。”

接下来是一篇名为“分类”的阅读资料。在第二部分的“分类”阅读文结束之后,接下来是布置给孩子们的作业:将自己的日常用品做个“分类”,然后整理出自己的“分类”法,在全部同学面前进行发表演说。、

4.反霸凌,反欺负

随着日本出生率降低,人口老龄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这一代从家庭到学校的社会化过程需要一个学会与同伴相处的学习,再加上日本等级意识较强,我们见过不少有交往障碍或是有霸凌行为的孩子。儿童帮儿童是现在多数采取的活动方式,学长带着学弟学妹入学,参观校园,认识新环境,教打饭,上洗手间,共同阅读等。

共读教室


混龄集会


在日本的小学里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活动都是混龄分组进行。比如,运动会的时候根据不同年级打乱顺序以后进行分组,每组里都有不同年级的孩子,这样子便于在竞争中产生合作,培养不同年级生生间互帮互助的友谊。


混龄分组

在一节语文课上我们还发现,从课堂场景看到采取的是分组讨论,从题单上看到一年级讨论的是战争的主题,选取的文本是《饥饿的小男孩》和《一朵花》,学生正在分析在战争的背景下弟弟一瓶牛奶慢慢喝所体现的文本价值,还有《一朵花》中波斯菊背后的寓意;三年级的主题是鲁迅《故乡》中闰土父亲形象的解读,颓废的象征还是自然表象?

这节课是初一和初三的“混龄”教学,初一分享,初三评价,反之亦然。校长表示这样的混龄教学可以提升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生生之间的探讨学生更容易接受。



混龄教学


我们现在所看到日本的万象,都是一个民族的风骨和底蕴在日本民众心中的文化自觉,在教育上所看到的万千表象都是文化自觉的启蒙与外显的表达,文化价值观对教育的导向、激励、调节,规范、凝聚等,都构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日本教育,通过日本教育表象看日本文化价值,也通过对日本文化的深层结构了解加深对教育的理解深度。

上一篇:尹后庆:基础教育阶段如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下一篇:今后,珠海又多了一个称呼!请叫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