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编导的创作态度和能力质疑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7-01
手机版

  

  热度消退了,可以冷静地看看电影《长津湖》了。必要说明,电影是电影,历史是历史。电影《长津湖》并没能全景般地展现那场气势宏大的战役,名不符实。纵观全片似乎可以看出,编导几乎没有听过一堂关于长津湖战役的军事讲解课,也没有认真地研读史料,哪怕是一篇较为详细地记叙。作为一部历史影片,战役前的敌我态势和企图,战役展开和发展的过程,战役战斗的关键节点,全部没有得到清晰有意识地反映,一整部176分钟(2小时56分钟)的影片都在干什么?

  影片进行到三分之二篇幅,117分钟的时候,大半时间过去了,我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还在命令20军、26军、27军到达战斗位置,在此三分钟之前,毛岸英刚刚牺牲。毛岸英是1950年11月25日牺牲的,长津湖战役是27日开始的,也就是说影片至此长津湖战役还没有开始。那之前的三分之二都干什么去了?

  影片前奏部分,部队乘火车向朝鲜行进,那个7连在火车箱里的嬉笑打闹胡侃的戏,足足拍了12分钟,用于耍酷、卖呆,完全是游离于战役主题之外的情节,毫无重大历史题材的纪实感可言,这种编造的风格贯穿全片。当编导不去认真琢磨把握历史,就只有胡编乱造了。

  12分钟,在一部通常的电影里是一个什么篇幅,这每分钟意味着什么?我们比较一下1956年的经典影片《上甘岭》的一个情节就清楚了,《上甘岭》最后我军大反击的炮击场面整整呈现了1分钟,充分反映了我炮火准备阶段排山倒海、山崩地裂、酣畅淋漓的气势,这就是1分钟的影片效果。可这火车箱里弥足珍贵的12分钟,没有给我们一点点有关长津湖的宝贵信息。

  而这部《长》剧在用1分钟干什么?片中有一个十分搞笑的情节,炮排长耳朵戴个奇怪的小喇叭,贴地倾听敌人的脚步,听出有多少敌人。这个情节足足用了1分钟,不知这虚构到虚假的情节与这部历史题材有何裨益。

  最莫名其妙地是,在影片进行到67分钟-95分钟的时间里,那个7连在向志愿军司令部(在这里碰到了毛岸英)送电台的路上,与敌发生一场遭遇战,这场毫无缘由、与战役情节毫不相关的虚构战斗足足打了28分钟。这个时候毛岸英还没牺牲,长津湖战役还没开始,影片的时间已经过去一多半了。为何要虚构这不必要的送电台情节?九兵团在东线,志愿军司令部在西线,何须九兵团派连队去送电台,如此编造真不知编导要叙述什么?98分钟的时候,影片中美军也还在修机场,还在战役的前期准备中。编导不觉得编得离谱了吗?

  历史上的长津湖战役,美军被我分割成五个部分,有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古兴里、德洞岭、死鹰岭、真兴里……等多个地理节点的重要战斗,这些战斗都是师团规模的。可我们几乎只看到这个7连在打斗,间或插进几个其它连队战斗的镜头,一闪而过,也不知道这是哪个团的连队。战役战斗的气势根本没有被反映出来。美北极熊团被成建制全歼,前后两任团长被击毙,团旗被我缴获,这在一场战役中是很重要的历史事件,影片也没有很清晰地凸显出来,也似乎只是7连与北极熊团发生了一场战斗。

  诸如此类不再赘述了,里面还有火箭筒打飞机这种荒唐神剧情节,有着明显的商业片气息,颇有模仿《拯救大兵瑞恩的》的范式,大概拍摄之前看了好几遍。这里不想说面对伟大的历史,编导创作态度不严肃,至少是无力把握这种宏大的军事历史题材。

  举报/反馈

上一篇:西南大学实施系列行动以就业育人温度强化就业工作力度
下一篇:二年级语文下册近义词和反义词汇总练习,太实用了,值得收藏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