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相爱还是相杀?两个故事揭露真相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0-02-04
手机版


老张家信奉的是“考试至上”的道理,于是老张夫妇俩,每天带着小张奔于各种补习班之间。

而这补习班的费用,让夫妻俩挠头。但是为了儿子的前途,他们不怕吃糠咽菜。

可奇怪的是,每天补文化课的小张,除了面黄肌瘦,每日昏昏沉沉,动不动昏昏欲睡外,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提高,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

面对这种紧急情况,夫妻二人齐上阵,一会儿苦口婆心劝说儿子,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会儿又摆事实讲道理恐吓说,没有好的分数将来就一事无成;一会儿又怒目圆睁,逼迫儿子下次必须得满分,否则就断了他半年的生活费……

可不管二人如何威逼利诱,儿子总是一副呆呆木讷表情。气得老张直呼“家门不幸。”

直到有一天,拿着满分考卷的小张,疯疯癫癫地跑回家,对着老张笑个不停,还时不时说些不着边的疯话的时候,老张才明白,他辛辛苦苦培养的儿子竟被逼疯了。



而隔壁的老王的教育方式,却与老张的应试教育完全不同。他认为学习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综合素质要过硬。

所以,他并不关心小王的学习成绩,却喜欢带着儿子穿梭于各种兴趣班之间。不管小王喜欢不喜欢,也不管他擅长不擅长,所有的兴趣班,老王都要给儿子报。

而且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素质教育,老王还经常带着孩子到处找名校求名师。

一段时间下来,孩子文化课成绩全班倒数第一,而所有“兴趣”的成绩也垫底。

更要命的是,习惯了奔波的小王,早已经适应这种热闹的生活,并不想静下心来学习。

而且因为文化课基础差,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王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看到用钱砸出来的“素质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儿子,而今却被养废了,老王那张历经沧桑的老脸上流下了痛苦的泪水。

故事中的老张和老王,分别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大阵营的极端代表。



在它们的观念里,“应试教育”的意思就是孩子一生的目标就是要考取好的学习成绩、进入名校,长大成人后再到一个体面的单位工作。

而素质教育就是完全忽略学习成绩,但是一定要拥有“十八般武艺”。

殊不知,这两种极端的方式,所教育出来的孩子,要么死读书的书呆子,要么是既不爱读书也学艺不精的“小可怜”。

可很明显,这两种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要的是爱学习、爱劳动,又热爱生活的“三有青年”。


可是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不要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对立起来,也不要神话任何一种教育方式,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为孩子量身打造一套适合于他的成长路线。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爱学习,又擅长考试,是可以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实现人生目标的好苗子,那家长就应该多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帮助孩子发展一两种兴趣爱好。相信有了兴趣爱好做支撑的学习,一定会有更有趣。

而有的孩子,虽不是学习文化课的好材料,但他可能很有乐感,擅长唱歌、跳舞、弹吉他……那作为家长,与其逼着孩子考高分,不如好好培养他的擅长。

毕竟做擅长的事更容易成功,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但做不擅长的事,只会更容易受伤,更容易失败。

也就是说“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一对可以和谐相处的双胞胎兄弟。只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它们会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

这样的观点,您赞同吗?

上一篇:素质教育,对孩子重要吗?只看重成绩的错误教育,很多家长都在犯
下一篇:北大教授:素质教育,不适用中国教育,如一碗毒鸡汤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