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础教育热点难点 专家学者寻找“密钥”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 日前,第十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基础教育分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基础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育人方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等热点难点问题相互碰撞,为中国教育成长建言献策。

第十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基础教育分论坛现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实体经济的主阵地,引领着北京高精尖产业的创新发展。作为本次活动的联合主办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袁立洪在致辞中表示,当前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迈向高端化、国际化,高精尖的产业、国际化的人才,都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开发区还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引进一流资源、打造一流名校、培育一流学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北京新的教育高地。

怎样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怎样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认为最根本还是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而不是把考试升学当作唯一的努力方向。他说:“要让正确价值观扎根于学生心里,成为他们的言行准则,这不仅是简单背会一些空洞概念,而是要让学生从小懂得劳动的价值,而不是高中毕业之后依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要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了解真正的外部世界,而不是把他们封闭在笼子里,成为害怕风雨的巨婴。”

江苏省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但也面临着一些难点热点问题。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提出,处理好“五个转变”和“七个不变”之间的关系,是当今教育实践中必须要回答的。“五个转变”是:发展重点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转变;发展方式由注重刚性保障向更加注重弹性供给转变;发展要求由注重达标考核向更加注重特色品牌转变;发展取向由注重学校建设向更加注重师生成长转变;发展评价由注重水平高低向更加注重人民满意转变。“七个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导向;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追求;办学治校底线的要求;正常教育教学的秩序;教师队伍积极向上的势头;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

围绕“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表示,“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最终靠需求来带动。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有衍生需求和核心需求。”他强调,供给方式的调整要从各方利益诉求出发,找出“最大公约数”,在供给策略、内容、方式、节奏、管理、地域、空间等方面进行转变。“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寻找到动能,还要在人才培养方式、管理方式、保障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他认为,我们需要在横向上构建服务于孩子成长的统一战线,能够把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力量凝聚起来;在纵向上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培养体系,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形成连贯性,让孩子们在不同阶段得到的教育最终是殊途同归的。

“高中是基础教育最后的守望,只有把好最后一道关,认认真真审视学生的欠缺与不足,将基础教育未完成的使命完成,才不负高中的使命。”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迅在题为《高中——基础教育最后的守望》的主题演讲中这样说。他呼吁学校给孩子青春,因为“孩子必定能还之于你歌”。演讲中,李迅对部分高中艺术教育被简化、体育教育被放养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表示,艺术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能识谱、能欣赏,这远远不够,此外,高尚的灵魂寓于强健的身体中,希望学校科学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做好健康监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本次论坛设置特别环节——致敬70周年,弘扬与践行爱国主义教育。

朱涛曾担任香港与澳门回归仪式升旗手,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退役军人。作为一名升旗手,朱涛和国旗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他看来,国旗是一种信仰,它承载了中华民族满满的自豪感、使命感和归属感。“正所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爱国主义教育绝非可有可无,而是年轻人成长必不可少的养分。”朱涛说。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解锁2019基础教育高频词“质量”需要几把“秘钥”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