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委发布规定小学生作业最多不超过60分钟,此举真能减负吗?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津市教委在2019年8月23日以文件形式下发了名为《关于天津市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方案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确作出如下的规定:

  加强学生作业管理,建立作业总量控制和作业检查制度。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40分钟,小学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阶段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用文件的形式将中小学生的作业时间规定,看着是对学生进行减负,但实际情况总这个举动并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高考指挥棒仍然在对教学过程起很大的作用

  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个学校(公办或是民办)还是每个孩子的家长,在国家宣传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之后,对于分数的重视程度丝毫未减。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仍然是现今基础教育中的现状。老师的考核、学校的考核、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业绩的考核依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

  学生要成绩,老师也要成绩,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要成绩,如果具体的考核标准不变,即便教育主管部门采用这种强硬的“一刀切”,在实际落实当中,也会有所折扣。

  

  规定作业时间的方法,并不能真正做到“减负”

  社会上关于“减负”的呼声从未停息,但为什么这么多年却一直未能达成真正的“减负”?或者说,我们说了很多年的“素质教育”,但前段时间却有专家说要让“素质教育”搭上“应试教育”的大船?

  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从东部到西部,从南到北,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平衡。即便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之间,老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用30分钟完成作业,学习能力不强或者上课没有认真听讲的孩子有可能会用60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去完成同样的作业。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作业量超标”呢?

  我们经常说“笨鸟先飞”,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孩子想要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就需要通过端正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以及大量地练习来提升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前面已经落后,后面再不努力,怎么可能在将来的中考、高考中获取胜利?

  在作业时间这方面进行“一刀切”,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作业量减少,真的能够达到“减负么?

  中考、高考中,分数是硬条件,行就上,不行就下,这个谁都没有办法左右。

  学习好的学生在完成学校作业的情况下,自己就会主动地去做一些额外的,或者难度更大的一些题目,这样的规定对这些孩子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于那些学习相对较弱的学生,如果家长没有时间或者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可能做不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作业,那么学校就有可能根据指令,继续减少作业量。那么,这些孩子得不到有效地练习和巩固,又怎么可能在未来的考试中获胜?

  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实行小升初摇号政策,小学阶段的应试压力相对有所缓解,但中考60%左右的通过率,这个关口又该如何渡过?

  

  减负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单纯的通过行政指令想要达成“减负”的目的是不切实际的,无论怎样措辞,实际上只是为了“减负”而“减负”,并不能够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

  真正的“减负”,应该是通过对所辖地区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研,让学生们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这样可以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给学生们腾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减负”更不能变成“放羊”,在达成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减负”是值得提倡的,但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陷入“减负”的误区,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同样,“考试”只是一种衡量学生知识掌握及应用水平的一种“测评手段”,科学地利用“考试”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给老师提供教学方面的参考,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决不能一昧地认为“考试”是有害的,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忽略“考试”对教学的评估及指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并且能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融洽,才能够真正做到“减负”。?

  

  “减负”,从我的理解上来讲应该首先是心理上的“减负”,当学生们能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这样即便是学习辛苦,也会体会到辛苦之后剩下的甘甜。

  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诱惑、困难、挑战,只有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努力拼搏、不懈努力,克服了这些困难、挑战,才会真正成长为日后能够担当重任的栋梁之才。

上一篇:江西推进研学旅行:“教育+旅游”的新形式
下一篇:武汉一高校内省课程教学比赛 女教师谈“大学四大误区”获一等奖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