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了这么多年的基础教育,你究竟打下了什么基础?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1-03-29
手机版

教育的长期主义与当下一步

- 撕裂的我们-

我们常遇到人生长期有好处的事和当下的抉择发生冲突的情况。

比如运动和健康饮食很重要,但动起来好累、美食好诱惑;

比如多看书助于人的思想、品味、审美提升,但刷手机好爽,一直刷一直爽;

比如深深认同教育要培养孩子获得生存能力、学会学习、拥有独立人格、健康身心体魄、思想和心灵自由等,但日常每天陷入在排名、升学考试、补习班的漩涡中,父母为学区房绞尽脑汁,为转个好学校求人问路送礼送人情……

前者是岁月积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后者是一朝一夕、一城一池、及时反馈。
孩子和大人两头兼顾不得,撕裂感极强。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认知谬误

我们可以试试这个抉择时的 极简且终极原则: “永远去做你余生最重要的那件事”。
哦~ 听起来真耳熟,这个我知道!我内心也常常这么告诉我自己, 但就是没用。
没错,这句话是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的,那个著名的演讲可真让人沸腾,沸腾完大家该干嘛干嘛了。
的确,说起来是简单,做起来可相当难的:
当面对问题时,我们有不经大脑思考的“战逃反应”;
我们思维系统中的感觉、直觉、理性的混乱冲突,也不知道该听谁的;
我们趋利避害的心理定势,被眼前利益收割;
难以掌控的欲望陷阱;
层出不穷的逻辑谬误引起的大脑死机;
我们自我中心的狭隘偏见;
我们诉诸权威的自我开脱;
我们碍于关系和人情世故;
我们在乎别人评价和比较;
我们懒得思考随大流图个省事……
总之,前方有种种障碍引我们随时掉坑,在坑面前,这句话显得虚无缥缈更加茫然, 因为我也不知道余生最重要那事是个啥啊……
正因如此,我们因一句“不知道“就把自己卖给了别人,想从他人那获得到解决方案。
于是我们花钱把孩子卖给各类补习班,我们花钱找人给自己洗脑、替自己思考做决定…… 总之我不知道所以我是无辜的,我不知道所以我积极行动花钱找人替我办事,真省力省心。反正我不知道,至于花了钱有没有用那我应该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花钱这个动作是有用的,我也行动了,你不能说我啥也没干、不能说我对自己、对家人不负责。
的确钱能解决很多问题,有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但钱不能解决自己的无知。
若想走出那个无效的死循环,你不面对自己的无知就不可能破圈。
A:“永远去做你余生最重要的那件事”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今年只有7岁,我24岁,我35岁,我快50岁,我还是不知道余生最重要那事,我该怎么办?
B:那你还活不活了?
A:活吧。
B:开车没有导航是不知道走哪条路的,没有目的地的出发就是到处瞎溜达,心情好是观赏风土人情,心情不好也许是耗油废车。
好,既然眼前不知道,那让我们倒着看试试。

什么是终局

不是死亡前的一刻

终局是一个人经历的内在、外在全部境遇的总和。

他不是指死亡前的最终时刻,而是走向这一路的全部起心动念、过程、结果,以及由当前这个结果导向的另一个维度的起心动念、过程、结果的持续循环。因果不断发生下去。

什么是长期主义

不是傻傻坚持

长期主义:是指一个人在终局进程中,构建的长期评估和校准体系。

这个体系是他的心念、信念系统,包括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愿景、使命、最终目的构成。

如果说终局是宇宙、是海洋,长期主义是探索宇宙、航海时用的导航系统。如果导航设备不及时升级或者维护,那么将无法应对宇宙或海洋的变化,甚至发生危险,自导航到死路一条。因此需要实时审视愿景使命价值观,审视这套长期评估的信念系统。

长期主义不是简单的坚持或连续的做一件事那么简单,关键是根据终极目的分解的目标的连续性来判断。

同时,我们还要时刻洞察,因为我们始终处在终局当中,就像一个大树怎么疯张也离不开土地和森林,一条河怎么狂奔变化也离不开自然生态和海洋。理解终局内蕴含的规律和趋势,来实时修正、进化、升级长期主义这个导航系统。

进一步说,这个系统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三观”和可塑造、感知的“思维、行为、经历的生命体验”循环相生的,它是你这个个体的 操作系统,也是个方向盘。而愿景、使命、目的是 终极导航。
表象来看:人的行为,受到思维模式影响,行为发生后会产生不同的生命体验和经历感悟。
底层来看:人的思维模式,受价值观的影响,价值观由更深层次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这个圆圈受到使命、愿景的指引让你这个人在时空中穿行,而不是漫无目的。
表象和底层的关系中,两者是相互影响,互相塑造,相互转化的,行为和生命体验或强化或改造三观,反之亦然。
比如,当你在高铁上听得到孩子哭闹不停,有人觉得很烦躁,有人听起来像是孩子的天籁之音是孩子与大人在进行沟通在表达他的需要,因为理解的差异带来不同的行为,一个人会投诉,另外一个人会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对于同样的客观现实,他们是典型的价值观不同引起的思维模式差异,进而产生行为举动的不同。

什么是当下一步

不是功利主义

当下一步:是在评估和校准体系中,为了实现终极目的而获得最大获胜率所走出的那一步。

我们可能常常会把取得短期目标的胜利和长期当作冲突的。这正是我们常掉进陷阱——只顾眼前不顾通往终局的长期过程。
比如孩子这次的期中、期末考试排名提升(短期目标),和孩子是否真正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学习、自主学习(长期目标)一致呢?

获得考试成功的方法,是否符合学会学习的本质呢?是否符合孩子当前身心成长规律呢?是否具有适度挑战性以激发孩子呢?还是以伤害思维、脑力、心理资源为代价的恶性竞争获得的?

同时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人是善变、为什么我们会突然放弃坚持很久的东西。

因为从你内心深处意识到,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求放弃,它和你终局和长期主义是相违背了。你总是在做各种尝试、改变、调整,甚至有南辕北辙大相径庭的做法,惹得家人或伙伴不清楚你在搞什么,甚至吵架,这时可能你正在探索它是否契合长期主义,即便有时候说不清楚最重要的是什么。

比如送孩子定期去参加一个自然探险或磨砺意志的徒步活动而不是补习数学,参加一个鉴赏审美课、阅读经典而不是去学习绘画考级或写作提升课。后者的及时反馈和收获肉眼可见,而前者是一时半会看不出成效,也许还会付出一定危险的代价。
在决定前,我们必须在把眼前最优和长期最优的关系要严加审视,理解清晰、透彻后, 该放弃或坚持,绝对不纠结。

什么基础教育的基础?

什么是为人的根基?
基础教育:是让人成为一个人的教育,是身、心、精神合一的的种子期、是关键过程。
我们首先进入终局:
回到宇宙和人的生命中去看人的一生。人的一生究竟会发生多少可能性是不可限量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作为人,有它的本质属性和最基本生命状态不会改变。
回到基础教育阶段孩子的真实、客观情况去看,孩子从6岁成长到18岁期间,从个体自身出发,孩子的身体发育、心理成长、思维成长三大基础是根基;从外部关系看,他需要建立健康的关系、认识社会系统、认识自然世界和宇宙。而前者是个体的根本,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由孩子自主导航、操控、探索的。
其次,我们进入到长期主义体系中:
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健康的人。这意味着尊重孩子生命成长自然规律,从身体、心理、思维三大系统出发,从基于信念、行为,孵化和激发孩子良好的心智。
由此这个基础包括两层:活着和活好。
第一层:活着
1、强健的身体:吃、喝、卫生、运动、疾病预防和护理、危机防范处理、如何自己独立生活;
2、健康的心理:认知自己,理解我的身体、感知、情绪、情感、个性、思想、好恶等等;
3、健康且会思考的大脑:包括好奇心、想象力、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养成、守护
4、和他人健康的关系:有益自己身心和团体关系的行为;理解自己,同理他人;
5、认识和理解客观生活的环境、社会和世界:认识客观真实世界是什么样、如何运转
达到孩子可以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独立生存的健康状态。
第二层:活好
养心:有爱、平和、智慧、正念、清明的心性。
思考:会思考,会学习。
信念:自己决定相信什么,成为什么。
行为:会为人,会做事。
交友:有前四个,自然就学会交友。
从小打磨有愿景、使命、价值观、终极目的的终局感知和意识。
在“经历和自主探索"中生长出三观。
在这个过程中习得如何认知和审视宇宙中的一切有无,生命中的人事物和经历、以及如何做选择和判断。
这个是孩子可以由构建内心世界,构建外部环境和世界的过程。活出身心合一、内外合一、知行合一的自由状态。
活着和活好这两层不是先后关系,是同时发生的,第二层是更加底层和根本的,它是第一层的内在指导系统,激发第一层的各个方面达到更好。
我们要相信 “永远去做你余生最重要的那件事”,就是以终局为导航,来指导实践,构建起长、短期动态兼容的人生评估体系。它让我们既能坚持长期主义,又能走好当下每一步。
最后引用作家肖复兴的一段话:
“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去远方漂泊,
漂泊会让你见识到你没有见过的东西,
让你人生半径延展的更长。
这种漂泊和远航的‘收益’,
不仅是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镌刻在你生命中的年轮。”
DE最新活动发布
清明活动,点击标题了解详情
人生得一,足矣

上一篇:上市公司中标动态汇总(2021年03月27日)
下一篇:这三道“判断题”,事关深圳的基础教育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