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年拿19个诺奖,3个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2019年的诺贝尔奖,其中的化学奖获得者,有一位,是日本科学家。

近20年来,日本几乎平均一年一个诺奖,那么,他们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呢?

诺贝尔奖结果出来以后,国人纷纷展开了反思,许多同学表示:我们的教育方式,弊病太多了,中小学生都在刷题,哪有时间思考问题?甚至,还有同学偏激地指出:我们的科研人员,都在为争取科研经费到处请客吃饭,哪有时间搞科研呢!另外,关键是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举个例子,像我国的民国时期,就非常重视教育,结果呢,短短三十多年就培养出了多个大师,其中就包括四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屠呦呦。

一提到诺奖,国人总是会发问:为什么我们不行?这么多年来,我们的科学家少吗?还是我们的世界顶级科学家少?有不少同学甚至质疑诺奖:国内随便说几个科学家,都比那些得了诺贝尔奖的人强十倍!但是,为什么我们就不如日本人获奖多呢?很简单,因为诺贝尔奖是西方国家设立并评定的,而日本本就屈身于西方阵营,所以,就不用感到奇怪了。

当然了,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还低,以前不重视,现在有改观了。自然科学类的诺奖,我国确实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以我国人工合成牛结晶胰岛素为例来说,虽然有诺奖水平,但那是集体成果,诺奖对同一成果获奖人数有限制,最后又不能把成果归于一两人,所以,最终没获得诺奖。在诺奖的评选中,生物化学领域占大头。而我们都知道,生物化学领域的突破,是需要依靠大量实验的。但是,这个领域最新的实验仪器,我们拥有太少了,除了转基因,西方社会哪个最尖端的技术,是对中国无条件开放共同研究的呢?

撇开诺奖先不谈,我们来看一下日本的教育方式吧,他们为何能培养出如此多的诺奖获得者呢?

我们要借鉴的第一点,就是加强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我们都知道,日本不断在进行教育改革,他们注重孩子的思维培养,从幼儿园起,就主抓孩子的创造能力,并将教学与大自然联系起来,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保护孩子们对于自然的好奇。一个小孩子,在幼年时的兴趣和爱好,如果不被遏制,很容易受到激发,从而一路发展下去,获得一定的成就。因此,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要借鉴的第二点,就是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量。

日本有不少诺奖获得者,都曾经指出过阅读的重要性。这些才能杰出的人,都是从阅读当中,获得了益处。比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他就是在阅读了爱因斯坦著的《物理学是怎样产生的》之后,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我们的中小学生,阅读量远远不够,虽然一再强调语文在高考当中的难度提高,但是,阅读水平还有待提升。

我们要借鉴的第三点,就是加强课堂。

对于加强课堂,作为一线老师,感觉有许多话想说。在绝大多数中小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完全放弃了一些“副课”,比如科学课、体育课等,只重视语数英等主课的教学,这样做,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只为了培养考试机器,确实无法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日本的学校教育,十分重视课堂上的质疑和解惑,因此,学生们能够理解更复杂的课堂内容。

同学们,对于以上3点,你如何看呢?

上一篇:王菲女儿画作拍卖100万,清华19岁考生烈日搬砖:努力无用,是笑话
下一篇:网易有道成功在美上市,市值19亿美元,已溢价170%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