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基础更扎实,说明中国基础教育真的比美国好吗?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0-01-26
手机版

毋庸置疑,美国拥有当今世界最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全球最顶尖的大学前二十名,美国几乎占据了约3/4的名额。此外,诺贝尔奖获得人数占据全球70%,《自然》《科学》等顶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也在全球遥遥领先。这些成就,加深了世人对美国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好奇。

然而,关于美国的基础教育也同样很“有名”,许多人听说,美国的中小学生好高骛远,不打好基础就整天谈论发明创造,课堂毫无纪律可言,学生课后作业轻松,与中国的课堂可谓天壤之别。甚至许多人说,中国的学生去到美国的中小学里面,成绩都是优秀的。

就连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杨振宁教授也说,“中国的教育不比美国的差,而是比美国的好。在中国不是念得最好的小孩,到美国中学、大学去念书,都会变成佼佼者,这说明中国的教育不错。”究竟,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多么不堪?

杨振宁教授

关于美国中小学生这些学习情况,不免有“添油加醋”之嫌,但总体上来看,美国的中小学确实并有过多地给学生在纪律、作业、考试上面进行过多的限制。我们习惯了中国式的教育和中国式的课堂,从小老师和家长就告诉我们,学生一定要遵守课堂纪律,发言之前要举手,下课要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效果的好坏以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

因此,以中国教育的标准来衡量的话,美国的基础教育真的是“一塌糊涂”。1979年,中国曾经派遣一个专家小组到美国考察了美国的小学教育,他们发现美国的小学教育存在巨大的问题,他们的课本知识点不多,并且很浅显,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效率很低,常常为了讨论一个问题而耗费一整节课的时间。因此他们还断言,三十年后,美国将全面落后于中国。

作为回访,美国也派遣了一组专家来到中国,他们惊叹于中国课堂的纪律性和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同时对中国学术的勤奋和聪明大加赞赏。这些专家也预言,三十年后,中国将在科技、文化各个层面超过美国。今天,我们也都看得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们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距离还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在基础科学研究、主流文化领域方面更是如此。

因此,但从学习成绩的好坏就断定美国的教育不如中国,总归太过武断。在评定孰好孰坏之前,先了解一下中美基础教育之间的存在的一些差别吧。

美国课堂

首先,培养目标不同,造成中美教学制度不同。大多数中国学生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提升自己,而是为了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而埋头苦读。其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在读完高中考上大学之后,开始撕书发泄,因为它们可以从此告别学习了,到了大学之后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而沉迷于游戏,毕业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与中国这种应试教育相反,美国的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而大学也实行“严进严出”的制度,考上大学也不意味着就能顺利毕业,学生依然需要通过很努力的学习去提升自己。

第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的学生擅长背书,熟记知识点,因而擅长考试,然而,这种“识记性”的知识点,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却不如开放性的知识。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手段很丰富,识记性的知识在今天已经越来越贬值了。而在美国的课堂上,老师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喜欢沟通、擅长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这是一种更有利于学生终身成长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本事。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的课堂自然会比中国的课堂更“没纪律”,因为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表现更加自信。

中国课堂纪律好

第三,答案标准化遏制批判性思维。在中国的课堂上,教材是十分权威的,考题基本上都有标准答案,考试的目的也在于测试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学生能够把基础打得很扎实。然而,在美国的学校里,老师自己准备资料或者教材的情况习以为常,许多问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学生批判性的学习,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是得到老师鼓励的,只要言之有理,就是正确的答案,哪怕跟老师的答案完全不同业没有关系。

第四,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我们不少老师的教育带着功利性,教授学生的时候,本着一个解决问题的目的而去,只要掌握了某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就算合格了,如果能用最便捷的办法来解决,那就更好了。可是,美国的老师并不是这样教的,他们宁可花大量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愿学生不经思考地从其他地方学会。因此,美国的课堂是很低效的,交流、讨论、提问是常规的教学方式。甚至于,老师会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收集材料、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最后形成学习报告的过程,通过研究型的学习,掌握事物内在的规律。经过这样的培养,美国的学生到了高中,大学之后,进行研究也就驾轻就熟了。

因此,教育形式的不同,只是中美教育存在的浅层差异,其内在的差别,在于学习目标、思考方式、以及内在驱动力的不同。其结果是,中国的学生大多数基础知识扎实,纪律性和目标感强,而美国的学生,则更擅长独立思考,更具批判性思维,同时也具备了持续学习、深入学习的能力。

但是,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教育方式也不能一概而论。美国的精英教育成本很高,也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而中国的学生数量庞大,每个地方的学习条件不一样,考试也是目前最公平的衡量方式。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想单纯对中美教育谁好谁坏作出判断,这是一个需要全面分析的问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生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更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开局的输赢,并不能决定全局的输赢。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更需要的是持续的学习,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学习也是这样的,如果能够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自主探究,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或许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保持终身学习,或许,他们的成就会更大了,也会更快乐。

上一篇:一位老师深度观察与实践:我所了解的中国体制内外的基础教育现状
下一篇:「新刊抢先看」《基础教育论坛》2019年10月目录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