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奥数的正确打开方式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2-11-30
手机版

  

  在奥数满天飞的年代,虎妈无力减轻家长的焦虑感,也无法提供出路。

  一家之言,虽无恶意,却有偏见,批判阅读。谢谢!

  写在前面的话

  1. 中学奥数跟小学奥数不是一个体系,培训目标不同,学生想法也不同,所以这个系列只谈小学奥数。

  2. 本文所谈到的“刷题”,绝非贬义。数学这门学科,需要大量重复练习才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公式的变形运用。通常我们贬低刷题学生,是因为他们掌握不好刷题的“度”,认为所刷的题目超越了孩子的实际水平或者数量太多吃不消,并非在贬低“刷题”或重复训练这种做法本身。

  3. 谈到小学课内数学,虎妈只浏览过北师大版数学教材,觉得还不错。下面的诸多想法,就是在“中国的学校数学教材不错”这个前提下谈个人看法,比如“我们课内数学太差,所以要课外学奥数”这种观点,跟虎妈不在一个频道上。

  怎样甄别孩子是否适合学奥数?

  1.能够超前学习;

  2.具备自学能力。

  小学奥数是选拔性考试,首要目的并非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是要在竞争中超越同龄人。所以学习小学奥数,千万不要抱着查漏补缺的想法。孩子如果在奥数学习中能获得乐趣,这非常好,如果厌学,那也是人之常情,我们大人也经常想选一条轻松的路呢。

  既然是选拔性考试,那么就要区分强弱高低。让一个7岁的孩子经历这个过程,告诉他“你奥数不行(所以你其他方面也不行)”,打击他的自信心,这太残酷了。

  有些文章说只有5%的孩子适合学习奥数。怎么甄别孩子是否属于5%呢?

  家长可以拿高年级数学课本给孩子讲解,看他能理解多少。

  比如孩子在学校刚学完100以内加减法,家长可以看看孩子能否理解1/2的含义。进而,孩子能否独立推导“1/2+1/3=?”的答案呢?如果不能的话,找一本教材来让孩子自学,能否解出这道题目?

  这个过程里,家长不要过多干预和人为讲授,否则就不是在考察孩子有没有超前学习潜力,而成了考察孩子是否具备听课学习能力了(后者当然也重要,但不是匹配奥数培训5%的孩子所看重的)。

  超前学习能力,正是孩子是否适合学习奥数的试金石之一。如果孩子在小学低年级就能够接受比他高两个年级的校内数学内容,那么他应该参加奥数培训。为什么不是高一个年级呢?一群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是连续分布的,高两个年级的孩子在奥数培训里更容易获得成功(跟课内数学相比,小学奥数的特征之一,就是明确了要进行超前学习),只高一个年级的话,在奥数培训里获得显著成功的可能性并没有那么高。

  有人认为,这是罔顾孩子的生理特征进行了人为拔高。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匹配”。公立小学教育不分层,一锅炖,小学奥数本来有希望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可惜念歪了经。对于这些5%孩子来说,超前才是匹配他们的能力的一条路径,对于95%的孩子来说,超前有害无利。

  能够超前学习数学的孩子,奥数一定好,但是反过来,奥数好的孩子,未必能够超前学习。

  超前学习相伴而来的,就是5%孩子往往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奥数培训是一条漫长的路,解数学题看上去挺枯燥,为了让孩子不要半途而废,最好让他自学,机构老师和家长只是点拨引路。

  培训机构总是在鼓吹“奥数有助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虎妈认为,“学习习惯”包含着时间管理能力、执行能力、严谨性、细心、踏实等等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学能力,其他的可以往后放一放。

  自学能力包含两个重要部分:独立钻研和信息检索。前者指的是孩子自己能够探索新领域,后者指的是碰到难题以后,孩子知道怎么去求助,不一定是上网搜索信息,问家长问老师问懂行的人更直接。

  具备这些能力,放在哪个领域,孩子都会成功。想一想那些学前阶段认识两千字的孩子们,如果没有机构刻意教,他们也是靠自学掌握了汉字,过了阅读基础关。不要低估小孩子的自学能力!

  课内数学与小学奥数

  小学奥数的基本内容分成两个部分:

  (1)小学课内数学的深入和延续,包括提前讲授小学数学内容(如三年级奥数涉及六年级校内数学的内容);以及

  (2)提前讲授中学课内数学的部分内容。

  随着年级升高,第二部分内容会越来越多。

  正是因为这两部分内容共存,所以会出现:

  (1)小学课内数学好,会促进小学奥数的学习,或者反过来,小学奥数好,会促进课内数学的学习;

  (2)小学奥数好或差,跟中学课内数学表现没有直接关系。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孩子的课内数学和小学奥数都很好。家长最担忧的,就是孩子的课内数学和小学奥数都很差。

  会不会出现课内数学与小学奥数一优一差的情况呢?有可能。

  如果小学生课内数学一般,但是小学奥数成绩好,基本上这样的学生的长项在第二部分,也就是说,他们进入中学,从代数和平面几何入手,很可能课内数学成绩持续走高。进入中学,他们可以考虑继续学习奥数争取参加初中数学联赛的机会。

  如果孩子课内数学好但是小学奥数成绩一般,家长需要分析一下,究竟是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掌握得差?

  如果是第二部分的话,家长倒可以宽心,等到中学,孩子生理发育更成熟,再开始学习也来得及(给初一孩子准备的数学教材,一定符合初一孩子的生长发育特征)。如果是第一部分的问题,捷径就是走刷题的路子,通过大量训练来巩固课内数学以及掌握解题思路。

  学习小学奥数,需要哪些能力?

  在读懂文字题目的基础上将其转化成为数学语言。

  小学奥数通常包含几个模块:计算、数论、几何、应用题和其他。以应用题里的行程问题为例,培训机构在中低年级会教用比例来解行程问题,高年级会教用方程来解题,无论哪种方法,能够把文字题目转化成为简洁的图形,是最基础的一步。

  有一种观点认为,小学生想要数学好,必须首先语文好。应该这样解读这句话:语文好的小学生才可能读懂文字题目,在读懂的基础上进而转化成为数学语言。很多孩子的困难在于,读懂了题目,却不会转化成数学语言,这并不代表他们语文差,而是数学思维不够。所以,语文好,未必数学就好,中学生尤其如此。在中学里,我们可能更常见的是数学好的孩子,语文很普通。(语文数学都优秀,当然是别人家的孩子啦!)

  在解行程问题时,画图是基础,如果孩子不能画图却能够解题,很可能孩子在套用培训机构提供的公式,他依然不具备“转化成为数学语言”这种能力。

  用比例法来解行程问题,主要是速度比和路程比互相推导。小学生首次接触比例问题,是在什么时候?是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所以,前面虎妈提到了超前学习的孩子应该早一点开始学习分数,小学数学课本三年级下册才开始讲分数。

  怎样理解1/2呢?

  一种解释是,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任意一半都是1/2。另一种解释是:一半苹果:未切的整个苹果=1:2,这也是1/2。

  后一种解释就是运用比例的思路在讲解分数。比例问题是小学课内数学六年级的内容,然而奥数培训在四年级就开始涉及了。所以,奥数培训等于把六年级的数学内容提前到四年级就讲了,这就是超前学习小学数学内容。

  用方程来解题,已经属于代数的内容了,课内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或五年级上学期才开始学习最简单的方程,初一才会正式讲怎么解一元一次方程,而合并同类项在小学奥数四五年级就已经涉及了。

  如果四年级不能很好地掌握奥数里的行程问题,那么,等到六年级甚至七年级再来试试吧。其实,小学奥数的很多题目,等孩子长两年再回过头,题目并不算很难。四年级搞不懂的内容,六七年级生理发育更成熟了,可能很轻松就解决了。只可惜,在升学压力面前,由不得孩子和家长主动放弃超前学习。

  孩子做不出某些奥数题目,跟他们的生长发育有关,跟学习习惯和机构老师都无关,所以家长不要逼迫孩子必须做出超越自己能力范畴的题目。生理条件不成熟,孩子只能套公式解题,不知所以然,一俟进入中学,数学反而可能成为孩子的噩梦。

  几年级开始学奥数?

  要想回答“孩子几年级开始学奥数”这个问题,首先得家长分辨,自己孩子属于5%还是95%人群?学奥数的目的是什么?

  上一篇文章谈过了,中国的小学生,算术普遍很强。虎妈认为,孩子跟着学校学习,算术就不会太差,不需课外刻意补习算术,顶多就是一年级计算慢的孩子,到了四五年级计算速度肯定就达标了。

  而低年级奥数,基本以速算和巧算为主,辅以一些有趣好玩的题目。为了孩子的精力能花在他更感兴趣的科目上,虎妈放弃了低年级学奥数的想法。

  二年级奥数就有鸡兔同笼的题目了,培训机构提供的解题思路是:

  假设法

  先假设它们全是兔.于是根据鸡兔的总只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相差多少.每差2只脚就说明有一只鸡;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鸡。

  鸡数=(每只兔脚数×兔总数-实际脚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的脚数)

  兔数=鸡兔总数-鸡数

  虎妈懵了,我家那个二年级的看不懂题目也看不懂解题思路,他还不认识几个字呢!

  照这个思路给二年级孩子讲,回到家,肯定还得家长再讲解一遍,讲着讲着,家长就烦了,然后各自鸡飞狗跳,孩子哭,家长怒,全家都不开心,还是算了吧。

  机构的解释是:二年级孩子不足以理解方程解题思路,用算术解题才是小学奥数的思路。这一点虎妈并不赞同。明明有更容易的路径,为什么偏走困难的路径?再说六年级,学校课本也要学方程了,上了中学,第一章就是合并同类项解方程。

  如果孩子具备超前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那么小学阶段学两年奥数就足够了。更多的精力,可以用于自学初中数学。(此处一定有砖头飞过来。)

  干嘛一定要等到机构教、孩子才超前学习呢?好学生完全可以安排自己的学习节奏。网络这么发达,想学初中数学还愁找不到网络资源吗?

  等学会了初中数学,回过头来解小学奥数,大多数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难道迎春杯华杯规定了不许用中学方法解题?(这个问题,虎妈真的不知道啊,只是觉得解题嘛,甭管用什么方法,做出来就行。)自我驱动型(self-driven)的拔高,才是跟能力匹配的学习方式。

  如果孩子不具备超前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那么按部就班学习小学奥数,也许可以促进课内数学的学习。只不过,虎妈觉得低年级太浪费时间了,一些中学小升初只看四年级以上的竞赛成绩,说明三年级以下的奥数学习并不足以实现选拔学生的目的。于是,大熊四年级开始去机构里面学奥数,目前在班里也就是中等水平,不冒尖,但也不是最后一名。

  怎么学习小学奥数?

  1.搞清楚基本原理,不要本末倒置背公式。

  虎妈对培训机构最反感的一点,就是他们教孩子套公式,而不去讲解真正的原理。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奥数是超前学习,讲解原因,对于小孩子来说,太难以理解了。老师一次课两三个小时,一定要讲完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否则家长就不干了。

  大熊上完奥数课,虎妈都要求他把老师讲过的公式自己再独立推导一遍,算是复习吧。通过回顾和推导,孩子等于在消化吸收老师授课的内容。

  有一次,老师没有讲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或者他讲了但是大熊没有做笔记也没有听懂(学奥数也能培养孩子做笔记的习惯)。虎妈押着大熊课后追着老师问,老师讲了一次大熊还是不太清楚,虎妈于是登场“老师你先给我讲明白,我回去再给孩子讲”。学生听不懂,老师就有义务讲解清楚,只讲课不答疑的机构可以考虑退学了。虎妈曾经是好学生,也要推动大熊当好学生。

  这个提问的过程,一定是虎妈推动的。大熊偷懒,乐得套公式轻松,想逃避压力,这是人之常情。所谓陪伴式学习,就是在孩子尚不清楚利害的时候,push他去学习,等他有了足够的分辨能力,家长再放手。

  2.学习不能只跟着机构的节奏走。

  奥数里有很多专题内容,在每个年级重复出现,比如行程问题从四至六年级都会有。家长可以收集这个专题,拿来给孩子用,集中、高强度地解决行程问题(当然是在孩子具备基础能力的前提下进行),打破机构螺旋式的授课节奏,一杆子捅到底。不过,不要指望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永远解出所有行程问题,只能说,多几次这样的集训,在解行程问题时,孩子的能力会有明显提高。

  大熊正在上奥数课,他自己能明显感觉到,某些内容过于简单,某些又过于难了。对于难题,需要自己规划时间来克服,那是课后重点练习的部分。对于简单的题目,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

  大熊花在奥数上的时间,每周是不固定的。最难的几何题,他要花掉整整两周的课余时间,天天在跺脚抱怨,最简单的题目,他唰唰写完作业连答案对错也不怎么关心。奥数是选拔性考试,不是比谁的基础扎实,而是比谁能做难题。

  课程的内容忽难忽易,其实说明了小学奥数的内容并没有那么多,不足够撑起三年甚至四年的时间(此处一定会被机构抛砖头),所以虎妈才认为,没必要在小学奥数上花费太多时间。如果孩子是那块料,去学中学数学吧,也许真的就此爱上数学的美妙了呢?

  3.如果孩子不会,就暂时放下,过一两年回头再看看。

  孩子不适合超前教育,还硬要强迫孩子接受超前教育,这就是关于奥数学习,家长们最担忧的地方。

  小学奥数一直在超前课内数学的进度,所以孩子不会,是正常现象。家长应该允许孩子过一两年心智成熟之后再转身回顾当初的难题,这时,很多难题显得并没有那么难了。

  小学奥数,有些内容,在虎妈看来,是无用的绕弯路。孩子不会,并不是孩子的问题。

  比如四年级“定义新运算”各种新颖符号,让虎妈看得眼冒金星。老师解释说:“这是为了以后学方程在打基础”。

  可是虎妈是一个接受过完整中学数学、已经从算术思维进入代数思维的成年人啊!我会列方程解方程,却看不懂“定义新运算”。大熊没有学过代数,尚处在算术阶段,他接受起来,比虎妈更容易。于是虎妈让大熊停止学这一部分,不要在无意义的内容上浪费时间。

  4.刷题多少,才合适呢?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没有统一答案。只要孩子不反感,有兴趣,那就继续做题吧。虎妈身边有那种每天放学后花两个小时在奥数上面的孩子,关键是人家孩子愿意啊!

  大熊在奥数班里,没有刷题。第一,他自己最感兴趣的并非数学(奥数),其他科目也要占据时间;第二,部分奥数内容等他读了中学,一点都不难。他的学校是九年制,因此他不是典型个案,不具有推广性。

  作者简介:虎妈,奥数省三,前高考文科省状元,海淀家长。

  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END—

  这里是师者公会

  分析儿童教育案例

上一篇:2022年最新各类考试安排时间表
下一篇:高考数学竞赛2000题,涵盖高中三年全部题型知识点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