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开发者大会与34所高校联办,让年轻的创新力量生生不息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1-05-24
手机版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人工智能和5G技术带来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与行业需求逐渐相融,各行业都在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变革。

不断产生的技术变化对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考验,只有通过更为深入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才能让年轻的创新力量与社会实际的人才需求相吻合。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Cloud)于4月24日至26日举办,首次采取与广东十一所高校联办,并同步在23所高校举办分会场的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赋能高校开发者,壮大高校的创新生态,让年轻的创新力量生生不息。

从新工科到“高校的一天”

2017年2月2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发展至今,“新工科”已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重要的是,“新工科”不是局部考量,而是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作为一种新型工程教育,“新工科”育人的本质没有变,但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发生了变化,把培养时代和未来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并改变了高校教与学的行为,和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还需要继续深入。

也恰是站在了“新工科”的需求之下,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Cloud)选择在4月24日,打造出这样一个属于大学开发者的“高校的一天”。

环境优雅的深圳西丽大学城,在4月24日,迎来了创新色彩丰富的一天。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Cloud)的“高校专场”来了。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校长姚英学(左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朱跃生(右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左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执行院长高虹(右下)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校长姚英学表示,学校与华为建立了以关键核心技术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机制,将为国家新工科人才、拔尖人才的培养贡献更多力量;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朱跃生就智能基座慕课大讲堂谈及了慕课建设计划和新理念的整套攻略;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认为,“智能基座”项目将共同建立基于国产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与人才生态,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做更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执行院长高虹表示,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助力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Cloud)11个高校训练营掠影:

华为云数据使能高校训练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华为云DAYU联合出品

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高校训练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联合出品

人工智能高校训练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为云ModelArts联合出品

异腾高校训练营-广东工业大学&异腾联合出品

鲲鹏高校训练营-深圳大学&鲲鹏联合出品

网络人工智能高校训练营-中山大学&网络人工智能联合出品

openGauss高校训练营-华南师范大学&openGauss联合出品

openEuler高校训练营-华南理工大学&openEuler联合出品

物联网高校训练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华为云IoT联合出品

华为云低代码开发高校训练营-南方科技大学&华为云AppCube联合出品

异腾高校训练营-暨南大学&异腾联合出品

通过手把手的AI模型开发,昇腾高校训练营、openGauss高校训练营、openEuler、网络人工智能高校训练营和鲲鹏高校训练营等活动,从理论走向实践,通过现场实训,培养大学生的技术上手能力。

本届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Cloud)采用全球区域联动的模式,包括深圳主会场、线下分会场和线上分会场,覆盖40座城市、70+线下分会场,其中还包括23所高校。

我们知道,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地,也是孵化开发者的重要阵地。为加速人才培养,华为与教育部合作,共同发布了“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Cloud)走进全国23所“智能基座”高校,并联动全部72所“智能基座”高校线上参与,正是由此而来。

激发教育与产业的持续活力

我们可以把产业创新看作是产业突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开发者是深入基础研究、补齐产业链短板、实现产业创新的关键力量,而高校开发者更是产业创新的动力之源,是基础中的基础。

事实上,数字经济格局下最大的矛盾就是行业用户对技术人才的渴求,与技术人才短缺造成的供求失衡,和人才错位。据权威调研报告显示,仅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就至少在100万以上。

因此,华为将开发者大会的分会场遍及全国各地的重点高校,本质上也是为地方经济转型的技术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正如上海交大学生创新中心书记熊振华在上海交大分会场所说,未来开发者将成为改变世界的一股力量,去建构城市,定义未来。在上海交大,华为鲲鹏应用实践案例、openEuler的“前世今生”,以及华为openEuler训练营的实操训练,让到场大学生收获颇丰。

在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校团委书记张婷呼吁广大开发者加入产业创新,贡献清华力量。现场华为昇腾计算业务CTO周斌以“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关键技术”为题进行分享,详细介绍基础软硬件的关键技术点,探究实现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平台层的突破创新。显然昇腾的种子,已在清华生根发芽。

在西安交大,现场开发者与华为共同探讨和分享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ICT技术在行业的深度创新和应用。据了解,目前西安交大与华为已共建“程序设计基础”等23门课程,其中12门已于上学期完成开课,6门课于本学期正式开课,覆盖学生近2000余人次。

在西北工业大学,高校开发者们针对“多元算力、分布式云、云原生、容器、微服务”等专业技术层面的问题各抒己见,引起现场广泛的共鸣。

相似的声音,还在包括以上几所大学在内的23所大学的现场,声声入耳,形成了本次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Cloud)有别于以往最特别的色彩。

我们知道,数字化人才培养,既需要基础理论灌溉,又需要对接产业界科技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多方协同、优势互补、构建良性的人才生态与培养体系,激发基础教育与产业的持续活力。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Cloud)与23地的大学合办分会场的壮举,本质上正在诠释这个道理。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互联网推动了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许多知识是游离在课本之外的。学生需要在高校期间培养和提升技术的综合能力。这正是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Cloud),选择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投入校企联办和同步众多分会场的本质原因。

让学生们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接触到华为的技术,让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和实践,掌握计算机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力,突破专业领域,成为复合型人才,为毕业后步入社会做出更多贡献打下基础。

事实上,华为一直都是产教融合方面,最积极的推动者。依托“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通过产学研协同为计算产业推广及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目标是在5年内发展300万高校开发者,为新计算产业生态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人才储备。

一年多以来,华为联合计算机教指委举办“计算机系统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养了1000多名先锋教师”,并在72所高校开展联合课程开发与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实习就业等紧密合作,建立创新实践型教育模式,合作培养计算产业创新型人才。

不难总结,华为与高校加强合作的意义:一方面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改革,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产教融合,支持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为中国科技产业关键核心领域提供智力支撑,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客观地说,“高校的一天”并非只是4月24日这一天,它的价值是让“高校的一天”成为未来中国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开端,解决“新工科”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并真正做到让年轻的创新力量,生生不息,不断涌现,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上一篇:停办或转型,广安市普通高中将从39所减少到30所左右?
下一篇:厦门市新教育学校今秋开学 预设42个班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