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请投:jxjanews@163.com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3-03-24
手机版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因水而生依水而兴而荣。吉水县地处赣江、恩江两河交汇处,县城也依水而建而兴而荣,可见水对人类是何等的珍贵、何等的重要。

  自2016年以来,吉水县坚持以打造美丽水生态为目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河库整治为突破,以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为重点,按照“一年见行动、两年见初效、五年见实效”的总体要求,治理水生态,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7年的努力,吉水的江湖库区河道更加清洁了、河水更加清澈了、河岸更加优美了,重拾人水和谐。

  以实施“六大管理”为抓手巩固水生态文明

  强化水资源红线管理。坚决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强化刚性约束,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能力,不断促进全县水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

  一是建立节约用水联席机制。二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立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三是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科学核算区域用水。四是推进取水许可审批改革,全面推行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和在线审批。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取水许可证台账,发证入台账率100%。完善了取用水计量和在线监控设施,明确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范围和区域,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五是加强节水管理,努力创建节水型社会。六是创新推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七是强化取用水监管。八是规范水资源费征收与使用。九是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全面落实了水功能区分级监测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对吉水县三座中型水库灌区每个季度监测一次水质,河界断面、饮用水源每月监测一次,小型水库每半年监测一次,实现水功能区监测全面覆盖,水质检测报告显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目前小型水库达标率95%以上。

  完善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要求,吉水县坚持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进一步优化各乡镇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和工作流程,乡镇水利工作考核其中水资源管理工作占总分值30%。

  强化河湖管理。规范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始终严格执行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河道采砂许可、入河排污口审批等制度。严格按照《河道管理条例》规定,将涉河建设项目季报表制度、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度、定期监管检查和日常巡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落实到位。严格履行涉河建设项目行政许可和过程监管。

  强化河道堤防管理。加强巡查人员堤防管理技术培训,推进国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堤防考核单位制度化、目标化、规范化管理,建立日常巡查责任制。完成2018-2020年度6条小型堤防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了河道管理规范化。

  开展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工作,2019年至2022年,编制完成了赣江、乌江、同江、孤江、住歧水及县域内老同江河等25条河流管理范围划界工作。

  推行建设项目占用水域补偿机制,严厉打击涉河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河湖水域保护,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河湖水域及岸线专项整治行动、“清河行动”,持续清理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突出问题,并建立长效机制,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所有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年度整改率100%。进一步做好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严格限制建设项目占用水域。鼓励积极探索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补偿方式,制定相应的补偿管理办法。

  加强河湖管理动态监控。开展河湖卫士监督执法工作,2020年至2022年清四乱查处问题16个,全部整治完成并销号,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开展赣江经济带固体废物点排查工作。结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已在赣江吉水段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并进行了动态监测与维护,实现对赣江实时动态监控。

  强化水利建设管理。进一步优化水利工程前期规划设计环节,把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重要的设计要求。2016年以来,吉水县的农村水利、水源工程、新建水库、河湖治理、水土保持等项目规划设计中,都有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项目内容和投资计划。积极优化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对水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2019年完成了全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完成了赣江流域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完成了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目前已纳入全国《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到2020年全县所有水利工程项目都已将水土保持、水生态和安全文明施工等措施落实到位。

  构建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利用江西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市场主体在赣信用等级与水利建设项目投标赋分挂钩,用信用得分与投标相联系,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市场监管机制。

  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明确水利工程管理责任主体,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原则,坚决抓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2016年以来,每年开展4至6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巡查,未发生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在建项目质量监督巡查率达到100%;每年开展3至5次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检查,90处安全隐患均整改到位,全县未发生水利安全生产事故。

  高位推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工程维养采取物业化管理。明确将标准化管理工作纳入全市水利建设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范围,统筹推进,从2018年开始,完成198座水库、6处乡村堤防工程、3个农饮工程、1处国有堤防工程、1座中型灌区标准化管理建设,打造了一批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典型。

  以信息化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到目前,全县3座中型水库与省大坝安全管理中心签订了协议,195座小型水库建立智能巡查系统,均能使用智能巡查仪进行巡查。以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将智能巡查系统、监管平台和运管平台深度融合,推动建立吉水县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和监控大数据平台。

  强化节水管理,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始终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通过网络和电视等媒介在集中宣传的同时加强日常宣传,以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乡镇“六进”等形式开展丰富的宣传活动,大力推动全县各行各业节水活动,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了全民节水意识。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完善了各项节约用水管理制度,推进农业节水管理。农业用水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农业节水管理成效凸显。推进工业节水管理。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户纳入台账管理,推进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推进城市生活节水。推进城市小区节水建设工作,推广普及城镇生活节水器具,完成全县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提高用水效率;使节约用水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到2020年底,吉水县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完成率达到100%。

  强化应急监测管理。加快洪涝旱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能力建设,建设自动雨量站、水位站点,安装简易水位报警器、简易雨量报警器,2019年新增水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134套,2022年完成了对全县所有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的安装,监测范围覆盖全县18个乡镇,水雨情及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大幅提升。

  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及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和联户防范责任制,修订完成《吉水县水库度汛方案及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及《吉水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强化隐患排查、应急调度,争取防汛工作主动权。

  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和区域限批制度。建立水资源调控建议与预测预警机制。

  以工程项目建设为引领推进水生态治理

  加快防洪安全工程建设。持续加强实施赣江、恩江、同江、孤江、文石水等“五河”治理、中小河流治理以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夯实基础,巩固成果。抓紧实施一批堤防工程。完成了水南镇防洪工程、住歧水和上白沙段防洪以及冠山乡防洪工程,全面完成了19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805座病险山塘整治工程,乌江鱼梁段堤防工程、白沙镇孤江历善段堤防工程将于今年竣工。2018年以来,吉水县赣江流域吉水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投资5亿多元,共涉及10个子项目工程。

  推进供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建设。

  开展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将窑里老水厂改造提升为应急备用水源地,将备用水源地改造提升建设列入2018年县重点项目推进分工安排表,2020年将应急备用水源项目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统一实施。

  开展水源地达标建设。2018年编制了吉水县重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制订了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与省水务集团签订了吉水县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合作协议,编制完成了《吉水县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报告》,为“十四五”期间保障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前做好了谋划布局。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实施城乡各水厂的富余水量管网延伸,单村供水工程34处,受益人口13.5万余人。自去年启动工程建设以来,已完成投资约2亿元,建成日供水规模5000吨的白沙水厂,共铺设供水主管网110公里,完成8个乡镇57个行政村394个自然村进村入户,解决了22680户农村居民用水问题。通过“十三五”农饮巩固提升工程的实施,全县的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正在逐年提高。

  实施水生态安全工程建设。巩固发展成果,提高综合能效和安全性能,修复河流生态健康。完成“十二五”增效扩容项目15个。制定了《吉水县村庄沟塘河渠治理工作方案》,围绕吉水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标,以推进水生态文明为主线,改善农村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重点任务,“清整美化、系统治理、治管并重”多措并举,整治了农村沟塘河渠水系,全县农村生态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改善,巩固了农村水库水环境整治成果。积极推进金滩镇落虎岭、八都镇住岐村、白水镇白水村水生态文明村、吉水桃花岛生态岛屿景区、吉水县生态湿地公园、进士文化园等创建工作;抓紧实施水田沙上村等地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41.50公顷;大力推进乡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项目实施,目前全县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全部10个乡镇污水管网正在施工,完成投资约5500万元。将在吉安率先实现乡镇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乡镇污水直排问题将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吉水水生态文明建设正以高质量势头快速发展。

  以推行“五大改革”为重点保障水生态呈祥

  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大力实施河湖长制,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在全市率先开展以流域综合治理为统领的“河长制”升级版。目前,全县共有县级河湖长9人、乡级河湖长179人、村级河湖长284人、设“三员”(巡查员、专管员、保洁员)949名。三级河长积极开展巡河、管河、治河、护河工作。

  建立并完善河湖长制工作机制,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了吉水县河湖长制工作会议制度、河湖水域问题督办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发布河湖长制工作信息,通报典型事例。建立河湖长制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河湖长制考核内容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生态补偿考核机制。

  抓好河湖长制水利职能范围工作。从2016年开始有计划、有重点抓好河湖水域划界、河湖岸线开发利用保护规划编制,健全河湖水质水量水环境监测网络,建立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建设全省河湖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河湖健康评价体系等,同时统筹水利、环保、农业、林业、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涉及河湖保护管理行政执法职能,组成了9部门18人的综合执法队伍,积极开展水利职能范围的执法工作。

  实施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县级制定了《吉水县赣江最美岸线建设实施意见》,快速推进赣江流域吉水县水生态综合治理PPP项目落地实施,打造成防洪、景观、休闲、亲水为一体的示范生态综合治理项目。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国有水利工程“管养分离”。针对全县水利工程点多面广的特点,进一步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监管,发挥工程效益,积极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在小型水库、灌区骨干工程及乡村堤防管理方面,采用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统一由一个专业化的物业维养公司进行养护,通过这种模式标准化管理,从而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及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

  稳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时完成全县重点中型灌区农业供水成本核算;整合县级涉农资金形成农业水价精准补贴机制,并将精准补贴资金落实到位;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阶段性改革任务按时按要求完成。

  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市场化机制。吉水县进一步探索政府引导、公共财政适当补助、企业介入的市场化机制,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给予适当公共财政补助,整合山、水、林、田等集体资源要素,形成可开发的整体性资源,对接市场,吸引社会资本介入。在水利建设、管理、改革等各方面,鼓励各乡镇先行先试,探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市场化机制,大大改善了吉水县的水生态环境,真正实现政府、市场两手发力。

  推动水利科技创新。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课题研究,2019年引进2名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围绕乌江防洪综合治理工程水生态治理部分及河长制水域保洁治理河长科学管护河湖等问题,梳理出了近期重点工作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加强水生态科技科普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微信和融媒体等,广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强力推行世行贷款建设水利科技项目的实施,利用世行贷款2000万元建成了集遥感、地理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一体化的吉水县水环境监测与湖泊管理平台,2023年3月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如今的吉水县,“两山”理论深入人心,吉水赣江最美岸线建设纵深推进,县城滨江景观生态长廊美丽呈现,具有吉水文化特色的赣江水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县城至峡江水电大坝呈现高峡出平湖、碧波荡漾的水景观,成为吉水一张靓丽的名片。

上一篇:增强江河治理能级 提升河流管护水平 重庆5300余条河流实施“一河一策”
下一篇:7大体系防作弊,牛客放大招了!严肃笔试客户端上线!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