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 985 博士生资助体系改革:最高涨幅达 40.5%!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3-26
手机版

  本文来源:软科

  " 不仅要做现在的笃行者,更要做引领未来的先行者 ",中山大学在主题形象片《笃行者》中如是说。这所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的高等学府,近百年来,始终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各个阶段赓续革命血脉,培养一流人才。

  这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西医教育机构 " 博济医学堂 ",诞生了开创近代西式教育先河的 " 格致书院 ",有着国内最早的医学、天文学、语言学、民俗学等学科,是中国最早成立研究院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高校之一。

  如今的中大成为了名医摇篮、学术重镇,依旧走在敢为天下先的道路上。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接受专访时介绍,中山大学目前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建有 60 多个院系和 10 家附属医院;通过统筹相近学科,已顺利组建了七个学部;对新聘教研人员实行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 " 预聘 - 长聘 " 制度;大幅提高了博士研究生奖助标准。多所港校进驻粤港澳大湾区,湾区内新型院校崛起,中山大学也开拓出了 " 三校区五校园 " 的庞大体系和版图。

  向外创新,对内整合,中山大学正以综合改革为引领,勇立潮头,向着世界一流大学高歌猛进!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立有孙中山学医求学时的塑像

  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启动 " 预聘 - 长聘 " 制度

  持续推进人才体系改革,才能培养更多引领未来的高层次人才。3 月 17 日,中山大学微信公众号发文,宣布启动预聘 - 长聘制度。

  据校长高松院士介绍,2023 年开始,中山大学对新聘教研系列人员实行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 " 预聘 - 长聘 " 制度,吸引和支持有学术潜力的青年学者专注发展新的学科与研究领域和方向,塑造学科与院系的未来。要给预聘的青年学者充分和良好的学术发展条件,包括启动经费与实验室空间、招收培养研究生资格等,以发展培育其教学科研的能力。

  接下来,中山大学还将考虑采用教师集群招聘、设立冠名基金、冠名讲席教授、冠名特聘教授、冠名青年学者等形式,提升对卓越人才的吸引力。同时,继续完善校内院系学科之间的合聘机制,鼓励学科交叉融合。

  图源:中山大学

  学部制改革:已组建七大学部

  作为国内高水平大学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 " 双一流 " 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学部制改革一直是高校关注的焦点。为了健全学术治理体系,激发院系活力,中山大学也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着手实施学部制改革。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山大学已成立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理学、工学、信息、医学等七大学部。2022 年 11 月 12 日,中山大学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部。这是中山大学成立的首个学部,标志着该校学部制改革正式启动;紧接着 2022 年 12 月 11 日,中山大学医学部正式上线,宋尔卫院士任医学部主任,标志着中山大学医科建设再迎新阶段。

  图源:中山大学

  对于三地办学的中山大学的来说,实施学部制改革,正当其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表示,根据学校发展启动学部制改革," 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学校 - 学部 - 院系’三级学术治理体系,归根结底落脚于提升育人能力水平,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受聘为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的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也表示,学部的设立,有利于统筹相同和相近学科的人才培养标准、学术标准与学术评价,实现一个入口、一个出口,促进跨院系跨学科协同合作,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合力。

  博士生资助体系改革:最高涨幅达 40.5%

  去年年底,中山大学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从 2022 年 9 月 1 日开始,《中山大学研究生奖助规定》(中大研院〔2022〕35 号)正式实施,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奖助金平均从 4.6 万元 / 生 · 学年提升至 5.8 万元 / 生 · 学年,平均涨幅达 26%;尤其是最低等次奖助标准提升最为明显,最高涨幅达 40.5%。

  本次文件修订围绕为奖助金更名、大幅提高奖助标准、调整奖助比例、老生同等待遇四个方面进行。

  本次修订是中山大学贯彻教育部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提出 " 坚持改革完善资助体系,激发研究生学习积极性 " 等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落实高松校长在 2022 年春季工作会议上提出 " 要探索博士研究生资助体系改革 " 的具体行动。

  一直以来,中山大学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奖助待遇,每年学校自筹经费占总发放金额的 45%,激励每一位学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无论是在奖助体系改革,还是科研支持上,中大都是学生们的底气!

  布局大湾区:" 三校区五校园 " 办学格局成形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不少名校已陆续进驻大湾区。

  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山大学一马当先,紧紧把握发展机遇,于 2016 年牵头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组建粤港澳高校联盟。2019 年,联盟被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至今,联盟已汇聚了粤港澳大湾区 42 所高校集群发展,并在海洋科技、超级计算、空间科技、研究生教育等学科领域和高校事务范畴组建了 48 个专业联盟。

  其中超算联盟由中山大学牵头,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联合共建,通过中山大学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打造全国首个 " 点对点 " 跨境专线,成为联通内地和港澳地区的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处理服务平台,目前已为两百余个港澳及海外科研用户团队提供超过 2 亿核时的超算服务,有力支撑香港科技创新成果产出。

  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山大学在广州、珠海、深圳布局 " 三校区五校园 "。过去几年,中大珠海校区升级蝶变,大力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学科;新建的深圳校区,是继广州校区、珠海校区后的第三所校区。该校区紧密契合深圳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进行学科布局,现已设立医学院、材料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农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 16 个学院。短短几年时间,中大深圳校区建设平地起高楼,办学取得跨越式发展。

  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 三校区五校园 " 办学格局成形,为中山大学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不甘 " 岭南第一 ",勇创世界一流!

  "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 九十九载,弦歌不辍。走在改革前沿的中山大学,近年来办学实力同样突飞猛进,成绩斐然。

  例如2022 年,学校 11 个学科再次入选新一轮 " 双一流 " 建设学科名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期获资助项目数 1047 项,立项数连续七年排名全国高校前三;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不含西部项目)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不含专项)总立项数连续七年居全国高校前三。

  此外,中山大学还建有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国内外学术影响力高的科研创新平台。" 国之重器 " —— " 中山大学极地 " 号,便是目前世界上破冰级别最高的破冰船之一,将推动中山大学形成覆盖深海 - 极地全域的大洋科考能力。

  从岭南出发,满怀雄心壮志的中山大学,正在稳步迈向世界一流!

上一篇:2023年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联盟年会暨第二届钢铁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交流会召开
下一篇:沃野织锦绣 乡村谱新篇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